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尊重歷史”?
——汪弱之《關于抗戰》讀后感
楊景水
通讀全文,2010年9月28日《雜文報》發表的汪弱之先生的這篇文章,重點是說,在評價中國在二戰中作用時由于“中國自己‘打內戰’”而被低估了。所謂“打內戰”,是說國共兩黨相互指責“消極抗戰”。汪先生說:“假如我們中國人自己還在這個問題上打內戰,怎么能讓世界對中國抗戰給予積極評價呢?我們自己都在說誰消極誰消極,那人家也就難免會認為我們很消極了。幾十年前,雙方在這個問題上打內戰,那還容易理解。要身在其中的當事人都很超脫,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很難的。如今,已經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理應有科學的態度,尊重歷史,對歷史作出如實的評價。”
何為“尊重歷史”?難道讓人們忘掉蔣介石當年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所拋出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嗎?忘掉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嗎?忘掉使親者痛仇者快的血淋淋的“皖南事變”嗎?
蔣介石關于“攘外必先安內”的講話,最早為1931年7月23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發出的《告全國同胞書》,其中提出:“唯攘外應先安內,去腐乃能防蠹……故不先消滅赤匪,恢復民族之元氣……則不能御侮。”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全國要求抗日的呼聲如大海怒濤。11月30日,蔣介石在顧維鈞就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宣誓會上,再次提出臭名昭著的“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侮,未有國不統一而能取勝于外者”的反動政策。這就是歷史!
上述事件,舉世聞名,汪先生為何在他振振有詞的“大作”里支字不提呢?是無知?還是有意回避?《雜文報》的編輯們,難道也無知,或有意回避?
固然,在八年抗戰中,尤其在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中不少愛國官兵不顧蔣介石不抵抗命令,奮起反擊日寇的侵略而壯烈殉國,很值得后人敬仰。但這并不能改變蔣介石和國民黨反動派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本質。 2010,11,1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