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功秦和南方都市報聯手推銷「公民社會」的普世價值
――對于「公民社會」普世價值的批判
在我們談階級的時候,有一位網友不滿于把人類社會定性為階級社會,他提出了公民社會的概念。他說,「人為地劃分階級,是引發暴君、暴民、暴力的根源,歷史發展到今天,劃分社會階級的依據是什么?是經濟地位?是政治派別?是思想傾向?難道只有體力勞動者才算工人農民嗎?現代生產離開白領工人、知識分子、科技人員,哪怕一分鐘生產,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現代社會是公民社會而不是階級社會,所謂階級和階級斗爭的教條,完全是無稽之談。」
公民社會并不是新概念,為了理解公民社會的含義,需要簡單回顧公民社會這個概念產生的歷史及其內涵的演變過程。
從古希臘到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以前,公民社會就是城邦國家、政治共同體及政治國家的同義詞,國家即社會,社會即國家。
到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后,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促進了人的私欲的無限膨脹,私有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們有了私有資產,于是有了相對于國家的自我意識,人類社會被分割為國家與公民社會兩個部份,這個時候的公民社會主要是市場經濟。
到了二十世紀以后,人們感覺到了市場經濟的壓迫,于是從公民社會中把市場經濟剝離出去,公民社會只是包涵了社會組織和民間公共領域,人們以公民社會和國家、市場經濟相抗衡。人類社會被分割為國家、市場經濟領域和公民社會三個部份。
通過以上簡單回顧分析,可以了解到,公民社會是公民的自我意識覺醒的產物。但是西方社會的公民社會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上的社會組織,公民社會對于國家和市場經濟的抗衡是有前提條件的,即私人資產神圣不可侵犯,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容不得任何挑戰。如果公民社會號召公民去推翻資本主義制度,那必將招到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國家的無情鎮壓。資產階級允許公民社會的生存,是爲了緩和社會矛盾,同時也是為了減輕國家的行政負擔,減輕財政支出。
中國進入改開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以來,西方的公民社會理念開始活躍在主流媒體,信仰西方普世價值的各路人馬搖唇鼓舌,向社會兜售公民社會的普世價值,宣揚資產階級的價值觀。
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蕭功秦,于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在金鑰匙·南都公眾論壇做了演講,演講的主題是,『走向現代化轉型的新階段:關于重建公民社會的思考』 。接著南方都市報發表了蕭功秦的文章,『重建公民社會:走向二十一世紀中國大轉型新階段』
在『重建公民社會:走向二十一世紀中國大轉型新階段』這篇文章里,蕭功秦對于中國近代以來的公民社會的狀況作了總結,他說,「概括地說,近代中國是一個弱國家———弱社會結構,毛澤東的紅色革命時期是用國家來動員社會的總體戰體制,新中國成立以后是有國家無社會的結構。而鄧小平的時代是極強國家———極弱社會體制,未來的中國應該向何處去?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國家將一部分原先應該由社會來承擔的功能轉交給社會,使極強國家———極弱社會體制,轉變為“強國家———強社會”體制。這是一個發展前景。」
蕭功秦說,「我要開宗明義提出這樣的觀點,中國改革前30年是一個發展市場經濟的時代,從現在開始的這30年是發育公民社會的階段,這是發育公民社會的最佳時期,」
蕭功秦為什么宣傳在改開的后三十年要發展公民社會?蕭功秦有四個理由。一,只有公民社會充分發展,才能實現多元社會的和諧與整合。二,只有公民社會的發展,才能有效地實現社會監督和權力的制衡。三,只有公民社會的充分發展才能走向健康的民主社會,否則民主就會陷入民粹主義陷阱。 四,只有充分發展公民社會,才能實現社會文明的真正進步。
蕭功秦也承認了,改開三十年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時代。不管有些人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下的商品經濟,沒有私有經濟的參與并主導,市場經濟就無法形成。那么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的公民社會,就無法擺脫資產階級的掌控,公民社會的社會活動不可能觸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這是由國家的性質所決定了的。
普世價值派宣揚公民社會理念,其目的是為了削弱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是普世價值派取得經濟基礎及上層建筑的領導權之后的一場不見硝煙的爭奪政治領導權的斗爭。共產黨如果敗于普世價值派的公民社會的價值觀的攻勢,那么中國的顏色革命必將得以成功,資產階級政黨必將全面取代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地位,中國老百姓回歸毛澤東主義的夢想將遭到徹底破滅,在可預期的將來無法看到老百姓的當家做主。
蕭功秦說什么主席時代的中國只有國家沒有社會,這完全是胡說八道。如果站在剝削階級的立場,站在反動精英的立場來看,主席時代確實是只有國家,沒有社會;但是如果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來看,主席時代既有強大的國家,也有強大的社會。
看看建國前后的農村土改時代,農村的農民協會、婦女協會,就是強大的社會組織,按照共產黨的話語說,是群眾組織,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話語說,是公民社會。也許西方資產階級會說,農民協會受共產黨的領導,廢話,農民一沒有財產,二沒有槍桿子,沒有共產黨的撐腰,農民協會能斗得過地主武裝嗎?婦女協會沒有共產黨的撐腰,婦女能斗得過封建禮教嗎?你們資產階級的公民社會組織,如果沒有資產階級的錢袋子,沒有資產階級國家的槍桿子,靠什么維持?
