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小白菜住了楊乃武的房
小白菜的男人死了,至于怎么死的,現在已很難還原。唯一能證實的,便是小白菜的男人死后,牽出了很多歷史人物和現實課題?! ?/p>
小白菜貌美如仙,嫁了個奇丑無比的丈夫,這不是錯,充其量是古代勉強婚姻的尷尬。這個尷尬潘金蓮也有過,無須多論。錯就錯在,美女小白菜曾經住了才子楊乃武的房。已婚的雙方到底有沒有產生畸情?是不是藉此而“合伙謀殺親夫”?史學家和民間的爭論至今都沒有討論明白,也難怪,諸如順治雍正等大人物尚有未解之謎,何況小人物的卿卿我我?
楊乃武恃才傲物,在古板的科舉制度下只能充任“知識憤青”的角色,這一角色讓他“享盡”了小地方的“大人物”風光:時而代人捉筆,痛擊時弊;時而代人消冤,直面公堂;時而代人維權,救難水火。小人物的“小”就在于,得罪了彈丸小縣 劉錫彤 君,便讓楊乃武“吃不了兜著走”?! ?/p>
自古皆有“父親英雄兒好漢”的說法,身為知縣的劉錫彤,一手遮天、貪贓枉法,兒子更是游手好閑、橫行鄉(xiāng)野。直到劉子見到民間仙女小白菜后,父子倆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先是兒子誘奸了小白菜,又設計毒死了自己的“情敵”,接著,父親便利用朝廷發(fā)給他的大印,在楊乃武的臉上蓋上了“殺人犯”的紅戳,理由簡單的要命:小白菜住過楊乃武的房。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奇冤就此拉開帷幕。
是楊姐二上京城告御狀解救了冤案的持續(xù)發(fā)酵?清廷的昏庸無能和官官相護,恐怕不是浙江“讀書人”和兩湖“權貴者”之間“針尖對麥芒”的殊死爭斗,根本不會有質的改變,楊乃武也就不會有后半生的蠶養(yǎng)支教之功,小白菜也不會“青燈伴青絲”入住空門懺悔余生了。“讀書”派的觀點是怕因此讓江浙文人“寒了心”,“權貴”派竟也拋出相同的理論:如若改判楊乃武,會讓大部分做官者“寒了心”。
是慈禧太后害怕讀書人“寒了心”才下定決心將此案“提京審問”?歷史告訴我們,冷酷無情、清除異己的慈禧太后尚沒有秉公執(zhí)法的習慣。當然,再滑稽的歷史,都有其真實的一面,畢竟還是慈禧最終出手“救”了楊乃武。至于派別之間的歷史博弈權且放下,給這位“手刃兒子、投敵賣國、奢靡無度、視民如草”的一代皇后功勞簿上記下一筆,也算是對作古之人的一點尊敬吧。
歷史是昨天的新聞。我們無法也不能讓畸形的歷史故事重新來過,但歷史敲響的悲鳴警鐘無時不在回蕩。不論是湖北的佘祥林還是河南的趙作海;不論是云南的杜培武還是河北的李久明;不論是被逼跳樓的鳳凰烈女還是年僅11歲被逼賣淫的幼女。我們看到了本來公正的司法制度竟被部分“權貴者”們歪曲,看到了“執(zhí)行力”和“公信力”一再被部分“權貴們”褻瀆。唯一缺失的是“權貴”們回應事實真相的勇氣和魄力,直面公平正義的品德和操行。無可爭議,這份“缺失”已然讓一部分民眾“寒了心”?! ?/p>
救救這些“缺失”?! ?/p>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