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南京大屠殺
(1)南京保衛戰周邊:
南京大屠殺之前,是南京保衛戰。據當時鄧兆祥回憶,蔣主席在南京保衛戰前,將345艘軍艦和185艘小艇自沉于江陰的航道。
(2)花園口決堤:
1938年5月,侵華日軍攻陷徐州,并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 6月9日 ,為阻止日軍西進,蔣公采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于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決”。當時直接淹死和餓死的群眾多達89萬人,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所殺中國軍民的三倍。
可笑的是,日軍其實并沒有準備往這條線走,而武漢依舊沒有保住。而國民政府矢口否認;去臺后,也是禁止談論花園口決堤事件的,直到80年代解禁。
(3)長沙大火:
書接上文花園口,武漢淪陷后,長沙人口劇增。
11月8日 ,日本侵略軍攻入湖南北部,并轟炸了長沙和衡陽。9日、11日,臨湘、岳陽接連失守,中日對峙新墻河。長沙的局勢十分嚴峻,當時的國民政府對長沙能否守住十分缺乏信心。蔣介石提出焦土抗戰的作戰思想,認為即使燒毀長沙也不能讓日本獲得任何物資。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接到電報,在 11月10日 (一說12日)的會議中傳達了蔣介石的思想,并組織縱火隊伍。當城東南的天心閣放火時,即開始全城放火。
1938年11月12日 深夜 (13日凌晨2時),長沙南門口外的傷兵醫院失火(是故意縱火的信號或是無意失火,至今仍然是謎)。縱火隊員以為是信號,便全城放火。大火持續了整整五天五夜,古城長沙2500多年的歷史財富幾乎被毀滅殆盡。無數市民爭相逃命,在長沙城的湘江渡口發生嚴重的事故。
3000多人在大火中喪生。90%以上的房屋被燒毀,共計5.6萬余棟。大火造成經濟損失10多億元,約占長沙總值的43%。
1938年11月19日 ,長沙城的廢墟上重新出現了菜市:賣肉者3人,賣菜者2人。
同樣可笑的是,日軍在當時并未進攻長沙。
(4)小結:
畢業于日本正規軍事學校的蔣委員長,為何沒有一次猜中侵華日劇的行動的呢?!
蔣委員長在面對強敵時候,為什么總是選擇退避呢?!
蔣委員長為什么在退避的時候,選擇自殺性的行動呢?!比如自沉軍艦、自決黃河、焦土長沙城……
人家毛匪,在蔣委員長大兵壓境時,同樣選擇了撤離延安。可是人家整個首府延安的老百姓隨著毛匪一起,優哉游哉的微笑著走出延安。他們沒有焦土延安,沒有毀掉武器裝備,沒有讓一個百姓白白送死。
這是為什么?毛匪從沒上過軍校,蔣公正規日本軍校生,何以毛匪贏了?
思之,思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