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寬容看待60年代初期的政治歌曲”的博客文章,文章對毛澤東時代的革命歌曲給予了客觀的評價,但一些留言卻對那個時代,對毛澤東進行了和攻擊,看后心中的憤慨油然而生,寫下來下面的話,算是對這些人的回擊吧,捍衛毛澤東,辨明事實,以正視聽。
對一個人的評價應該歷史的,客觀的,更應該是公正的,而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評論毛澤東就不要忘了中國革命,不要忘了抗日戰爭,不要拿今天的中國和建國時候的中國比,應該用社會主義的中國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比,新中國的建立,使中國人民真正的站起來了,在那個困難時期,毛澤東只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就使中國興旺發達起來,在政治上實行無產階級專政,說白了無產階級專政就是多數人專少數人的政,就是要剝奪地主,資本家剝削、壓迫工人農民的權利,這不好嗎?如果你認為不好,覺得不舒服,那么你一定是地主資本家的后代,你已經站到人民的對立面去了,毛澤東的革命蕩滌污泥濁水,在剝奪剝削階級欺壓人民的權利的同時,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消滅了娼妓,杜絕了毒品,將社會毒瘤黑惡勢力徹底消滅,他對干部管理教育也是卓有成效的,殺了劉青山、張子善,保證了幾十年中國黨和政府的清廉,保護了廣大的干部,那個時候的人民,雖然物質生活差一點,但心情舒暢,幸福指數要比今天高的多,今天雖然GDP發展了,但他的代價也是很大的,腐敗,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吉尼斯系數早已超過了世界公認的警戒線,經濟發展了,但經濟發展的成果人民并沒有享受到多少,人民創造的財富,被極少數人占有,網絡有過這樣的報道,中國0.4%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這種現象比西方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20個蘋果被10個人平均分,還是100個蘋果,90個被一個人占有,這兩種分配制度到底哪種優越、那種更受人民歡迎,這個問題應該是一個小學生都明白的吧?
對比是需要的,人們都會在心中做對比,但對比要有客觀公正的標準,不能拿今天的中國和建國時期比經濟,如果拿毛澤東時代與封建社會比,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比呢?1979年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比1949年和1959年,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提高。比也不能單純的比經濟,人類社會不光由單純的經濟組成,社會的分配制度,社會道德,人身安全等等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比還有一個立場問題,你站在剝削階級的立場,對毛澤東時代只會懷有敵意,對你來說那個時代真的是太壞了,因為你們的特權被剝奪,你們被專政,但對于最廣大人民大眾來說,那是太好了,翻身的解放了。今天,經濟發展了,這是不可爭的事實,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的政治、經濟基礎,如果今天的改革開放不是從78年開始,而是從49年建國前的基礎起步,那么78年所進行的改革,又能改什么?會有那么多國有資產供你改制嗎?開放又能開什么?那個時候我們已經是半殖民地了,難道非要改成完全的殖民地做亡國奴?不要忘了今天的中國是在毛澤東時代那個基礎上走過來的,沒有父親那有兒子,攻擊毛澤東的人們,請你想想吧,如果沒有毛澤東,今天的中國可能還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如果你們的父輩不是買辦、地主,你可能連在這里說話的機會都不會有。作為一個人,一個正直的中國人,請你歷史的、公正的評價毛澤東。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今天的中國,這是已被歷史證明了的。
說到毛澤東的錯誤,毛澤東本人也沒有否認,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三七開,他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失敗了,文革也確實擴大化錯整了一些人,也確實沒有處理好革命和生產的關系,對生產的發展有消極作用。說到“文革”就不能不說到毛澤東他老人家發動“文革”的初衷,“文革”要打倒共產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要反修防修,防止共產黨變質,國家變色,要解決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繼續革命。幾十年過去,現在回過頭看那段歷史,毛澤東他老人家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文革”不失敗,如果他老人家的初衷能實現,真正解決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繼續革命問題,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會被動搖嗎?按勞分配的制度會被取代嗎?工人階級領導階級地位會被改變嗎?改革開發出現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甚至幾百億富翁,他們還是工人階級嗎?如果不是工人階級,那他們是屬于什么階層呢?
毛澤東的偉大,在于他的革命實踐,更在于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指導,他早已覺察到共產黨有可能變質,國家有可能變色,有可能復辟資本主義,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并將之付諸實踐,可惜在實踐中失敗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