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崔說說事兒:也談中國人為什么“總是”挨打
一個人很難逃脫他自己的“環境”,無論他怎么掙扎,他都是自己生存環境的產物,即使是背叛,那也是對“他的環境”的背叛,所以背叛也是“環境”給他準備的一個選項。“環境”就象是他自己的影子,只要“他”存在,影子就會跟著他、糾纏他、牽扯他、羈絆他。如果在他的價值選向中認為“影子”是黑暗的、不光彩的,而他試圖要擺脫這種黑暗,想要為自己的影子涂上光明,無論他如何左奔右突,無論他如何拳打腳踢,結局顯然都是悲劇的,和自己影子作戰的人,多半都會與風車戰斗的唐吉可德一樣,被人們看著瘋子。每個人都有影子,但面向光明的人是看不到的,只有背對光明的人才會發現自己黑漆漆的影子。面對自己的黑影,應對方法也有兩種,一種是改變自己的價值觀,承認黑影是自己的一部分,安然享受自己的陰暗面;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干脆點燃自己,把“我”這個實體化為灰燼,與黑影同歸于盡,而為后來者增添一絲光明。前一種方法就是“共產黨員也是人嘛”的方法,這是“小崗革命”的思想基礎;后一種方法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代那些“菩薩軍”們的選擇。在佛家看來,讓自己的“影子”消失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我”消失了、“我空”了,影子自然也就沒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點在“全心全意”這四個字上面,“全心全意”是一種禪定的方法,有了這四個字,就沒有“我”存在的空間;沒有這四個字,就有“我”在,有我在,就有影子在。那么什么是人思想上的“影子”呢?就是傳說中的“階級烙印”——“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那么小崔生存的“環境”是什么呢?眾所周知,小崔是央視大樓里面的明星主持人,央視大樓俗稱大褲衩,在那里生活著白巖松這樣的“公知”,袁騰飛等宵小之輩也經常在里面出沒。叢林的深處,到處都是飽滿圓實的肉喇叭蘑菇,一條叫“廣告”的污水溝蜿蜒崎嶇的伸進這個媒體叢林,這條河滋養出了央視大樓的“富”氣;而另外一頂叫“喉舌”的金冠扣在央視的樓頂,這頂金冠裝點出了“大褲衩”的“貴”氣。既富且貴,這就是大褲衩這個“環境”的總體特征。小崔前些年抑郁了,他喋喋不休的數落著他周邊那些道貌岸然的故事,他想擺脫自己的影子,他與自己的影子戰斗,于是他成了唐吉可德;這幾年他的抑郁癥顯然好了,我估計是他選擇了和“影子”同眠的方法,于是他“和諧”了,也就不在抑郁了,他完全融入了他的“環境”,所以他越來越象白巖松,被他以前痛批的矯情也慢慢出現在他的言行中。
回到小崔的問題上來——“中國人為什么總是挨打?”。小崔的問題是不準確的,準確的問題應該是“為什么宋朝之后的中國人總是挨打?”遙想當年“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哪有“總是挨打”的跡象;再想想唐朝王玄策憑著使節身份,孤身一人借兵七千,滅掉中印度,這又怎么是“總是挨打”?當然,再近一點就到新中國了,抗美援朝擊退十六國聯軍,這也不應該算是“總是挨打”吧?所以,小崔的問題準確的應該是:宋朝之后,t除掉毛澤東時代,為什么中國總是在挨打?
