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的趨勢:1元=10000元
——中國資本的探討(32)
人民幣是從1948年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開始為了和國民黨的金圓券接軌,發行了1萬元、1千元、1百元的面額,現在65歲以上的人都使用過。人民幣的這個面額的交換價值代表的就是國民黨當時的物價。解放以后,為了取代和消滅金圓券,人民銀行進行了革命性的幣值改革:把1萬元變成1元,把1千元變成1角錢,把1百元變成1分錢。這種面值直到今天沒有變化。這種幣值改革意義是什么呢?就是,人民幣的交換價值升值了1萬倍,假定過去一件商品的價格是1萬元,幣值改革以后,這件商品的價格就是1元。由此可見,幣值改革的意義就是把物價下跌1萬倍。
在人民幣幣值改革以后,人民幣就有可能向兩個方向發展:第一,保持幣值的穩定,甚至升值。辦法就是控制人民幣的發行量。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物價的穩定,甚至降價。第二,人民幣向貶值的方向發展。辦法就是增發人民幣(即超過流通需要的量),超過的部分就是通貨膨脹。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人民幣的貶值,貶值的結果就是物價的上漲。
鐵的事實告訴我們,前三十年采取的是第一個辦法:控制人民幣的發行量,保持幣值的穩定,從而保證物價的穩定。在那時通貨膨脹的發展控制住了。后三十年采取的是第二個辦法:不控制人民幣的發行量,而是不斷增發人民幣,人民幣向著不斷貶值的方向發展,物價就向著不斷上漲的方向發展。最近網民計算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物價上漲了100倍,這就是事實!這個發展不加控制,就有可能達到1元=1萬元,1角=1千元,1分=1百元甚至更多(日本發行的面值1億日元就是這樣發展過來的)。到了這個時候,人民幣的發行量增發了1萬倍,人民幣貶值了1萬倍,物價上漲了1萬倍。改革開放以后,人民幣已經發行了100元的面值,500元的面值在網上已經看到,按照當前通貨膨脹的發展速度,1000元和10000元面值的人民幣的發行,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這不是政府有意為之,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在中國資本的統治下發展的,因此,也是中國資本發展的必然結果。
由此可見,當我們使用人民幣的時候,不要從表面上看,它可以購買生活資料,可以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就以為我們離不開人民幣,我們熱愛人民幣。但是,人民幣有它的發展規律,這個規律就是,隨著人民幣的發行量的增加,必然要通貨膨脹,必然要貶值,必然要引起物價的上漲,這樣,人民幣不僅不愛我們,而且,還要把我們手上僅有的可憐的一點人民幣變成廢紙。因此,當我們從人民幣的發展的角度看待人民幣,人民幣就是一只老虎,它要吃人,人民幣是一劑毒藥,它要毒死人,這只老虎這劑毒藥就是中國資本!
勞動者2010年11月2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