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情況我想說的是,改革雖沒有革命那般激烈,但如果沒有非凡人物掌舵,還是會有巨大殺傷力的。尤其是存在巨大外部威脅的情形下。看看中國歷史就知道,要想玩轉改革,非得有漢武帝、康熙帝這般雄才大略的帝王才可。否則縱使你有晁錯、王安石這般風流人物,也是不得善終的。1989年中國的改革也是困難重重,也面臨攻堅階段,也出過亂子。但中國沒出現東歐的局面,幾個學生就可讓共產黨政權改弦易轍,因為他們有一個小個子。這個小個子還沒忘記扛起他肩上的紅旗。
蘇聯解體還應讓我們明了形式與內容的復雜關系。我覺得在現實中重要的不是當下的形式與內容的協調,因為這好處理。關鍵的是形式與內容的歷史傳承。很多的理想就是在形式與內容的傳承上做的不好,才最終導致了他們的困境。這里面重要的是缺少理論的創新與制度的建設。在中國的突出表現是大量出現了官二代富二代,他們比他們老子更加的割裂,從而讓形式與內容完全不能和諧共處,帶來了信仰危機,也帶來了理想延續的思想基礎的破壞,這是應該引起深刻警惕的。在蘇聯呢,形勢比人大,他們的帝國主義作為,連最純粹的共產主義者都要懷疑他們的事業了。我們也就不奇怪蘇聯被一個留美學生瓦解掉了。因為美國要比蘇聯可愛,至少道貌岸然一些。
近期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朝鮮又進行了他們新一輪的權力交接,完成了家天下的壯舉。實際上這種家族統治是帶有狹隘自私的味道,但對權力的順利交接來說也是最為穩妥的。至少繼承人不會有新思維去反對他的老子,否則他的統治就有危險了,這對革命的延續性是有好處的。但這也難免落入僵化保守的俗套,對政權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所以對于很多共產黨人來說進行制度建設和黨內民主勢在必行,但無論如何都不應放松對軍隊的建設。保證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同時也讓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黨,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