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無產階級運動自發的主觀主義錯誤
有一位同志對重求曾經一再說,社會主義應該是群眾到時候自己想法子建立。不過他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轉變。
關于這個自發,盧森堡曾經這樣天真的想過,文革也曾經這樣的以為群眾自己教育自己,這樣好像是讓群眾自己做主,其實是無視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作用,無產階級組織起來的作用,特別是無視列寧指出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不可能是工人自己自發產生的,而是無產階級科學理論研究者的教育的結果。
德國革命的失敗,革命力量的重大損失,盧森堡的犧牲,證明了盧森堡的嚴重天真的錯誤。而文革的嚴重后果同樣證明所謂的依靠群眾自發是多么的錯誤。
靠自發群眾想法子的錯誤。盧森堡有這方面的錯誤。剛剛看完了516通知和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通知,發現毛主席當年也犯了讓群眾自發的錯誤。什么群眾自己教育自己呀自己糾正自己呀的。科學性方法性無產階級組織起來,無產階級當家做主反而沒有。好像是群眾做主,實際是不負責任的。這個自發論,沒有科學理論去研究指導,是十分錯誤的思想思維。
盧森堡讓群眾自發,毛主席讓群眾自發,主觀想當然認為讓群眾自己運動,而列寧就不認為群眾應該自發,而是科學理論,組織先鋒隊、組織群眾。可以說,這是科學性的有無的對比。盲目的讓群眾自發,好像是群眾運動,群眾的民主,其實是缺乏無產階級運動的科學認識。
而在階級社會還存在的情況下,群眾的弱點是明顯的。就是希特勒也知道如何恐嚇群眾、迷惑群眾、引誘群眾、誤導群眾、操縱群眾。
實踐證明,這些主觀想當然的所謂讓群眾自發自己運動,盧森堡讓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完全破壞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運動,毛主席發動的文革讓群眾更加喪失革命信心信念,讓走資派更加得勢。
群眾如果沒有堅強的階級斗爭的核心,必然被階級社會的種種思想意識形態和制度慣性所控制。這是法西斯能夠從馬克思主義故鄉上臺,以及社會主義蛻變的事實所證明。任何階級實現自己的階級根本利益實現自己階級的統治,都離不開自己的政黨先鋒隊,無產階級運動同樣如此。
在階級社會還沒有從人類社會消失之前,在階級斗爭還存在的情況下,所謂的群眾自發就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空想幻想的主觀主義。
可以說那個馬門列夫,編造列寧說民主就是國家,完全歪曲馬列主義,誤導民主集中制。鼓吹盲目的群眾運動,而排斥人民民主的具體制度法制等。完全是讓人民群眾去讓敵對勢力所玩弄于股掌之上。
轉帖:摘自《馬克思主義的政黨理論》來源烏有之鄉( 2010-10-3 )
列寧在1900-1904年間關于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問題的著作——特別是《怎么辦?》(1902年)和《進一步,退兩步》(1904年)——構成了嚴密一致的整體,論述了社會主義運動“集中制”的典型概念。
《怎么辦?》和《進一步,退兩步》的組織概念的更為廣泛的理論依據是列寧對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的兩種形式所進行的區分,這兩種形式的性質和歷史根源各不相同:(1)階級意識的“自發”形式。該形式是從無產階級的早期斗爭中突然出現的,開始的時候呈現出一種激情澎湃的特點——“絕望和復仇的表現”,隨后在“工聯主義意識”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工聯主義意識”是指確信必須結成工會,必須同工廠主斗爭,必須向政府爭取頒布對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等等。這些反抗構成了在經濟斗爭以及工人與工廠主之間關系的有限范圍內,工人階級憑借自身力量應該可以達到的最高意識水平。即使這種意識具有某種政治特點,它仍然與社會主義政治完全不相干,因為它僅僅局限于司法—經濟改良(罷工權、勞動保護法等)的斗爭中。(2)社會民主主義意識。這種意識不會自發地出現在工人運動中,而是通過來自有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知識分子“從外面”灌輸進去的。這種意識只能通過反對無產階級的自發性和工聯傾向的思想斗爭使自身得到承認,因為自發性和工聯傾向會導致無產階級受到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奴役。社會主義意識主要是無產階級利益與現存政治—社會體制之間根本對立的意識。社會主義意識不僅吸引工人階級對其自身的注意,也吸引他們對各階級之間關系的注意,對整個階級社會的注意,將每個特殊的事件插入資本主義剝削的整體畫面中。
盧卡奇的政黨理論。
盧卡奇在庫恩·貝拉的短暫的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3-7月)中擔任人民委員的親身經歷,可能令他萌生了對辯證地超越自發主義和宗派主義的理論進行綜述的想法。在這段革命經歷中,工人階級的自發的革命毅力表現出巨大的力量,但是它的迅速失敗表明,“盡管工人階級的革命自發性是以無產者的革命為基礎的,但是我們不能將無產階級專政建立在這一唯一的力量上”。
盧卡奇認為,盧森堡主義的自發主義的根本錯誤,一方面在于深信無產階級的自覺是對潛在內容的簡單實現,另一方面在于忘記了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影響,正是由于這種影響,即使是在最糟的經濟危機發生時,工人階級的一些階層政治上仍然落后。群眾的自發行動是經濟規律的心理表現,但是真正的階級意識并不是客觀危機自然而然的產物。
于是,他引入對工人的“心理意識”和真正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的區分,這是《歷史與階級意識》的核心論題之一。前者是指群眾實際有效的、全憑經驗的想法,從心理上可以進行表述和解釋,后者是指對階級歷史形勢的有意識的見解。這種真正的階級意識并不是階級成員想法的總和或平均,而是一種“客觀的可能性”:可以給予這個階級的最適當的理性反應,也就是這個階級如果能夠把握歷史形勢的總體性而會具有的意識。
宗派主義過高地評價了革命過程中的組織作用,傾向于用黨代替群眾(同布朗基主義者一樣),并將黨與群眾之間在歷史上必要的組織區分視為長期分裂。因此,宗派主義人為地將在生活和階級演變中的“正確的”階級意識分離出來。而自發主義則低估了組織因素的重要性,將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和群眾一時的情緒置于同一水平,把真正的意識層級拉至最低水平——或者最多拉至平均水平。因此,自發主義拒絕將這些層級的統一過程提高到盡可能高的水平。
重求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c567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