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12日,鄧小平審時度勢,一言九鼎:要搞軍銜制!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作出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1985年6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明確提出“實行新的軍銜制”。
1988年9月14日,中央軍委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授予17位上將軍官軍銜儀式。9月16日以后,中央軍委授予各大軍區、軍兵種中將、少將軍官軍銜及師職以上軍官軍銜儀式在各大單位相繼舉行。1988年10月1日,三軍將士統一換著佩戴軍銜的嶄新軍服。
從鄧小平提出“要搞軍銜制”到這一切變為現實,整整8年時間。
上面的這“一言九鼎”的報道至今在網絡上還是到處可見的。一言九鼎,從字面上解釋,比喻量大,能說話力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那么從鄧小平的關于軍銜制的“一言九鼎”中我們能解讀出什么呢?
一、軍銜制的恢復是鄧小平的主張。
為什么要取消軍銜制呢?建國后,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實行軍銜制,1965年由于形勢的發展,根據軍內的要求,取消了軍銜制。軍銜制嚴格區別了官兵的界限,等級分明;軍銜制突出了軍民的界限,特權縱橫。
中國人民的軍隊從建軍開始,領導干部只是在“軍事指揮上有話語權”,沒有其他特權,亦官亦民,官兵一致,自覺接受戰士監督。這是人民軍隊的特色,是軍隊之所以是人民軍隊的傳統。軍銜制與人民軍隊的建軍思想,與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是相違背的!
1988年為什么又要恢復軍銜制呢?是為了實行軍隊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為了鼓勵先進的需要,是為了于國際交往的需要。這三點就是要恢復軍銜制給出的全部答案了。1980年3月12日,鄧小平提出要搞軍銜制。根據這一提議,1982初召開的中央軍委會議正式作出了恢復軍銜制的決定。我們還經常看到有關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路線的報道,說是他“力挽狂瀾”。無論是關于改革開放還是要搞軍銜制,所報道的都是鄧小平的主張,是他個人的主張!
二、鄧小平有很高的權威性。
1950年7月4日,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干部管理部部長羅榮桓在軍委部長會議的發言中,提起軍銜、獎勵問題,擬在總干部管理部的編制里增設軍銜獎勵處。1952年11月26日,羅榮桓代表總干部管理部向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呈送了關于實行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報告。1953年9月上旬,彭德懷再次向毛澤東提出實行軍銜制的必要性。1953年底召開的黨的軍事系統高級干部會議明確提出要實行軍銜制、干部薪金制和義務兵役制三大制度,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
毛澤東不喜歡軍銜制,這一點到目前為止,應該是大家的共識。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根據《關于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毛澤東親自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的命令狀,分別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0人。但毛澤東堅辭了大元帥的封銜。
沒過幾年,情況就發生變化了。當時不少人對軍銜制度存在著意見,認為軍銜制是教條主義或是資產階級的東西,不符合我軍的實際。再加上軍銜制度本身還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從上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取消軍銜制度的呼聲就越來越高了。
1964年夏,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賀龍元帥和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到北戴河向毛主席報告軍隊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的減薪方案,同時向毛主席建議取消軍銜制。毛主席同意了這些意見。1964年11月,中央軍委辦公廳發出《征求<關于取消軍銜制度的意見>的通知》征求全軍的意見。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決定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
毛澤東不喜歡軍銜制只是自己拒授大元帥,實行軍銜制,到取消軍銜制都是按程序辦理的。毛澤東喜歡艱苦樸素的傳統,也是先把自己的工資降下二個檔次,沒有先拿掉別人的高工資。這是以身作則的,也都是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2010。11。2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