將問題明確了,答案也就好找了,我這里就不再多說了,引用我以前一篇帖子中的段落來回答小崔吧。見后:
【
在宋朝之前,兩千多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中華民族從來沒有被外族(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外族,現在當然都是中華民族中的一員)長期統治過;而宋朝之后,不 到八百年的時間里,中國被外族統治了四百多年。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延續了276年,從辛亥革命成功到現在,共98年,總共加起來也不過374 年的歷史。也就是說,宋朝之后的783年的歷史中,中國大多數時間其實是少數民族在統治。從“澶淵之盟”開始,一場卑躬屈膝、委屈【求和】的歷史大幕也就 拉開了,此后幾百年的時間,除了明朝部分時間以及后來的極左時代,中華民族就再也沒有堅硬、挺拔的站立過,“求和”是宋朝之后中華歷史的主旋律。而在千年 盛世的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大師在季羨林國寶的建議下,抬出了孔子,用京劇的花腔朗誦《論語》,讓我以為是在封禪臺下聽岳不群演講,最后張大師讓演員們 氣勢磅礴的打出了一個“和”字。真是好創意,將宋朝之后的傳統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和,相應也,從口,禾聲。“口”里有“禾”,也就“美”了。這還真是形 象,只要喂一把苗,也就可以讓“我們”這些順民和和氣氣、老老實實的過下去。“和”真是一個好東西,“和美,和睦,和諧”;“和平,和氣,和悅,和煦”; 還有“溫和、祥和、平和”;當然,還有“和親、議和”。“和”確實是一個好東西,但一“求”,變成“求和”,也就不好了,其實很多東西都這樣,越是覺得它 好,越是覺得它給你舒服,就會越是習慣于它,然后就越想擁有它,于是你也就受制于它,最后也就變成了它的奴才。
最近看了不少于文化相 關的資料,其中也包括今年很火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炮灰團”團長的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中國人愛安逸。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 就要安逸。”,為了避免他的部下習慣“安逸”,龍團長不停的“折騰”他的隊伍,故意找事,挑釁鬼子,讓日本人炮擊他自己的陣地,讓他的戰士時刻生活在恐懼 憂患之中。這當然會惹來他手下的抱怨,但他任然堅持這么做,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他的士兵始終警醒著,始終保持著活力,以此提高他們的戰爭條件下的生存能 力,最終讓他們能活下去。當“安逸”成為了一種“習慣”,“安逸”也就也就成了一劑麻醉藥。如同魯迅在吶喊自敘里面所講的一樣,將鐵屋子里面即將在昏迷中 悶死的人喚醒,讓他們在痛苦中掙扎,好歹會有一點希望。魯迅鐵屋子里面的“吶喊”,與炮灰團長陣地上的“折騰”,想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同一個——生于憂 患,死于安樂。
“愛安逸”還只是觸及到中國文化的表皮,深入骨髓的其實是順民文化。滅掉自己心中的“人欲”,歸順“天理”,然后 “天”就會讓你舒舒服服、安安逸逸的過日子。“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能在宋朝得到空前發展,我認為是有政治基礎的。趙匡胤陳橋兵變,然后就黃袍加身, 搞了一系列小動作,始終覺得有些忐忑,深怕部下有樣學樣,于是接著玩了一套“杯酒釋兵權”的把戲,讓開國將軍交出兵權,國家則給他們豐厚賞賜,允許他們買 田買地先富起來;后來又實施禁軍頭領年輕化的政策,選用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的人擔任禁軍將領,這些措施基本上滅掉了他的部下黃袍加身的“人欲”。但不幸 的是他還有一個弟弟趙光義,于是也就有了“燭影斧聲”這段公案。當然,通過“黃袍加身”或“燭影斧聲”上臺的人,對別人的“人欲”總是盯得比較緊,生怕別 人和他們一樣急不可耐的壞了“天理”的規矩,于是“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就應運興旺。終宋一朝,其政治制度的設計都是用文官箝制武將,放縱文官腐 敗,又用數量龐大的禁軍對朝廷的高級文官們形成制約。趙匡胤首創了向部下“購買兵權”的行為,而他的子孫則發明了用“歲幣”購買“和平”創舉。沒有仔細去 查資料,也不知道宋朝用“歲幣”到底贏得了多少年的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整個宋朝,修文偃武,以理學教化天下,去百姓之人欲,存皇權之天理,將中華民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閹割得一干二凈。縱觀這段歷史,皇權需要順民,于是就產生了造就“順民”的“文化”,程朱理學在宋朝贏得統治地位,關鍵緣 起卻在陳橋的那件黃袍上。
