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不知何國人也。
吳曉波在2010年《中外文摘》第22期發文《為何超越不了一只銅鼎》并被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作家文摘》摘刊于2010年12月11日第四版。吳文認為:“在一些史學家看來,從殷商到20世紀中期的兩千余年,中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發展幾乎停滯。”并分析得出導致中國“在高起點的水平線上徘徊”的原因居然是中國的“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
吳曉波的話真的是發人深省、令人深思呀,只是我越想越不明白。
我真的是才疏學淺,我原本以為中國保持2000多年的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幸運,其間短期的分裂卻另人痛心不已。經吳曉波這位高人一提醒,我如醍醐灌頂:原來國家的“大一統”是中華文明和中國人最大的不幸!
我也希望中國能再制造出那么精美的大銅鼎,一是因為銅鼎是國家統一的象征;二是因為,鼎,即使是現在,也是一個極具所謂藝術價值的工藝品。但是,大銅鼎似乎是并不如銅刀槍、銅火炮、銅犁耙那樣增加綜合國力!筆者才疏學淺,冒昧地以為:很可能春秋戰國乃至以后兵荒馬亂,勞民傷財又無實用價值的奢侈品就沒人再重視了,這是不是大銅鼎制造術失傳的原因呢?至于制作大銅鼎的銅嘛,大多用來做銅錢,比做大銅鼎有意義多了。后來中國生產的銅連做銅錢都不夠用,哪還能浪費在做大銅鼎上?大銅鼎制造術或許失傳了,但是,槍炮術不是發展了嗎?造紙術、造船術、冶鐵術、中醫藥術等也發展了,這些都算是大一統時代的一個發明吧,不知道算不算超越了“一只大銅鼎”。吳曉波分析說“自身的制度安排”是導致中國文明徘徊的原因,既然文明“徘徊”了“2000多年”,那么這些發明又算作什么、作何解釋呢?
如果說中國2000多年“大一統”導致文明沒有發展,那么,歐洲的同時代的2000多年倒是分裂戰亂,倒是沒有“大一統”,但是公認的說法是歐洲中世紀沒有任何進步呀?
近代的歐洲搞出來一些高新科技產品,比如炸藥什么的,按照吳曉波的邏輯,其動因當然是歐洲沒有“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看來真的是越分裂越好!可是,歐洲人卻總想建立個歐洲聯盟,把歐洲統一起來。看來吳曉波真得勸勸死腦筋的歐洲人、美國人、俄羅斯人:“快點解散、分裂吧”,分裂了就可以造出相當于“大銅鼎”的好東西了!當然,林肯總統時期的美國內戰也是錯誤的,美國分成兩半有什么不好?每個州都獨立才好呢!蘇聯、南斯拉夫解體也是可喜可賀的事,因為,分裂了就會生產出大銅鼎之類的高科技產品了。我不知道如果吳曉波這樣勸歐洲人、俄羅斯人、美國人時,會不會挨嘴巴。
吳曉波是傻子嗎?當然不是,能在《作家文摘》發表大作,能是傻子嗎?他沒有去勸歐洲人、美國人或俄羅斯人分裂國家,因為他明知道在人家地盤上鼓吹人家分裂必會挨嘴巴。這雄辯地說明他不是傻子。只是他為什么能從“一只大銅鼎”推論出中華文明“2000多年沒有發展”的論斷,并進而其指出其根源在于“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呢?
為了中華文明的進步,吳曉波還語重心長地指出:要解決“跨越不了一只銅鼎”問題,對治理制度的思考很可能是個重要的功課。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吳曉波是想讓我們考慮一下我們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能否改一改。如果把中國肢解成十幾二十個小國,中國(那時還有中國嗎)的文明則就會“超越一只大銅鼎”了。只是,大清王朝末期,中國分裂了;中華民國時期,中國分裂了,那時除了招來了世界列強、特別是日本鬼子、美國鬼子的侵略,卻也沒有看到中國生產出當時最先進的飛機、火炮什么的,甚至連日常的用品也是“洋”貨,當然也沒有“跨越一只銅鼎”。倒是新中國建立后,國家統一了,民族團結了,半殖民地地位擺脫了,國家反倒形成了自己完善的工業體系,消滅了“洋”貨,研制出了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汽車等頂尖技術的產品,應該算“跨越一只大銅鼎”了吧。難道這不是“大一統的制度安排”下生產出來的嗎?看來,是否能“跨越一只銅鼎”和“大一統的制度安排”沒有什么關系吧。
吳曉波,如果你覺得“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不好,那么,你盡可以勸美國、日本、俄羅斯、北約、歐盟等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國家集團徹底分裂。至于我們中國人,國家分裂造成的屈辱、災難、痛苦刻骨銘心!我們深刻體會到:“跨越一只大銅鼎”倒不難,難的恰恰是“大一統”!從新中國成立到“兩彈一星”、到一個偉大中國的崛起,也就是二十多年,但是,從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到統一的新中國,我們則奮斗了一百年!!其間的辛酸中國人民是永遠不會忘掉的。所以,我們寧愿“跨越不了一只銅鼎”,也要保住“大一統的歷史傳統”及相關“制度安排”,我們不想國家再分裂了。相反,誰想分裂我們的國家,誰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全體人民的仇敵!
可惡之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