西方在談到公民社會組織的特征民間性的時候,一般認為這種組織不是政府的組成部分,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能接受政府的資金支持。西方的公民社會組織不但接受政府的資金支持,他們還接受企業家財團的資金支持,他們兩頭通吃,哪里來的什么非政府組織的獨立性?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群眾組織也好,公民社會組織也好,就像兩種毛,他們總是要落在一張皮上,不是落在無產階級這張皮上,就是要落在資產階級這張皮上。
土改完成后,農村的生產大隊及公社組織也是社會組織,是強大的群眾組織,中國農民有史以來第一次組織起來了,所以主席時代的農民是強大的。
文革時期的社會組織,更是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水準,各種造反派群眾組織如雨后春筍,在中國大地上紛紛建立起來了,人民群眾掌握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政治權利。當時的造反派群眾組織影響到了美國、日本、法國、意大利等世界各地,文革在政治、文化、人權領域,都占領了當時世界的道德制高點。
改開以來,群眾組織被徹底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民營企業家的各種組織,社會精英的各種組織,什么學會、協會、研究會、促進會、聯誼會、聯合會、基金會、商會等。這些組織薈萃了社會既得利益集團,他們不滿足于這種社會組織,他們利用強大的資本力量,向社會宣傳普世價值,忽悠「中產階級」概念,兜售公民社會價值觀,妄圖以此蠶食共產黨政權。而老百姓猶如一盤散沙,老百姓如果要想自發地組織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則被定性為違法組織,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必遭打壓摧毀。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的共產黨已經變修了,扔了無所謂。此話不完全對,即使共產黨已經變修了,但是共產黨這個外殼,對于老百姓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只要共產黨這個外殼還在,即使里頭爛掉了,老百姓隨時可以重新注入毛澤東主義,隨時可以重新當家做主。如果連共產黨的外殼都被資產階級砸碎了,老百姓在可預見的將來,可就真的沒了希望。
回到開頭網友的觀點,并逐條予以批駁。他說「人為地劃分階級,是引發暴君、暴民、暴力的根源,」
是誰在人為地劃分階級?毫無疑問,是資產階級,是走資派,是資產階級及走資派剝奪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產資料,勞動人民從國家的主人變成了無產階級,一夜間回到了解放前。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被壓迫、被剝削階級有權利以暴力奪取本應該屬于自己的生產資料。污蔑革命的勞動人民為暴民,污蔑革命的勞動人民的領袖為暴君,這是資產階級害怕人民革命的反動言論,資產階級是極端敵視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想一想,資產階級的政權是怎么來的?不就是靠暴力革命得來的嗎?只許你們資產階級暴力革命,不許無產階級勞動人民暴力革命,天下哪有這個道理?主席的文革,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前提下,終止暴力革命,發動文化革命,要文斗,不要武斗,要觸及人的靈魂,不傷及人的肉體,在人類歷史上曾有過如此仁慈的革命嗎?資產階級革命是暴力起家的,現在的資產階級依舊是以暴力支撐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依舊是以暴力維護著資本主義制度。
那位網友接著說,「 歷史發展到今天,劃分社會階級的依據是什么?是經濟地位?是政治派別?是思想傾向?難道只有體力勞動者才算工人農民嗎?現代生產離開白領工人、知識分子、科技人員,哪怕一分鐘生產,都是不可能的。」
劃分階級是由生產關系決定的,通過占有生產資料剝削勞動人民的,就是資產階級;通過出賣體力及腦力勞動而生存的,就是無產階級。白領工人、知識分子、科技人員出賣的是自己的腦力勞動,他們和工人農民只有社會分工的不同,在受資產階級的剝削方面沒有任何區別。當今社會階級的產生是走資派改開的產物。當今社會政治派別和思想傾向只有兩個,即剝削階級的政治派別和思想傾向,被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政治派別和思想傾向。
那位網友還說,「所以,現代社會是公民社會而不是階級社會,所謂階級和階級斗爭的教條,完全是無稽之談。」
現代社會,階級的存在是客觀的,是改開的產物。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的所作所為就是階級斗爭,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們天天在講階級斗爭,卻又否認階級斗爭,這就是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的虛偽的反動本質。存在階級,就存在階級斗爭,否認階級及階級斗爭,完全是無稽之談。公民社會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基礎上的社會組織,公民社會是貨真價實的階級社會。
讓我們看看西方的公民社會組織對中國都做了些什么?
