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的愛國權利不能被剝奪
愚蠢清
·
2010-10-29
·
來源:烏有之鄉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史稱“一二•九”運動。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當時政府的態度是要求學生們 “諒解”政府的困難,好好地“讀書救國”。
但是,當時的國民政府不顧中國共產黨多次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頑固堅持其“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1936年12月9日,西安一萬多名學生為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冒著凜冽的寒風舉行示威大游行,蔣介石聽到這個消息后,命令張學良制止學生的“胡鬧”,不準到華清池來。在蔣介石看來,學生的職責就是學習,國家大事不用爾等小民操心,自有政府解決,但豈不知道當時的情況正如魯迅先生所講“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面對這樣的形勢哪個有愛國心的學生會安心坐下來學習?
蔣介石們不知道或者假裝不知道國家其實是全體國民的,不是哪一個政黨的,民眾面對外辱,當然有權利發出自己的聲音,這種聲音既反映了民意,又教育了民眾,更教育了政府,更向侵略者發出了怒吼!(蔣后來的傳子的行為可以看出他認為國家是他自己的。)
在統治者看來,學生只要讀書就行了,干好本職工作,請愿游行示威這種愛國方式是不依法理性的,要相信政府。但是這種表達方式恰恰是對侵略者的侵略行為的正常反映。
還是毛澤東主席說得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