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一周年紀念日,在網上看到一篇佚名的文章,感覺說出了我們老百姓的心里話。現轉貼于此,供朋友們分享。
毛澤東的十大偉業
一、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是一個飽受西方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瓜分、掠奪和奴役的國家。毛澤東使中國變成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的社會主義強國,使她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二、毛澤東締造了以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反對買辦官僚資本主義制度、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中國共產黨。這個黨培育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兒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干部。
三、毛澤東締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受人民擁戴、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軍隊。就軍民關系而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和毛澤東領導的軍隊相比。只有在毛澤東時代,中國軍隊才是戰無不勝的!毛主席領導的人民軍隊自稱為“窮人的隊伍”。
四、毛澤東領導人民通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最終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買辦資本主義。在中國實行了翻天覆地的社會主義革命!
五、毛澤東時代中國是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飯吃的。毛澤東時代,中國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科學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那時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由于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是穩固的,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就能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毛澤東是世界上道德最高尚的國家元首。實例不勝枚舉。扶傾而不忍欺凌;濟弱而不望回報。我以為這是對毛澤東外交政策的最好的概括。毛澤東是世界政治舞臺上最講道義的人,沒有任何國家的元首可以和他相比。他是中華民族'講信修睦'美德的化身!
六、就農民的醫療狀況而言,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比毛澤東時代更好。那時,中國境內傳染病極少,人人可以在傳染病醫院得到醫療和護理,就像現在的北朝鮮那樣。在城市,工人和普通市民都可以享受公費醫療。在農村,大隊有醫療站,公社有衛生院,縣城里有綜合性醫院。生產隊有基金,每一個患重病的農民都可以在縣醫院得到治療;大城市的醫生定期下鄉巡回醫療;農村處處有赤腳醫生。請問史學家:哪朝哪代,農民曾享受過像毛澤東時代那樣的醫療制度?
七、毛澤東時代,每一個孩子都上學。有的家五、六個孩子,臺階似地站一排,個個上學。有書包的背書包,沒書包的拿兩塊破布子,一塊包書、一塊包干糧,大大小小走七八里路去上學。這是當時中國農村的事實,不容置疑!
請問史學家:哪朝哪代每個農民的兒女都能上學?唯有毛澤東時代!
中國現代教育的格局是毛澤東時代設計的,我認為那時的大專教育質量比現在高得多,因為那時的教育中沒有虛浮的東西。毛澤東時代教育體制最可貴的是培養人材為了使用,為了在國家的整體建設中做個鑼絲釘。我學了這門專業,國家在這個方面用得著我,我去獻出自己的知識。就個人而言,我得到了工作、設施、住房、薪金、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就國家而言,我的一分熱發出了一分光。這是多么富于人道的國家與個人的關系啊!!!
八、毛澤東時代的政府是清廉的,是關心人民疾苦的。
根本的原因是當年中國的三大資源(土地、勞動力和資金積累)都不是商品。政府官員只是管理,不能從這三大資源的市場交易中牟取暴利。
毛 澤東之后卻一夜之間把三大資源變成了商品。本來是13億中國人共同擁有的資源,本來從資源而來的利益由13億中國人共同享受。卻改革成:利益由將公有財產掠為己有的各級官僚享受,由新興的官僚資本家和官僚地主享受。全部邏輯是:公有即官有;官有即掠奪;掠奪即法律!!!
所以說,只有當三大資源不再是商品的時候,充滿了每一個毛孔的所謂'腐敗'才能根除!
九、社會主義的三十年是治安最好的時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社會非常干凈,沒有土匪,沒有娼妓,沒有圖財害命,沒有傳染病的蔓延,沒有被拋荒的農田,沒有人為生存賣器官,沒有棄嬰,沒有警匪勾結既殺生又殺熟,沒有索賄行賄受賄,沒有吃喝嫖賭,沒有攔路搶劫,沒有囤積居奇,沒有走私販毒,沒有假冒偽劣產品,沒有敲詐勒索,沒有缺斤短兩的買賣,沒有販賣人口的蛇頭,沒有地下錢莊,沒有黑金政治,沒有地痞流氓,沒有街頭行兇而他人袖手旁觀,沒有派出所說它沒錢辦案 (當時國家是那么窮)……
我不知中華五千年史,可曾有過比毛澤東時代更好的社會治安?
十、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是有骨氣、有道德、重義輕利、大公無私的。
我們年輕,像一輪紅日剛出海;
我們健壯,像一排排白楊要成材;
我們熱情,像滾滾的浪潮、熊熊的火;
我們純潔,像藍天、白云彩……
不僅是青年人,整個的新中國像一輪紅日剛出海,充滿了自信和生機。是啊,'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
通觀全部中國的歷史,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毛澤東時代那樣朝氣蓬勃,那樣齊心。這個國家、民族改變了數千年一盤散沙的積習,在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凝聚成一個整體,自力更生,奮發圖強。
中國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人民享受過社會主義社會的祥和與福惠。
敬愛的毛主席,人民心中的紅太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