「美國民主基金會」,號稱美國非政府組織中的龍頭老大,這個公民社會組織和美國國務院、國際開發署、中央情報局有密切的聯系,資金主要依靠美國政府的撥款。這個美國非政府組織,頻頻資助民運、藏獨、東突等各種反華勢力,妄圖分裂中國。
還有那個由法國人羅伯特•梅納德創建的臭名昭著的「記者無國界組織」,這個公民社會組織熱心于反華活動,在支持藏獨抵制北京奧運活動中大出風頭,這個公民社會組織接受美國民主基金會的資助,法國著名制藥企業賽諾菲—安萬特集團是記者無國界組織的最大贊助商。
在以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構成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社會組織是群眾組織,而不是西方的公民社會組織。我們需要強大的農民協會、婦女協會、生產大隊、人民公社、工會組織、造反派組織、消費者協會、殘疾人保護協會等各種群眾組織,沒有這些強大的群眾組織,人民群眾的權益就沒法得到保障,人民群眾當家做主就是一句空話。
毛澤東主義者,講究人民性,不講公民性。在毛主席時代,凡是贊成社會主義的,都是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凡是反對社會主義的,贊成資本主義的,都是敵人,是敵人,就是人民專政的對象。這就是人民性,這就是階級性,群眾組織是帶有階級性的。
所謂公民,是指具有某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一個國家的人,幾乎百分之百都具有該國國籍,勞動人民具有該國國籍,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也具有該國國籍,公民這個概念不講階級性。在公民社會之中,勞動人民是天生的弱勢群體,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媒體諸方面都是強勢群體。
所以,在公民社會中建立起來的所謂的公民社會組織,必然是為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服務的社會組織。在公民社會里的公民社會組織,貌似是為全體公民服務的社會組織,其實這個公民社會組織是為少數強勢群體服務的社會組織,公民社會,表面上不講階級性,其實強勢群體的所作所為就是階級斗爭。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無產階級不回避階級、階級斗爭,是因為無產階級光明磊落、大公無私;資產階級回避階級、階級斗爭,是因為資產階級陰暗齷齪、自私自利、剝削成性、壓迫成癖。
無產階級要想得到真正屬于自己的群眾組織,首先必須回歸毛澤東主義,回歸社會主義,離開了毛澤東主義,離開了社會主義,離開了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人民群眾就是天生的一盤散沙,是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刀俎上的魚肉。只要有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共產黨就是強力粘合劑,能把像一盤散沙一樣的勞動群眾凝結起來,形成堅不可摧的鋼筋混凝土,勞動群眾從而不受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和漢奸賣國賊的剝削壓迫。這就是資產階級的走狗精英走狗媒體通過推銷公民社會資產階級普世價值,妄圖蠶食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的根本原因。
最后逐一批駁蕭功秦發展公民社會的四個理由 。
第一個理由,「只有公民社會充分發展,才能實現多元社會的和諧與整合。」
蕭功秦說,「中國社會的和諧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講了那么多的和諧,但是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群體性事件,老百姓有那么多的不滿。怎么辦呢?只有公民社會的充分發育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社會為什么不和諧了?不和諧的根本原因是廣大勞動群眾和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之間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這個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表現在,勞動人民的生產資料和個人財產被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奪走了,廣大的勞動群眾從國家的主人社會的主人變成了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的奴隸。這種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一個「公民社會」就能解決得了嗎?公民社會既然有那么大的神奇的力量,那么為什么美國的公民社會就不能解決美國華爾街金融鱷魚們的貪婪的丑惡本性呢?當美國政府動用美國人民的稅金注資援救這幫無恥的金融鱷魚時,美國的公民社會跑到哪里去了?
