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副所長何輝最近在《環球時報》2010年12月22日第14版發文,稱“中國主流價值并未淪陷”。老實說,我們當然希望如此。一個國家要發展崛起,沒有一個健康的、向上的、穩定的主流價值是不行的;就象一個人如果想被別人承認、尊重,沒有好的品質是不行的一樣。所以,出于樸素的愛國心理,我們當然希望中國的主流價值觀不要淪陷于西方式的所謂價值觀。
但是,美好的愿望取代不了扭曲的現實。
所謂的“主流價值”,是非主流的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弱勢的下崗工人、失業學生、打工農民等弱勢群體對主流人士和媒體所宣揚的價值的一種稱呼。如果不是有那么龐大的弱勢群眾,恐怕“主流”這個詞就不會被創造出來。
改革開放、“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后,果真一部分人迅速積累了龐大的原始財富,成了食利階層。一個基本的現實是,中國已經是嚴重地貧富不均、兩極分化。占據中國絕大部分財富的新貴階層,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保住不義之財,開始豢養收買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理論家群體,并將其分布到各類大學、研究機構、各種媒體,使之為其行為搖旗吶喊,將其獲取財富的不正當手段包裝為正當、自然、合法、合理。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市場經濟下的主流價值。
這個主流價值形成的過程,也是原本以“為人民服務”和公平、公正、正義為核心的主流價值觀被淡化肢解的過程,是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等西方以自私自利為基礎的價值體系發達的過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主流價值的“淪陷”。
這些富人是什么性質呢?他們是利用中國從所謂“計劃經濟”向所謂“市場經濟”的私有化改革過程中的所謂“法制不健全”,用不正當的手段攫取了本應屬于人民的財富,或者與美國等外國的跨國公司勾結,盜取中國財富。因財富來路不正,違反公平正義等原本占主流的價值觀,所以,這些財富的擁有者極其恐慌。其培養的主流理論家和媒體就發明了“仇富”、“人是自私的”、“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等一系列所謂理念,攻擊中國傳統的“大公無私”、“大義滅親”、“舍己為人”等原本的主流價值觀,形成了我們普通老百姓所謂的現在的“主流價值”,并與美國式民主、法制、自由、人權等所謂價值理念遙向呼應。
所謂的“主流價值”淪陷,就是指這樣一種價值觀轉換的現實,本質上是中國因私有化而導致階級對立仇恨的一種反映。作為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因為經濟制度和經濟基礎的改變,人民失去政治經濟文化基礎和舞臺,失去了發言權;而非法富人則占據了政治經濟文化舞臺,霸占了發言權。
當“我爸是李剛”、“屁民”、“沒有拆遷就沒有發展”等等“雷語”被發明且占據諸多官員、學者、官二代、富二代的頭腦時,當“山木強奸”“富士康跳樓”“范跑跑”“袁吠吠”等現象大量出現時,赤裸裸地標明了主流價值的淪陷。至于普通群眾對這些荒唐事件的反感,卻被極大地壓制。如果正義、公平的主流地位沒有淪陷,通鋼事件、趙東民案、鄧玉姣案、唐福珍案等等會發生嗎?現在,這些人或魂的冤屈有洗雪的可能嗎?
是的,我也相信,“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等社會主義新型價值觀和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不會被“主流”徹底攻陷,但是,我更相信當今的“主流”是決不會接受這些價值觀的。何輝在此文中就沒有提及“社會主義”、“大公無私”等價值觀嘛。
何輝似乎有意無意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在中國,人已經分出兩個明顯的階級了,占主流的顯然是富人階級,處于弱勢且不占主流的自然是普通大眾。譴責“我爸是李剛”“寧在寶馬車上哭,不在自行車上笑”的人,正是不占主流的普通大眾。至于主流,因為是這些所謂價值觀的創造者、擁護者和獲得者,盡管表面上也會指責一下這些言論,內心深處自然是十分同情的。那個說“寧坐寶馬哭,不坐自行車笑”的人,只是被主流價值誤導的可憐蟲,正可作為主流價值淪陷的重要輔證。
主流價值已經淪陷且走向墮落腐朽,這是不爭的事實,混淆不了,也掩蓋不了。
強調一下,我們所說的被攻陷的主流價值指“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等以及“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的價值。普通人民大眾所擁護的原本的主流價值主要是前者,能“撐起中國人堅固的精神脊梁”的也主要是前者,而不單單是“仁義禮智信”,光憑“仁義禮智信”,打不敗日本帝國主義、蔣介石賣國集團、美帝國主義,建國以后,前者又轉化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設社會的巨大動力。何輝不要把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與“仁義禮智信” 故意混淆了。
最后,何輝提到:有人說過“中國人平時吊爾郎當”。我也不知道哪個人說過這樣的混賬話。我想告訴何輝的是,吊爾郎當的中國人是極少的。如果中國人都吊爾郎當,那么“仁義禮智信”如何存續?特別是不占主流的人民群眾,他們連住房、看病、上學都成問題了,自然沒法吊爾郎當。如果何輝你承認“中國人平時吊爾郎當”,那么,我覺得何輝你得首先承認自己“吊爾郎當”:連“主流價值”什么內涵都沒有搞清楚,就亂發言論,不是“吊爾郎當”是什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