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課上,柳老師提了兩個topic——怎樣看待現今中國馬克思主義和全球化——供大家討論。我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力挺馬克思主義的。雖說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但看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尤為甚少,現階段談及馬克思主義,我也不得不涉及一點所謂全球化問題。
所謂馬克思主義是指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于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于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并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而產生的,并指導著世界上廣大的民眾為自己的解放而進行的偉大奮斗。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確實是歷史的選擇,這并非是宣傳和說教,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就是建立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基礎了之上的,如果缺少了這個指導思想,我想我們的社會也不會有如此之效率。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出現了一些反對馬克思主義的聲音。這些聲音是不是好聲音,不好評判,就我個人認為這是民主的體現,民主就是允許不同的聲音出現的。但我要請求這些“民主人士”在此問題上,還是要理性一點,不要因為留了洋,吃了點洋墨水,就來添洋人的屁股。你不是要西化嗎?難道馬克思主義不是西方傳來的,我們現在的社會就是一個西化的社會。
出現這種聲音的領域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領域,個人對政治有所偏好,學習法學。我反對拋開馬克思主義來研究法學,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法學家們是基于所謂的馬克思主義沒有憲政觀;還有一種變相的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法學家,他們為達到西方式憲政的目的杜撰出自己歪曲的“馬克思主義憲政觀”。這兩種都在本質上是反馬克思主義的,前者從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片言只語摘取兩三,邏輯比較推理論述,以此來論證馬克思是反西方憲政觀的;后者則結合西方民主憲政觀念及一系列原則,在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尋章摘句,以此來證明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的民主憲政“一脈相承”。
我不想再來論述西方的憲政是怎樣這樣的壞這種我自己都做了很多次老掉牙的論證了,我只想說的是馬克思主義確有憲政觀。這種憲政觀是不同于西方的憲政的。我要反對第一類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法學家。他們起初所謂的憲政,西方的資產階級在取得政權后根本就沒有想過。那些資本家們想要建立政權應是民主共和的(民主共和并不意味著憲政,詳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政治學》),奈何封建主義根深蒂固,加之民眾在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作用不得小視,這使他們不得不做出些許讓步,承諾要維護各方的既得利益,各方都能享受到政權,所以憲政就是各方妥協的產物。也因此,我們看看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我們就不難發現,為何英國被稱為“憲政之母”了。第二類憲政觀,即以馬克思主義來論證自己憲政觀的合理性的人,其實其憲政思想可謂與戈爾巴喬夫的思想一致。那種思想的推行結果就是“民主化”、“公開性”、“人道的”社會主義,后果就是否定歷史,缺乏理性,思想混亂,結局就是走向滅亡。蘇聯試驗過了,結果亡了,這也就是西方試驗的成功,他們就少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了,國家利益也就得以繼續擴充了。所以,這種變相的西方民主憲政,打著“馬克思主義憲政”大旗只能是西方的又一陰謀。
我不是第二類人,但我要挺馬克思主義是有憲政的。恩格斯就曾經說過,不要憲法的政治就如同不要愛情的婚姻一樣不得人心。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們很始重視憲政的價值與作用的。首先馬克思主義的是在批判吸收前人的文化精華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征形成的。在《共產黨宣言》里,馬、恩二人曾比較了原始的共產主義、封建主的共產主義、基督教會的共產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理論優缺點,指出他們的虛偽性和嗜血利益性,充分地為我們展現了真正的共產主義社會——“在哪里,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將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所以馬克思主義是為解放全人類而服務的。拋開憲政的階級瑕疵來看,憲政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確保每一個人自由、平衡和全面,由此看來,共產主義社會就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憲政觀。