第二個理由,「只有公民社會的發展,才能有效地實現社會監督和權力的制衡。」
這個理由不值得一駁,上面說過,西方的公民社會組織既要得到政府的資金的支持,也要得到企業家財團的資金的支持,這就決定了公民社會組織是依附于權利和資本的傀儡組織,這個權利和資本的傀儡組織打著公民社會組織的旗號,替權利辦事,為資本效勞,何談社會監督和權力的制衡?
第三個理由,「只有公民社會的充分發展才能走向健康的民主社會,否則民主就會陷入民粹主義陷阱。」
蕭功秦在普通民眾正當的政治權利上面扣上了「民粹主義」的帽子,并以拉丁美洲政治、巴基斯坦政治、印度政治、臺灣政治,說明民粹主義者「除了一張嘴巴沒有其他的本事,真正上臺之后,這樣的總統并沒有辦法和企業家、銀行家溝通,沒有辦法和軍隊、強力機構溝通,辦什么事情都辦不成,改革也搞不下去,國家掌握在民粹主義的領導人手里就是一個弱國家,執行能力很低。」
假設街頭政治選舉真的能讓代表普通勞動群眾利益的「民粹主義者」上臺掌權,面對「民粹主義者」,蕭功秦站在「企業家、銀行家、軍隊、和強力機構」的立場上,對于「民粹主義者」看這里不順眼,看那里也不順眼,看哪里都不順眼,明擺著蕭功秦的世界觀是代表權力和資本的反勞動群眾的反動的精英世界觀,對于這種精英們所特有的反動的世界觀筆者曾經在『再談精英是破壞人類文明的反動階級――反對精英主義』的那篇帖子里講過。
如果通過街頭政治選舉選出來的所謂的「民粹主義者」,真的像蕭功秦所說的那樣無能,什么事情都辦不了,這恰好說明了街頭選舉政治的局限性,街頭選舉政治無法把真正有執政能力的能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家推舉到政治舞臺。不解決這種表面風光爭著作秀的街頭選舉政治的弊端,只是在這種街頭選舉政治面前擺上強大的公民社會組織,讓街頭政治選舉在強大的公民社會里表演就能選出有能力的政治領導人,那么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什么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還無法解決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奧巴馬執政近兩年,為什么美國經濟從經濟危機中得不到明顯改善?「只有公民社會的充分發展,才能走向健康的民主社會嗎」?
受到奧巴馬「變革」口號的影響,一九零九年九月,鳩山由紀夫領導日本民主黨經過競選奪取了自民黨的政權。不到一年,二零一零年六月,鳩山辭職,同黨議員菅直人掌權。不到半年,菅直人內外交困,也許他還是逃不脫短于水稻成熟期的短命首相的命運。日本的公民社會組織相當發達,為什么日本首相盡管像走馬燈似地換個不停,可是日本經濟依舊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短命的日本首相為什么「辦什么事情都辦不成?」 「只有公民社會的充分發展,才能走向健康的民主社會嗎」?
蕭功秦在論述中國的民主問題時說,「 根據我20多年對政治學的研究,我對中國特別擔心的,在缺乏公民社會充分發展的情況下,中國要么不搞民主,一搞民主就可能會陷入到民粹主義的陷阱中,因為中國的公民社會最弱,公民文化也最弱,中國人缺乏妥協與談判的意識,動不動就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 」
蕭功秦對于勞動群眾的民主具有天然的懼怕心理,所以蕭功秦需要代表權貴和資本的強大的公民社會組織去制衡勞動群眾的民主力量,已達到社會的政治力量的平衡,使得勞動群眾的民主不至于損害權貴和資本的利益。蕭功秦說,「中國人缺乏妥協與談判的意識,動不動就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這明顯是在侮辱妖魔化中國人民光榮的革命傳統,妖魔化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
蕭功秦在論述中國的民主問題時還說,「如果沒有公民社會的話,黨內民主的動力何在?只有在公民社會存在的條件下,黨內不同的所謂觀點之爭,就和社會的利益集團之爭,形成了一種溝通,這種溝通就把社會上不同利益的妥協,在黨內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妥協機制。必須使黨內民主成為表達社會不同利益之間妥協、調解的機制,而這個機制和博弈,失去這樣的調解,就變成了朋黨。從某種意義來說,為了避免黨內民主走過場,公民社會是非常需要的。 」
蕭功秦說「只有在公民社會存在的條件下,黨內不同的所謂觀點之爭,就和社會的利益集團之爭,形成了一種溝通,這種溝通就把社會上不同利益的妥協,在黨內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妥協機制。」這明擺著蕭功秦要讓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在黨內各自找到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只要在黨內有了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反動精英、漢奸賣國賊的利益代言人,那么黨就有了黨內民主的動力,中國才能走向健康的民主社會。
