談談該怎樣“跟對人”
“跟人,跟對人”——這是很多老于世故的長者,對涉世不深青年的忠告。“跟對人”,貌似庸俗、圓滑、機巧,很多人將之理解為不講原則、趨利迎奉,大多數也是如此實踐的,所以“跟對人”基本上是一個負面的貶義詞,屬于只能做不能說的一種處世原則。
但是,老僧最近在琢磨“象”這個東西,對于傳統文化的“取象比類”很有興趣,而凡是強調整體的外在特性及動態特征的屬性,都可以列入“象”中,因此“跟人”的這個“人”字就大有講究,跟的是人的“氣象”。如果“人”是指性格品質,那么“跟人”就是“修身”;如果“人”是指世界觀、價值觀,那么“跟人”就是“明志”;如果“人”意味著做事的方法,那么“跟人”就是“選路線”;當然,如果在某些人心中“人”意味著利益,那么“跟人”其實不過就是“下注”、“分贓”。總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最開始一定是“跟人”的,最開始往往是自己的父母親,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強調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另外民間也有“跟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跳鬼神”,也是對“跟人”重要性的注解。“模仿”是社會文化的生長方式,“極左時代”我們稱之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復雜系統來說,“學習榜樣”我們又可以稱之為“分形生長”。排除下注分贓式這個庸俗目的——跟人,就是跟榜樣;跟對人,就是要選擇正確的榜樣。因此,“跟對人”其實是一個很中性的詞,強調的是學習正確的榜樣。一個社會選擇什么榜樣作為整個社會文化的基礎,往往決定了這個社會風氣。學習雷鋒好榜樣,塑造出來的是一個“六億神州皆堯舜”的社會;而“學習小崗各顧各”,就打造出了我們現在的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漠。文化建設,從政治抉擇開始,政治誠信是社會誠信的基石。到底要不要社會主義,請給個準信。
那么,怎樣才能跟“對”人呢?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我個人的方法很簡單,對大多數人有利,對長遠利益有利,對后代子孫有利,那就是對的。為大多數人謀利,為社會爭取長遠利益,為后代子孫造福的人,那就是對的人。跟對的人,走對的路,那就叫跟對了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