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如風按:
昨天寫了《孟子的經權,滕和朝鮮世襲》,毛主席會見海爾·塞拉西皇帝,說了什么話,準確的譜,筆者是查不到了,但查到兩個照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搜索:
一是“老報紙:解放軍報 1971年10月9日 (1-4版)毛主席會見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陛下”——這個標題就驚世駭俗,怎么當時沒有被紅衛兵堅決反對,紅衛兵沒有去質問解放軍報的那個編輯的封建思想?
二是《人民畫報》1971年第12期:毛主席會見海爾·塞拉西皇帝。海爾·塞拉西(1930-1974),原名塔法里·馬康南,埃塞俄比亞皇帝,政治活動家。本期《人民畫報》“本期要目 歡樂的節日 歡迎埃塞俄比亞貴賓 滿懷信心 同步前進 繁榮的市場”——筆者很是疑惑,“繁榮的市場”是怎么回事情,1971不是萬惡的文革么,不是要割資本主義的尾巴么?
薩蘇的文章靠譜不靠譜,筆者也是一個“我不知道”,薩蘇說毛主席派人向塞拉西皇帝轉告“萬一有難,中國是你永遠朋友。”——如果這個靠譜,很革命的左派又要處處學毛主席,筆者就很不理解他們為啥對朝鮮的世襲那么不待見,難道朝鮮比當時的埃塞俄比亞還封建落后?
某鳥人甚至學方舟子,提他的“無產階級政權”定義,叫做什么“前言:民選不是萬能,但沒有民選萬萬不能!一個國家政權(或是一個公有制單位的管理者)經不起民選的政權絕對不是無產階級政權!”,提出多個共產黨競選,保證競選的民主——當然,這樣的鳥人算不算“很革命”的左派,那都是要打問號的,筆者當然是“我不知道”,筆者只是很陰暗地肯定,這個鳥人實質上是在罵朝鮮世襲,所以就是壞就是壞。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76745f 6010002ke.html
雄獅 -- 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
(2006-04-02 11:41:21)
看到一篇埃意戰爭大作,深感興趣,且寫此文合之。
原文: http://www.cchere.com/cbbs/Ps/RA2.asp?AID=331791
戎裝的海爾.塞拉西皇帝
要知道在歐洲和近東,皇帝這個詞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當得的,拿破侖是皇帝,威廉是皇帝,英國就只有國王,低著一個檔次呢。
但是在近東,沒有人質疑海爾.塞拉西這個“皇帝”的稱號,之所以能有這樣穩固的地位,因為大家都相信他的血統非常可靠,是所羅門大帝的后代,當時從埃塞俄比亞去以色列訪問的示巴女王和所羅門有了云雨之情,帶著海爾.塞拉西皇帝的祖先回到埃塞俄比亞,從此世代為君,并且傳遞下來一枚神奇的戒指作為信物,薩聽說1971年海爾.塞拉西到中國訪問的時候,手指上就戴著這枚戒指。
加上居然當國四十年而不宴駕,在當地,這位皇帝屬于半神半人的種族,和中國貴為天子,卻肯定是人的皇帝地位還不大一樣。
這位皇帝1930年即位,帶著斑馬和獅子周游歐洲列國,回國后奮發圖強,改革埃塞俄比亞,隨后在和意大利的戰爭中奮起抵抗,一度流亡國外,直到1941年復國,其間過程跌宕起伏。海爾.塞拉西雖然戰術上有所失誤,但始終不肯屈服,確有君王威嚴。在衛國戰爭中,海爾塞拉西皇帝將身邊的王子一個接著一個派回埃塞俄比亞領導游擊戰爭,這些王子也都盡忠職守,在和意軍的戰斗中全部壯烈殉國,無一投降。在意大利戰敗之后,埃塞俄比亞終于復國成功,皇帝的威望也上升到新的高度。
而且,和埃塞俄比亞的戰爭,墨索里尼雖然取得了勝利,但部隊的武備消耗太大,以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非洲的意軍戰斗力依然受到這個因素的影響。
帶有皇帝頭像的硬幣
復國的海爾.塞拉西重建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最寬闊的大道稱為“孟尼立克二世大街”,這是為了紀念曾經擊敗意大利軍隊入侵的“智子之王”孟尼立克二世。海爾.塞拉西自己的帝號含義是“三位一體之王”,帶有很強的基督教色彩,大家可能都覺得阿拉伯人應該是穆斯林,其實20%的阿拉伯人是基督徒,主要就在埃塞俄比亞,他們的宗教與莫斯科接近,都屬于東正教系統(這里我錯了,R兄說明是科普特基督教,謝謝)。海爾.塞拉西就是靠了他們的力量才登上王位
復國后的塞拉西皇帝勵精圖治,在埃塞俄比亞享有崇高的聲譽,這個國家有著復雜的政情 ?C強大的基督教勢力,還有相當數量的猶太人,海爾.塞拉西和歷代的埃塞俄比亞皇帝一樣,如同一根繩子,把國家綁在一起。他很有豪俠之氣,有個叫貝基拉的軍官謀反被抓,皇帝親自赦免了他,原因是貝基拉年輕的時候在奧運會上為埃塞俄比亞奪得過一枚金牌,是“民族英雄”。這樣說的話,如果今天劉翔改行搞軍事政變,大概也不會被抓起來吧?