第四個理由,「只有充分發展公民社會,才能實現社會文明的真正進步。」
看了蕭功秦的第四個理由的具體內容,實在是弄不明白蕭功秦所說的「社會文明」究竟是什么意思。蕭功秦說,英國人能把小小的溝渠挖的井井有條,是因為英國有民間的公民社會組織,官方管不到的老百姓在管。蕭功秦還說,公民社會組織能為青年人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不過蕭功秦在第四個理由的第一自然段里說明了一個道理,筆者的理解就是「多元社會的競爭互動會促進社會的發展」,這個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以這個觀點來說明公民社會存在的合理性,只能是為了實現資本主義文明的進步與發展。
萬里雪飄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lixuepiao123
『再談精英是破壞人類文明的反動階級――反對精英主義』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1012/201798.html
附加
蕭功秦的文章,『重建公民社會:走向二十一世紀中國大轉型新階段』
重建公民社會:走向21世紀中國大轉型新階段類別:時事評論 瀏覽量:738 版次:TM05 版名:南方評論 歷史評論 稿源:南方都市報 2010-01-10
作者:蕭功秦 原創 手機看新聞 全國訂報編輯此文 摘要: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的社會利益呈現了多元化和分殊化的趨勢,中國的“強國家—弱社會”模式也越來越顯示出結構性缺陷,面臨轉型的新階段。蕭功秦教授從多元社會所需要的整合功能、社會對國家的有效制衡作用、中國走向民主化與文明進步的必要條件等四個方面,揭示當今中國重建公民社會必要性,揭示了中國轉型之路的方向。 ◎ 蕭功秦 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政治學系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的社會利益呈現了多元化和分殊化的趨勢,中國的“強國家—弱社會”模式也越來越顯示出結構性缺陷,面臨轉型的新階段。蕭功秦教授從多元社會所需要的整合功能、社會對國家的有效制衡作用、中國走向民主化與文明進步的必要條件等四個方面,揭示當今中國重建公民社會必要性,揭示了中國轉型之路的方向。
中國現代化需要三個30年
我今天談的是中國大轉型,走向中國大轉型的新階段,那就是重建公民社會的問題。我的基本觀點,中國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重建公民社會的黃金時代,早也不行、晚也不行,我們不能夠失去歷史給我們的這個機會。
我要開宗明義提出這樣的觀點,中國改革前30年是一個發展市場經濟的時代,從現在開始的這30年是發育公民社會的階段,這是發育公民社會的最佳時期,但卻并不是搞普選式民主的最佳時期。從一個穩健的角度來說,中國的普選民主只有在公民社會充分發育之后才能夠軟著陸,到了中國的第三個30年時,那時才是一個發展普選民主的好時機。現在公民社會重建的黃金時代,80年代初期對于重建公民社會過早,當時社會沒有分化,社會利益集團沒有分化,人們不知道自己的具體利益是什么,人們只是受到泛道德主義的抽象民主觀念的吸引,造成了政府和民間社會之間的劇烈的悲劇性沖突。晚建立也不行,再過幾十年或者若干年沒有建立公民社會,社會問題非常嚴重了,政府在巨大的壓力下要想重建,因為政府的合法性受到挑戰,形勢就會非常的危險,所以我覺得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時期。
有人會想,我過去一直強調新權威主義,而重建公民社會的觀點是自由主義的思想,我是不是放棄新權威主義?不是,在我看來,在現代化的初期需要一只政府強有力的“看得見的手”來創造“看不見的手”,新權威主義是用一只看得見的手來維持政治的穩定,通過政治的穩定來發展市場經濟,通過市場經濟來造成社會的多元化和利益主體的出現,通過利益主體相互之間的制約才能夠形成一種民主的政治文化,而只有這種民主的政治文化和利益主體相結合才是民主的大前提。我現在的觀點是,社會利益已經充分分化的情況下,繼續單純用新權威主義這只強有力的看得見的手,來維持社會秩序已經是力不從心了,換句話說,原來的新權威主義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威權政治的缺陷日益顯露出來,中國需要現代化大轉型,這個戰略的方向就是發展公民社會,來解決經濟發展中帶來的社會多元化以及社會多元化所產生的問題。
改革開放之后的“強國家——— 弱社會”
