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岸英烈士墓前的感悟
二零一零年十月,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六十周年之際,我隨《烏有之鄉》網站組織的我國民間拜祭團專程趕赴朝鮮,拜祭當年為了保家衛國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志愿軍將士。
十月二十四日這天中午,我懷著十分崇敬、虔誠和自豪的心情,和拜祭團的其他成員一道,趕到了位于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朝鮮檜倉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是朝鮮境內幾十座安葬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的陵園中的最大一個,在這座烈士陵園中,還安葬著我們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烈士。在向安葬在這里和安葬在其他烈士陵園中的所有志愿軍烈士拜祭過之后,我們又專門到位于陵園第三層墓地中的毛岸英烈士墓前祭拜。
來到毛岸英烈士的墓前,按照國內民間的習俗,在毛岸英烈士的墓前擺放好了祭品,隆重的敬獻了花圈。然后,我們拜祭團的全部成員在毛岸英烈士的墓前站成一排,向毛岸英烈士行了三鞠躬禮,當鞠躬過后抬起頭的那一刻,我忽然感悟到了中華民族為什么會僅僅只經過十三年的時間,就能完成從“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到“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去迎頭痛擊美國侵略者這樣的巨大歷史轉換了。
中國的勞動人民是最勤勞善良的。可中國舊社會歷朝歷代的最高統治者卻全都是對內兇殘如狼、對外怯懦如羊。特別是那個蔣介石,在這方面可以堪稱是典范。因此在歷史上,面對外來的侵略,中華民族總是“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民族在外來的侵略面前,主動打響的反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槍。這一槍,打出了中華民族為了捍衛民族的尊嚴而敢于同一切入侵之敵血戰到底的不屈意志;這一槍,打出了中華民族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而敢于迎頭痛擊任何來犯強敵的英勇氣概;這一槍,打出了中華民族為了維護國際上的正義而不惜付出任何民族犧牲的堅定決心。為了完成中華民族從“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到敢于迎頭痛擊任何來犯強敵的歷史轉換,毛主席將他唯一身體健康的兒子毛岸英送上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場。正是由于有了毛澤東這樣為了整個民族、為了整個人類而不惜任何犧牲的領袖,才會有中華民族這樣為了國際正義、為了國家安全而不惜任何犧牲的民族。就像拿破侖所說的那樣:“一支由獅子統帥的由綿羊組成的軍隊,一定會戰勝一支由綿羊統帥的由獅子組成的軍隊。”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拿破侖的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詮釋。毛主席送子上戰場、毛岸英烈士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并安葬在朝鮮這樣看似極為普通的行為,也為中華民族為何能完成從“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到敢于迎頭痛擊任何侵略者這樣的巨大歷史轉換,做出了最徹底的揭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