1971年,海爾.塞拉西皇帝訪華,當時中國政府曾經熱情款待,皇帝和毛澤東主席的會見宛然一個奇特的“峰會”。其保鏢皆為忠勇惡漢,閑來無聊以匕首在手臂刻花為戲,見者皆驚。據說“峰會”當時氣氛非常友好,但兄弟同學中一位外交部子弟講,會見之后,皇帝陛下受到熱烈歡迎不免有些昏昏然,竟然感慨毛主席的氣質和他所想象的伏象擒熊之形不大相同,有些“漢與吾孰大”的豪邁。
上邊知道這事以后,禮遇不減,唯最高領袖派人轉達 -- 萬一有難,中國是你永遠朋友。現在想來,或許最高領袖還是很欣賞皇帝陛下的氣質,也把他的弱點和眼界之限看得清楚,三年以后,門格斯圖逼宮之時,不知皇帝想到這句話的內里含義沒有?
中國對皇帝的禮遇極佳然合作甚少,倒不是背多了夜郎為郡的古文,而是皇帝的政治傾向較為倒向西方。1974年皇帝倒臺后,中國還是給了“社會主義”的埃塞俄比亞不少援助,不過很快就發現這是打水漂。。。
皇帝親西方,所以軍隊的訓練也常常依靠美國,英國,一部分受過現代軍事訓練的軍官開始不滿“封建腐朽”的皇帝統治,希望跑步進入社會主義了。埃塞俄比亞的確存在嚴重的貧富差距,本來這在傳統封建的埃國也是傳統,但這時埃塞俄比亞有了一批接受西方教育(包括馬克思主義)的青年知識分子,一些不滿學生在大街上開始示威游行,大喊“皇帝是賊”,“吊死皇帝”等口號,嘿,這可是埃塞俄比亞自古以來沒有過的事兒,要說外國打來出兵抵抗就好了,造反怎么對付?滿朝文武皆束手無策,美國訓練出來的埃塞俄比亞皇家陸軍軍官門格斯圖乘機在1974年發動政變,把皇帝抓了起來。
有趣的是西方訓練出來的門格斯圖取得政權卻全面倒向蘇聯,資本主義為自己培養掘墓人,這個理論大體不差。門格斯圖本來不想把皇帝怎么樣,但是營救皇帝的忠誠之士此起彼伏,包括他最初擁戴的國家元首阿曼中將都準備作掉他重新擁立皇帝,這樣的危機使門格斯圖精神變態,從阿曼開始大開殺戒,后來成了非洲歷史上最血腥的統治者之一。
1975年,門格斯圖命令手下用枕頭悶死軟禁中的海爾.塞拉西皇帝(據說這位皇帝刀槍不入),并從皇帝手上奪下了所羅門戒指,作為自己統治的法理依據。此后,門格斯圖還下令將皇帝的尸體埋在自己的辦公桌下,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做法,中國人是不大好理解的。。。
可憐一代雄獅之主,當國四十五年,最終卻死于狐狼輩手。
[完]
此后,門格斯圖更大肆屠殺保皇黨,激起強烈反抗,盡管得到蘇聯的全面援助,終于在1991年被推翻,埃塞俄比亞也因此分裂并變成一個內陸國,在埃塞俄比亞原來的沿海地區,新的國家厄立特里亞誕生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