改革開放之后,首先就是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通過放寬搞活的辦法,讓經濟領域出現了社會的自主空間,企業家可以進行投資,進行管理、生產,勞動力可以在社會上流動,從全能主義的結構到后全能主義的轉變,社會在經濟領域形成了自主性。
在改革初期也出現了一些公民組織,一些社團,但是客觀來說,20年之后,當時的公民社會組織受到了激進的自由主義思潮的強大影響,總覺得西方那一套制度是好的,只要搬過來就會解決問題,悲情心態與挫折感,導致沖突過程日益激烈。鄧小平南方講話后,開始經濟上的繼續開放,標志新權威主義時代來臨,另一方面,國家也加強了對社會領域的管控,用鐵腕的方法來解決社會沖突。
由于對自發組織挑戰現存秩序的警惕,二十年來中國執政層形成了這樣的共識,穩定壓倒一切,要采取各種手段,將一切不穩定的因素消滅于萌芽的狀態。對于社會經濟領域當中已經出現的社會中間組織,則通過“不留社會的空白點”的方式來加強對社會的管控。對于新成立的社會組織,慈善會、基金會等提高登記門檻,凡是不經批準的就是非法組織。再加上經濟的發展,政府和國家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來強化自己的強勢地位,從此國家的強勢如虎添翼。由于經濟的發展,一切都要由國家來包辦,久而久之我們的國家像一個慈愛的父親。本來是社會的事情,都是政府來管了。極強國家———極弱社會由此而形成,改革以前是只有國家,沒有社會,現在是國家極強,而社會雖然有了,但卻是極弱的社會。
應該說,“極強國家———極弱社會”體制現代化初期客觀上確實發揮了巨大的優勢。國家可以利用強勢地位來整合社會資源,進行低成本的擴張。中國的高速公路發展是最快的,在發展高速公路的過程中,老百姓的談判地位是最低的,因為談判地位低,所以國家經濟建設擴張的成本非常低,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以如此快的速度來發展自己的市場經濟和進行基本建設的。
這樣強勢國家、弱勢社會發展的初期,產生了經濟的奇跡,我們稱之為中國-越南模式,全世界只有中國和越南才真正符合這樣的特點。什么共同的特點呢?原來是只有國家沒有社會的結構,經過市場經濟的發育,在經濟領域開始出現自主化,在社會領域則保持緊縮狀態,這種極強國家、極弱社會的體制,比美國學者科利所稱的韓國這樣的“凝聚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強制力量更加具有強制力,但是弱點也是和弱社會相關,因為社會力量太弱,所以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發展公民社會的四個理由
新權威主義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和利益的分化,越來越顯示出“強國家—弱社會”的結構性缺陷,由此產生的矛盾已經不能單純地通過新權威主義這種強制的國家力量來解決。中國已經到了非發展公民社會不可的一個新階段了,中國在新權威主義體制下要重建公民社會,讓公民社會和新權威主義國家之間形成一種有機的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中國的未來民主提供一個社會結構的基礎。我們可以把公民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只有公民社會充分發展,才能實現多元社會的和諧與整合。
中國社會的和諧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講了那么多的和諧,但是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群體性事件,老百姓有那么多的不滿。怎么辦呢?只有公民社會的充分發育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的社會群體性事件,絕大多數是屬于利益申訴性的群體性事件,社會成員的利益得不到申訴,就爆發為群體性事件,重慶出租車罷工就是。剛剛開始時,重慶的領導想談判,卻找不到談判的對象,你們自己派談判代表吧,實際上客觀上就承認了中間組織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沒有談判代表就是“烏合之眾”,找誰也談不了,這就是說明利益申訴性的群體性事件證明公民社會是多么的重要。
老百姓總有一種社會需求,弱勢群體也好,他們想通過某種關系和政府溝通,從這個意義來說,只要是有這種需求的就把它砍掉,反過來使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于是出現了其他“灰社會”組織。而“灰社會”組織一不留神就會演變為黑社會的組織,這就會出現問題。也就是說,沒有白社會就會有黑社會。社會需求是砍不掉的,社會需求總是要通過社會組織來表達的,如果社會需求沒有表達的渠道,社會怎么會不出現問題呢?
