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改派改革路線圖(原創,時評)
—上善若海
資改派改革根本目的:
國家領導權力主體轉移,由以工人階級為主體、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轉變為資產階級精英執政。
工人階級:
堅定不移的實施國退民進、國退私進,逐步分化瓦解以國有制為特征的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工人下崗分流,迫于就業和生活壓力在溫飽問題上掙扎,被迫放棄主體領導地位,根本無暇顧及所謂領導權力主體問題,痛失工人階級領導權。國有資本逐步歸集于少數資產階級精英手里,國家領導權主體順然轉移至資產階級精英手中。
農民階級:
堅定不移的實施土地、林業私有化,先放后收手段,讓農民階級先拿到土地、林產吃點甜頭,隨后以城鎮化改造、農村以私有化為特征的工業化改造以及戶籍制度改革等手段,實施土地租借、買賣等方式高速流轉,使農民不可能再以土地謀生的情況下,讓土地逐步集中于少數農村資產階級精英,從而使無產階級的中堅力量和核心聯盟力量—農民階級同樣喪失了領導權,包括喪失了與工人階級聯盟領導國家的權力和能力。
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
由于農民因為先期實施的城鎮化改造、土地租借、買賣等原因,已經喪失了土地擁有權的農民階級迫于生活需要不得不到城里就業,加速了城鎮工人就業壓力;而與此同時,國退民進、國退私進導致工人下崗分流,工人階級迫于就業和生活壓力在溫飽問題上掙扎;從而構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主體。資產階級精英坐山觀虎斗、坐收漁利。
由此,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不僅各自喪失了單獨作為國家領導主體的權利,甚至從根本上喪失了聯盟執政作為國家領導權利主體的基礎。
最終,國家領導權主體轉移徹底由以工人階級為主體、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轉變為了資產階級精英執政;國家自然由以無產階級專政為特征的社會主義,轉變為以資產階級精英掌權的資本主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