其次,西方最初的設想是民主共和,但卻由于歷史的原因,實行了國體之民主共和,政體之憲法政治,以維護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這并未改變資產階級設置采用民主共和的初衷,兩者非是相斥,反倒還相容了。你看那些資本家,在經濟危機中都還過得那么瀟灑,就是這個原因。馬克思主義從來就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從不排斥理論體系之創新,只要有利于社會主義社會之發展,憲政未嘗不可使,只是要真正與社會主義相容,真正符合社會主義之要求,那才是社會主義憲政。而不是將西方的民主憲政貼上“馬克思主義” 的標簽直接在中國出售。
最后,無產階級在取得政權后都有一系列的憲政嘗試。從巴黎公社開始,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就開始了憲政的嘗試,而后是蘇俄制定憲法以及二戰以后一系列亞歐拉社會主義國家都有一系列的制憲運動,領導人也都是遵從憲法行事的。不要聽說有些別有用心者介紹說某某當政幾十年是獨裁,西方就是用這種方法抹黑蘇聯進行不實宣傳的。你看古巴的大街上你還可以坐勞爾先生配備的用車呢,隨時送你到你想去得放,只要坐得下。雖然,蘇聯最后被陰謀整垮了,但它仍然留下了社會主義憲政的寶貴經驗以供后來借鑒。現階段,社會主義最好的憲政應屬中國,要不是西方的逼迫,中國憲法更本沒有必要將人權入憲的。因為,根據自然法,人權是“天賦的”,根本就應為默示權利。
所以,馬克思主義是有憲政觀的。從理論、現實、歷史來看他都是有的,那是自己的憲政觀,是非資本主義之憲政民主觀的。結合我國來說,我國確是應該走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之路。
接著,我要談點關于全球化的個人淺見。西方國家其實是很自私的,他們反對你運用馬克思主義,是有原因的,但他們卻不會反對自己運用。
當經濟危機發生時,那些猛烈批判馬克思主義的野心家、資本家和投機商以及西方政客,在解決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發生后,《資本論》在德國脫銷;美國則將《共產黨宣言》列為中小學生必讀之經典讀物;在小日本,共產黨員數量每月成千計增長……這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不僅在社會主義國家里的有用性,也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有益性。當然,這也許是導師馬克思始料未及的吧。
有些資本主義國家在運作上更加地社會主義化,只是在財富的分配上保持著它的資本主義貪婪和壓榨本性。大資本家越發地與國家政治、經濟相聯系,也越發地參與到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遵循政府的干預和指導主義,以使得資本主義的運行更加地有序和健康,減少資本的浪費和經濟運行的風險。這樣一來,財富在此作用和他作用下急劇增加,而人民的相對生活水平卻增長無幾。要知道,在某一個大西洋西岸國家,平均8個人就有一個是窮人,總收入中,49.4%流入20%的最富裕階層,14.5%的貧困人口只得到3.4%。
既然那些野心家、資本家和投機商以及政客如此瘋狂地利用馬克思主義發家致富,為何還要拼命地批判別國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到處去推廣他們所標榜的價值形態呢?我認為說到底還是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什么?有人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也有人說是一個全球范圍內的市場化過程,還有人說是資本的國際化……在區區不才在下看來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某些西方國家國家利益的全球化,或者是西方國家資本家集團利益的全球化。什么全球化中帶來的意識形態的斗爭、文化差異的對撞、宗教信仰的沖突,全是在扯淡,全是某些人為了某些目的的宣傳罷了。你還當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國家一方面選宣傳其價值觀,另一方面又違背其價值觀,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他人利益,也可以自己扇自己的耳光。
西方國家一向打著“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之旗號,以“人權衛士”自居吧,不斷地幫他過“提升”經濟,“改良”政治。可他們真的在所在投資國有過真正的其所宣揚的價值觀實行過嗎?沒有!如果有的話,谷歌地圖就不會精確到可以看到你家門前的那棵樹下的那只小狗而看不清一片漆黑的美國了,這叫不法治;如果有的話,也就不會有印度某工廠的化學慘案致附近居民傷亡慘重了,這是不人權;如果有的話,中國加工企業的員工工資也就應該與惠普老板的工資一樣了,這叫不平等;如果有的話,亞非拉國家也不會低價賣出原材料高價收購制成品了,這是不民主……“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人權”被他的爹媽強奸一次又一次是一件多么諷刺的事啊。
這還只是“和平”的方式,要是這種“和平”的方式都不成的話,那美國這“世界警察”就變成了“世界城管”了。美國總統都說了,美國的利益在哪里,美國的軍隊就在哪兒。美國打伊拉克是咋回事,就是因為薩達姆從美國的合伙人到兩伊戰爭后的地攤主(美國不扶持了);美國剿塔利班是啥事,就是因為蘇聯掛了后塔利班“非法經營”;美國恐嚇朝鮮伊朗又是咋回事,朝鮮伊朗不服從城管管理。此外,還有資助某些分裂分子,成立某些“X國民主基金會”。這時,他們也沒想到“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人權”。
所以,當西方國家要搞垮一個異見國家時,可以對他們講“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人權”;當西方國家需要更多的剩余價值時,他們可以忘記“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人權”,由此可見,在經濟全球化中,只要有利益,哪管意識形態。只要有利益“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人權”可講可不講,只要資本家們穩坐釣魚臺。這就像他們對待共產主義一樣,他們不是擔心自己運用共產主義,而是擔心自己成為共產主義,那時資本家還有啥撈的啊?說到底,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西方國家資本家利益的全球化,因為他們的利益就是西方國家的國家利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