可以說,中國在全世界的歷史上,在世界100多個國家當中,是社會自主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而社會的利益分化又那么大,怎么不會出現問題呢?
二,只有公民社會的發展,才能有效地實現社會監督和權力的制衡。(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個人來制衡官府,他的力量是很微弱的,螳臂擋車、蚍蜉撼樹。很多年前河南省盧氏縣縣委書記杜保乾做的壞事太多了,告狀的話被抓回來,寫信申訴也沒有用。他上司到盧氏縣,直接說:“保乾同志是好同志,告他的信這么高,但我從來不看,你們也別寄了。”盧氏縣是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任命了650個干部,都是他的保護人和效忠者。杜書記的父親死了之后很多人到村子里吊喪,哭成一片,有兩個人哭得暈天黑地,拉都拉不起來,杜書記走過去踢踢他的屁股說,“好了好了,起來吧。我知道了”。這兩個人后來當了財政局的局長和副縣長,杜書記還提倡大家都向他們學習,都要像他那樣好好干。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沒有公民社會。老百姓個人的力量太薄弱了,當然,我這里說的公民社會組織是一種有序的組織,合法的組織,通過合法的手段,溝通協商,形成一種制度壓力。
三,只有公民社會的充分發展才能走向健康的民主社會,否則民主就會陷入民粹主義陷阱。
現在很多人,包括不少領導干部和普通老百姓,都曾經有這樣的觀點,只要給老百姓普選權,就會自然而然形成民主政治。普選權總是要給的,只是現在有點早。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中間組織,培養老百姓的公民文化,一旦搞普選化,就會出現民粹主義的大泛濫。誰票多,誰能迎合大眾的心理,誰就能當權,一人一票的條件下,誰將老百姓的票吸收到手里,誰就是總統。拉丁美洲民粹主義的名言,“給我一個陽臺,我就會當總統”。
但是民粹主義者一旦上臺的話,就有三種情況。一種就是大眾中已經出現非理性情緒,政客要獲得選票,就迎合老百姓的激情,當權后推行非理性的政策,這對國家就是災難。最典型的就是希特勒。希特勒不是搞政變上臺的,他是通過民主的選舉合法上臺的,他玩的就是民粹主義,迎合老百姓在一戰之后的失望情緒,而且將這種情緒推向高潮,發展出法西斯主義,給世界造成如此大的災難。陳水扁也是如此利用民粹主義的。
民粹主義的第二種類型,就是形成弱國家弱社會,因為民粹主義者除了一張嘴巴沒有其他的本事,真正上臺之后,這樣的總統并沒有辦法和企業家、銀行家溝通,沒有辦法和軍隊、強力機構溝通,辦什么事情都辦不成,改革也搞不下去,國家掌握在民粹主義的領導人手里就是一個弱國家,執行能力很低。很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都是這樣的類型,巴基斯坦就是這樣的情況,印度的情況也是如此,任何結構性的改革都會在議會被勢力集團否定掉。
除了這些類型之外,第三種類型,拉丁美洲型的“政治拉鋸戰”。民粹政客上臺之后實行福利政策,因為老百姓是窮人,窮人將你選上去的,由于投資下滑,經濟又滑坡,經濟不行了,只能印鈔票,引發通貨膨脹。于是軍隊搞政變,壓低稅收,吸引投資,經濟發展起來了,但是這個社會又無法解決貧富分化問題,老百姓又不滿,于是又把民粹主義領導者選上臺,這樣的拉鋸戰周而復始。
根據我20多年對政治學的研究,我對中國特別擔心的,在缺乏公民社會充分發展的情況下,中國要么不搞民主,一搞民主就可能會陷入到民粹主義的陷阱中,因為中國的公民社會最弱,公民文化也最弱,中國人缺乏妥協與談判的意識,動不動就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
如果沒有公民社會的話,黨內民主的動力何在?只有在公民社會存在的條件下,黨內不同的所謂觀點之爭,就和社會的利益集團之爭,形成了一種溝通,這種溝通就把社會上不同利益的妥協,在黨內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妥協機制。必須使黨內民主成為表達社會不同利益之間妥協、調解的機制,而這個機制和博弈,失去這樣的調解,就變成了朋黨。從某種意義來說,為了避免黨內民主走過場,公民社會是非常需要的。
四,只有充分發展公民社會,才能實現社會文明的真正進步。
更具體來說,整個社會的進步,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說,一個社會的真正進步只有建立在多元互動的基礎上,從歷史上看,社會文明進步往往與多元并存的小規模的社會共同體之間的富有生命力的競爭聯系在一起的,這種無數多元個體的競爭過程,就會出現基因的變異,以適應競爭的環境和競爭的條件,這種競爭過程就會形成示范作用,其他的個體或小共同體就會在模仿這個變異的基因,這個社會就發生變化了。社會進步就這樣由點到面地擴展開來,資本主義就是在這樣中世紀多元結構中發展起來。