順民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安分,守規矩,一旦認可了自己的奴仆的地位,剩下的就只有服從。對于皇帝老爺來說,這 樣的老百姓太可貴了,于是時不時的扔出一些 “節婦”、“貞女”、“孝子”、“忠勇”的牌坊,強化順民們的奴仆意識;“父母官”們則代天巡狩,“教化”地方;宗族的族長們則為一族之長,謹守家法族 規;他們以“祠堂”、“牌位”、“祖墳”等文化符號作為宗法制度的物質象征,以“宗族家法”為執行手段,將道德規范法律化,用家族的暴力維護封建道德;用 皇權的法律維護地方秩序。而超越法律和道德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禮”,或者說“天理”,具體而明晰的“天理”就是“綱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君要 臣死,父要子亡”都是可以不講原因不講條件的,因為這是“天理”。綱,維纮繩也(《說文》釋義),本義是指提網的總繩,將“綱”用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 實質就是造就仆從關系、依附關系,臣依附于君,臣為仆,君為主;子依附于父,子為仆,父為主,“主”支配“仆”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仆人自己不得擅自決 定自己的一切,因為仆人的一切都屬于主人而不屬于自己,這就是封建綱常理論中人際關系的“天理”,而不甘心于仆從地位想自己做主則為“人欲”。存“天理” 而去“人欲”,就是要仆人們“守規矩”,老老實實的將自己的一切供奉給君父處置,由他們生殺予奪,無怨無悔。那么對于個人、對于仆從,儒家禮學設定了怎樣 的發展道路呢?那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我看來所謂的“格物致知”其實就一個字——“熬”,在仆從位置上慢慢歷練,耐心等 待,“熬”得久了,也就明白了仆從們的“天理”,然后就端正自己的態度,收起心猿意馬的“人欲”,“誠意正心”的等待“十年媳婦熬成婆”,然后成為更高一 級的奴仆,從而修齊治平。仆從們的終極位置是治國平天下的肱骨之臣,但再“肱骨”,君還是君,臣還是臣,再進一步就亂綱常了。所以,“三綱五常”實際上是 “順民培訓綱要”,而天子、父母官、族長、家長則是“順民培訓生產線”,另外,“三從四德”的母親對于“順民生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個民族的解 放首先是婦女的解放,對母親的解放,當然這是題外話不多說了。順民的培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苦熬,才可以從身到心的塑造出一個合格的恭 敬守禮的“正人君子”,所以后來李贄主張“童心”,提倡“真心”,徹底顛覆“苦熬”的“格物致知”,完全擾亂了順民培訓流程,以至于衛道士們不得不利用皇 權鎮壓學術,李贄大概是中國古代唯一因為堅持學術真理而死的人吧。
“順民文化”的惡果就是扼殺了民族的創造精神,扼殺了個體成員的自 主精神,順民不是不怕死,而是不敢為自己做主,也不知道怎樣為自己做主,一旦沒有了 “君父”的指示,也就只能如失去頭羊的羊群一般,一團散沙般的聚在一起亂哄哄的苦中作樂。在引言中我提到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其中Brooks老頭被 假釋后,因為失去了獄警們的指示,失去了監獄的鎖鏈,他也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所以,由“監獄文化”培訓出來的“順民”,是沒有辦法擁抱心靈的自由的。因 此,Brooks有勇氣自殺,卻沒有勇氣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當“順從”成為一種習慣,“獨立自主”就是與之絕緣。沒有獨立精神,那么也就只能依附,以可以 依附的對象為“綱”,然后讓“綱”為自己做主。禮教文化以“三綱五常”為綱,以培訓“守禮”“守規矩”的順民為目的,維護社會的秩序和穩定,也扼殺順民們 的自主意識。當沒有外患時,禮教是社會內部最好的“維穩”工具;而一旦面臨外患,禮教就成了漢奸奴仆的生產線,漢奸是什么?不過是“以洋人為綱”的“順 民”罷了。在舊中國,禮教如同一張大網,將所有的人都籠罩其間,順之則生,逆之則亡,最終塑造出一個“禮儀之邦”。宋朝“禮儀之邦”之后的783年,華夏 民族體會得最多的東西是什么?是【求和】,是【茍安】。念古思今,有一種悲憤又要迸發出來了,還是打住吧。
】
引文實在長了點,想刪減一點,但總找不出那里可以刪除,那就這樣吧。不知道小崔對這個答案能否理解。真心希望小崔重新抑郁起來,不然就干脆離開央視吧,當然最好是放把火將自己的影子燒掉,不過這有點強人所難了。我自己也未必做得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