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政改方向
—上善若海
一、前三十年資改派政治改革、經濟改革總攬
前三十年資改派政治改革、經濟改革根本目的,是權力分配和經濟分配。
(一)權力分配
隨著國企轉制、國退民進和國退私進、國企員工下崗分流,工人階級作為國家領導主體的地位基本喪失一空,僅剩半張皮:人民代表仍可以從工人階級產生。
隨著農村土地、林產私有化,加快農村以私有化為特征的企業化改造、土地大開發,土地加速流轉,逐步喪失了土地的農民階級喪失了獨立作為國家領導主體的資格,加之農民陸續大規模脫離土地到城鎮、城市就業,農民階級緣于生活需要與工人階級同爭城市飯碗而構成了難以調和的就業矛盾,同時喪失了作為工人階級核心聯盟領導中國的權利;農民階級作為國家領導主體工人階級核心力量、聯盟力量的地位基本喪失一空,僅剩半張皮:人民代表仍可以從農民階級產生。
國家領導主體權力的轉移,由于上述原因,統統轉移到了通過改革形成的新興權貴資產階層手中;鑒于毛澤東時代建立的人民民主專政體系一時難以被改革形成的實力派打破,人民代表仍可以從工人、農民階級產生,人民代表大會還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人民的。
(二)經濟分配
與權力分配轉移的同時,經濟分配同步逐漸歸集到了通過改革形成的新興權貴資產階層手中。
二、下一步政改的方向總述
按照改革的慣性和所謂改革形成的實力派造成的勢力影響,下一步的政治改革、經濟改革根本目的將是進一步加快如下的權力再分配和經濟再分配。
(一)權力再分配
由于前三十年的政治改革、經濟改革,鑒于毛澤東時代建立的以工人階級為主體、以主體工農聯盟為基礎的,這一人民民主專政體系一時難以被改革形成的實力派打破,工人階級作為國家領導主體的地位以及農民階級作為國家領導主體工人階級核心力量、聯盟力量的地位雖然各剩半張皮,但是仍然一息尚存;人民代表仍可以從工人、農民階級產生,人民代表大會還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人民;此時,通過改革形成的新興權貴資產階層因此尚未形成真正意義上可以執掌國家政權的新興權貴資產階級。
新興權貴資產階“層”和新興權貴資產階“級”,盡管只是一字之差,在“人民代表大會還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人民”的模式未被打破之前,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主體、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這一人民民主專政體系仍然客觀存在并掌握著國家的執政之基。
上善若海分析認為,下一步政改,就是要撕破“人民代表大會還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人民”這張皮,怎么操作呢?一個重要標志,就是人大代表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就是要按照被目前某些新興權貴資產階“層”代表日夜叫囂、朝思暮想的“實施人大代表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即所謂徹底轉變“我們應該改變一個舊觀念:‘只有工人才能代表工人的利益,只有農民才能代表農民的利益’”。
一旦走上“人大代表的職業化和專業化”這條路,人民代表在先期仍然可能從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中產生,終將在不遠的將來完全脫離人民群眾,形成為獨特的、與新興權貴資產階“層”狼敗為奸的、新興權貴資產階“層”代言人,此時通過改革形成的新興權貴資產階層,便上升成為了真正意義上可以執掌國家政權的新興權貴資產階級了;屆時,國家再奢談以工人階級為主體、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體系,就只能是紙上談兵和無用武之地了,國家的性質自然也就變成了徹頭徹尾由改革形成的新興權貴資產階級掌控的資本主義社會了;屆時,毛主席早就預言的紅旗變色、千百萬人頭落地便會成為現實,是無可避免得了的啦。
(二)經濟再分配
通過改革形成的新興權貴資產階層,為了迷惑人民群眾,同時也是為了延緩由新興權貴資產階層演變為新興權貴資產階級的進程,以夯實其執政的基礎,在真正執掌國家政權之前,在將以工人階級為主體、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政權瓦解之前,必然會先付出一些代價讓人民嘗到一點甜頭,但是由于新興權貴資產階層直至新興權貴資產階級的自私自利本性,終將通過資本運作等手段把人民得到的再加倍索取回去,不由得你不相信和不情愿的。
好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核心領導集體,從總體上是清醒的,目前也正在大力制止和批駁“人大代表職業化和專業化傾向”,也正在大力制止和批駁“企圖引導錯誤政治方向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歪風和力量,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針鋒相對“不折騰”而發出的“至死也要政改”呼聲如雷貫耳,通過改革形成的新興權貴資產階層不會善罷甘休,不會止步不前,不會眼看著三十年處心積慮的“成果”被瓦解而寂寞的,瘋狂的反撲和較量作為明戰或暗戰仍在繼續。
我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鹿死誰手值得拭目以待。
資改派改革路線圖(原創,時評)
—上善若海
資改派改革根本目的:
國家領導權力主體轉移,由以工人階級為主體、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轉變為資產階級精英執政。
工人階級:
堅定不移的實施國退民進、國退私進,逐步分化瓦解以國有制為特征的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工人下崗分流,迫于就業和生活壓力在溫飽問題上掙扎,被迫放棄主體領導地位,根本無暇顧及所謂領導權力主體問題,痛失工人階級領導權。國有資本逐步歸集于少數資產階級精英手里,國家領導權主體順然轉移至資產階級精英手中。
農民階級:
堅定不移的實施土地、林業私有化,先放后收手段,讓農民階級先拿到土地、林產吃點甜頭,隨后以城鎮化改造、農村以私有化為特征的工業化改造以及戶籍制度改革等手段,實施土地租借、買賣等方式高速流轉,使農民不可能再以土地謀生的情況下,讓土地逐步集中于少數農村資產階級精英,從而使無產階級的中堅力量和核心聯盟力量—農民階級同樣喪失了領導權,包括喪失了與工人階級聯盟領導國家的權力和能力。
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
由于農民因為先期實施的城鎮化改造、土地租借、買賣等原因,已經喪失了土地擁有權的農民階級迫于生活需要不得不到城里就業,加速了城鎮工人就業壓力;而與此同時,國退民進、國退私進導致工人下崗分流,工人階級迫于就業和生活壓力在溫飽問題上掙扎;從而構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主體。資產階級精英坐山觀虎斗、坐收漁利。
由此,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不僅各自喪失了單獨作為國家領導主體的權利,甚至從根本上喪失了聯盟執政作為國家領導權利主體的基礎。
最終,國家領導權主體轉移徹底由以工人階級為主體、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轉變為了資產階級精英執政;國家自然由以無產階級專政為特征的社會主義,轉變為以資產階級精英掌權的資本主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