我們現在的社會治理已經形成了危機。嚴復曾經在100多年前到英國留學時曾經寫了這樣的文章,他說英國的哪怕是看一個小小的溝渠,都弄得井井有條的,因為在英國這個國家社會里,一直有著民間組織的社會自組織的能力,官方管不到的地方,老百姓在管,而中國相反,中國沒有民間組織、沒有民間社會。官家管不到或者不想管的,民間又沒有組織力量,個人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去管,這與其說這是中國國民性的問題,不如說這是公民社會的缺乏,中國公民社會的缺乏也造成中國教育的困境。(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最后還可以順便提一下,公民社會也可以提供大量青年人的就業機會,這是非常具體的問題,為什么現在一千多個大學生去爭一個公務員的位置,我聽到這個消息很心酸,道理也很簡單,那么優秀的人才,博士,去干一個中專生就可以干的事情。公務員當然也有很多了不起的,但是大部分的公務員都是螺絲釘的工作,普普通通,中專水平就夠了,博士生讀了那么多東西,八級英語都過了,到那里面去,那么多的人才,多大的浪費啊。報紙的解釋很簡單,因為公務員的待遇好,真的是這樣嗎?你去問問他們,他們會告訴你,因為沒有其他的機會。而公民社會本來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滿足尤其是文科大學生的需要。我到臺灣去,臺灣的文科大學生就業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因為臺灣的社會中間組織比較發達,有那么多的慈善基金會、那么多的出版社,那么多的競選團體,都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
如何走出公民社會缺乏癥的困境
概括地說,近代中國是一個弱國家———弱社會結構,毛澤東的紅色革命時期是用國家來動員社會的總體戰體制,新中國成立以后是有國家無社會的結構。而鄧小平的時代是極強國家———極弱社會體制,未來的中國應該向何處去?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國家將一部分原先應該由社會來承擔的功能轉交給社會,使極強國家———極弱社會體制,轉變為“強國家———強社會”體制。這是一個發展前景。
通過什么樣的辦法來做到這一點呢?我覺得不應該學習英國的模式和美國的模式,英美模式是在抗爭的過程中獲得自主權,而大量的國家,像德國、日本、臺灣地區和韓國,都是通過國家掌控的工會、農會,讓它放寬搞活,更多的承擔社會的功能,這樣的發展模式我們稱之為法團主義模式。這種法團主義模式應該說有幾個好處,首先就是國家可以放心,因為工會本來是你創造、你控制的,如果亂了你可以收回來,但是你讓它承擔社會功能時,又可以建立國家與民間社會的談判機制,更多的代表群眾的利益,和政府之間形成一種溝通,這種辦法其實在中國來說,應該是行之有效的,因為中國一直有著國家所建立的工會和工商聯等組織。讓這些組織逐漸通過放寬搞活實現自主,這是大有希望的。
我曾經在不久前訪問過上海某區的一個個體勞動者協會,他的秘書長是一個街道干部,他說這個組織建立就是因為區政府覺得那些大量的個體戶利益要表達沒有機會,我就組織這個東西,也是為了維持穩定。他說建立這個組織之后,發現只有真正滿足老百姓的具體愿望,能夠跟政府溝通的情況下,它才能夠對老百姓有吸引力。更何況政府也不發津貼給他們了,錢完全是靠會員費,而個體戶交會員費,就是因為你能為他們辦事情,于是這個組織越來越承擔著為老百姓和政府溝通的功能,這就是活生生的中國從法團主義向公民社會發育的例子,從國家法團主義向社會法團主義過渡,中國可能通過這個路徑走出缺乏公民社會的困境。
最后我說要幾句話。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解放,當然官員也有自己的兩難,公民社會會不會一搞就出現一些所謂的連鎖反應,會不會對政治穩定構成沖擊,等等。我們應該這樣告訴這些官員:我們現在的形勢和發展,已經和80年代有很大的區別。
(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蕭功秦文章連接
http://gcontent.oeeee.com/2/a0/2a0a1ce251866140/Blog/bfa/d6784b.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