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窮?
讀梁實秋的抒情散文《窮》(文見《梁實秋抒情散文》李柏生編 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9月2版)“人生下來就窮,赤條條,一無所有。長大一點,階級顯露,有的是金枝玉葉,有的是雜和面口袋.。”接著描述了因貧而來的各種情境。讀后,總感不盡意,也在此發點自己的感慨。
其實,表面看,人一生下來,一無所有。實際上,生在富家得享受,落地窮家過苦日。人生下來就有窮有富,就不平等。幾千年來,在私有制的社會里,人長大后,大多數人仍是窮,過著挨凍受餓的日子。只有少數人能過富裕的好日子。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倫為半封建半值民地國家。新亥革命,推翻了滿清封建皇朝,孫中山的不撤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使國家陷入了軍閥混戰。蔣介石一家獨大,建立了帝官封的蔣家王朝的獨裁統治。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工農大眾,經過28年堅苦作絕的斗爭,流血犧牲,前仆后繼,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全國人民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走合作化共同富裕之路,短短的十多年時間,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比解放前大大提高,國防力量空前強大。由于沒有經驗,我們也犯過一些錯誤,吃了些虧,但這些錯誤,我們自己不久就發現并很快糾正過來了。
改革開放后30年,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總體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開始,許多人并沒意識,隨著一部份人富起來,他們的私心也開始膨漲,想發更多的財,賺更多的錢,周圍的人受到了感染和影響,也想發財致富。有的人,特別是一些當官的人,在政策的變動下,公務員成了人人想捧的金飯碗,黨和國家干部,日子比工農大眾好多了。由于自己過好了,自覺或不自覺的忘掉了共同富裕,舍不得自己既得利益,忘記了為人民服務這一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變得越來越自私,響往少數人先富起來的物欲生活,以權謀私。少數先富起來的人,也變得貪婪起來,千方百計侵占國家或集體資財,剝削他人,使自己越來越富,卻不管他人的死活。盡管吃飽穿暖的人比過去越來越多,但住得不好,得不到公平教育,看不起病的窮人也越來越多了。腐敗越反越利害,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高樓飲美酒,幾家生活愁白頭。社會的各種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沖突也越來越多。
人為何窮呢?小時后,媽媽常對我說:“勤不富也飽,懶不死也餓.”而爸爸則說:“解放前,無論我怎樣勤奮工作,但總富不起來。”人為什麼窮?長大以后,上了大學,讀了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讀了馬克思的《資本論》等書,知道了答案。因為有剝削,有不平等。少數人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占有大多數人應有的資產。季羨林說,人與人相處,“主要是處理利害關系”,“你的利益多了,我的就會減少。”我這樣理解,就是你利用你在社會上取得的權勢或優勢地位,侵占了我和大眾應得的那份利益。你富了,而我窮了。看看那些一下子就暴富的人,不就清楚了嗎?私有制是使大多數人窮的根本原因,是使像我爸這種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又不肯坑害別人而致富的人,很難實現自己富起來的理想。
自古以來,對窮,各人的態度也不同。貧困撩倒,人窮志短,這種人一生窮,可能還會代代受窮。窮則思變,人窮志不窮,這類人有人能擺脫貧困,改變自己的人生。春秋戰國,百里溪“劈了門栓燉母雞”,飽餐后出門求富貴,最終當上秦國宰相。馮灌在孟嘗君門下,“彈其欽,歌曰:‘出無車’”,后有車坐。韓信從“胯下之夫”,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侯。朱買臣,呂蒙正,范進等人則通過讀書,考舉,成了人上人。林肯,富蘭克林等人通過艱苦奮斗,前者成了窮人出身的美國總統,后者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學家。但他們卻無法改變少數人富,多數人窮的情況。在私有制的社會里,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今天的資本主義社會,不管人們如何努力奮斗,總是少數過著富裕美好的生活,多數人過著貧窮困苦的日子。許多有志之士,壯志為成身先死,懷才不遇,無法實現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這個事實永遠沒變。我讀《童年》,《人間》,《我的大學》,就知高爾基一類的人,小時侯為何窮。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則了解奧斯特洛夫斯基少年時的窮,后來是怎樣富起來。我也一樣;貧窮少年不知愁,擔水織布分母憂。閑時書中尋快樂,秦瓊保爾心中留。堅定信念,自強不息,努力工作,與共和國走到了蘩榮昌盛的今天,過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年終盤點,略有結余的中等日子。國家也一樣,貧窮落后,就要挨打。一窮二白,好比一張白紙,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補,就能在白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孔子和許多國學大師都稱贊顏回的“一簞食,一瓜飯,在陋巷,不改其樂”。梁實秋先生卻認為,顏回因此營養不良,32歲就死了,不好,不值得學習。我更贊賞那些看到國家和人民貧困,立志救國救民的英模們。青年毛澤東看到中國貧苦,立志推翻私有制,要使大多數人不窮。他與彭拜(富家子弟,把家里的田分給窮人),方志敏(為革命,甘愿清貧)等這樣的共產黨員,為勞苦大眾的解放,流血犧牲,前仆后繼,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把“使人變鬼的舊社會”變成了“使鬼變人的新社會”。窮人翻身當家作主人,三畝土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日不關門,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大家確實過了十多年不算富裕但卻和諧幸福的日子。
正在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是窮人(發展中國家)和富人(發達國家)對地球資源怎樣合理分配與利用的大會。窮人對富人訂的“大會最終文件”說:“這是你們需要的協議,不是我們需要的協議。”我想,只有77國窮人團結一致,才能抵制這個文件。如果富人不理睬窮人的聲音,或者窮人形不成統一的力量,這文件就會出臺。你強大的話,同樣能抵制這個文件,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事。縮小看,人與人也如此,事物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的,強與弱,大和小,富對窮,也是會變的,歷史已證明了這一變化。
今天,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要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之路,但愿有更多的領導,干部,公務員和公民能象南街村的班長王宏斌,華西村黨支書吳仁寶那樣,心懷“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窮人過上好日子”,千方百計,以共產黨員的吃苦在前,得利在后的模范帶頭作用,領導和幫助自己周圍的人們共同富裕。大家應有權用權,有錢出錢,有力賣力,有言獻策,為盡快實現共同富裕的和諧社會而盡自己一分責任。
(2009年.12月7日寫,10修改,2010年11月6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