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以馬解馬”與 “以蘇解馬”的本質區別
“以馬解馬”即以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觀點來理解馬克思主義。
“以馬解馬”,應明確指出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對馬克思理論的概括。
恩格斯指出: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以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1]
恩格斯接著說:“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
這就是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概括和評價。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者的滿足感和幸福觀。
馬克思在概括自己的理論時則表現的極為低調和謙遜。他說:
“……至于講到我,無論是發現現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現各階級間的斗爭,都不是我的功勞。在我以前很久,資產階級的歷史編纂學家就已敘述過階級斗爭的歷史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也已對各階級作過經濟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內容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2]
馬克思對自己理論的概括雖然與恩格斯的提法不同,但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是對恩格斯所說兩大發現的科學抽象和另一種表述,并回答了馬克思主義在階級和階級斗爭問題上的觀點,明確定義了他提出的“無產階級專政”概念的科學內涵。
十分明顯,這兩個發現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它一切理論的獨有屬性。是對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精辟概括。它既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基礎,又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一條紅線。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學說都同這兩個發現緊密聯系著,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都是對這兩個發現的證明或運用,都是用這兩大規律為思想武器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得出的結論。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一個“科學的、統一的、徹底的、完整的思想體系”。
因此應當這樣簡單、明了、精辟的定義馬克思主義:它是既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又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的科學學說。
我認為,只有這樣定義馬克思主義才是抓住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內容,才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概括。只有真正弄懂弄通、徹底掌握了這些規律,才能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融會貫通、一通百通,才是真正正確理解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相反,離開這兩個發現來定義馬克思主義,就是絲毫不懂馬克思主義。
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學說”呢?
所謂“科學”,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認識和態度。科學的方法即“實證”的方法,所謂“實證”即實踐、實驗和觀測,即用事實證明事物的真實聯系(包括其發展規律)。“科學”之所以變成了“正確”的代名詞——科學的即是正確的,正確的即是科學的,原因就在這里。離開實證的科學是“偽科學”。科學的認識即以實證為依據,揭示事物真實聯系的認識、知識、結論、預言等等。科學的態度即堅持科學的方法,尊重科學的認識,堅決按科學的方法、科學的認識辦事,堅持“實事求是”。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科學學說”,就在于它的“實證”性質,在于它是對人類全部歷史實踐的正確總結。
什么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呢?
這一規律即:社會存在(其中生產方式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時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又有反作用;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依次存在著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共五種社會生產方式、社會生產關系、社會意識和社會制度。
什么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呢?
這一規律主要包括:1,價值規律。2,商品交換的規律。3,剩余價值規律。4,商品拜物教的性質。 5,生產無政府狀態和生產盲目性規律。6,生產過剩規律。7,競爭的規律。8,分工和人被物奴役的規律。9,資本主義的占有規律。10,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和人口相對過剩的規律。1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決定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關系、社會關系和觀念。12,社會腐敗的規律。13,資本主義制度一定要被共產主義制度所取代的規律等等。(其詳細內容將另文討論)。
這兩個發現是人類研究自身社會所獲得的最偉大發現。它徹底揭開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秘密,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發展的秘密,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結束“在黑暗中摸索”,結束人類迄今為止被歷史強制性規律所驅使和奴役的狀態,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科學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自主地駕馭歷史車輪前進指明了道路。這條道路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所闡明的道路。這一理論徹底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任務和特征,明確回答了如何實現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即如何消滅資本主義舊制度、如何建立共產主義新制度的問題。
因此,在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面前,沒有任何可以使他們感到“困惑”的東西。
“以蘇解馬”即用前蘇聯理論界的觀點,或者毋寧說用列寧、斯大林的觀點,即用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詮釋來理解、定義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以蘇解馬”的觀點將馬克思主義概括為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三個來源指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指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
“以蘇解馬”貌似真理,其實“似是而非”,并造成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徹底歪曲、篡改即“修正”。具體表現如下:
一,馬克思主義是對人類全部歷史實踐及其優秀文化遺產的概括和總結。“以蘇解馬”只講以上三個來源,把馬克思主義對其它國家,其它民族的歷史實踐及其優秀文化遺產的概括和總結刨除在馬克思主義的來源之外顯然是錯誤的。
二,馬克思主義不是哲學,也不包括哲學,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不是哲學,而是科學。關于這個問題,請參閱我的《科學與哲學和哲學的終結》一文。
三,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中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是指導馬克思主義進行理論研究的思想武器。它同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理論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的,是從思維科學的角度,從思想方法和根本觀點上對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抽象和概括。因此,不應當把它視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而應當把它視為馬克思主義和靈魂,即視為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觀點。而馬克思主義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觀點的具體內容,或者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觀點的具體內容,即是馬克思主義兩個發現,特別是第一個發現的具體內容。
因此,解釋辯證唯物主義時,只講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發展的、變化的;解釋歷史唯物主義時,只講將辯證唯物主義運用于人類社會歷史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是很空洞,很抽象的。可是,“以蘇解馬”就是這樣解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不研究、不談論、也從來不提問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觀點究竟是什么。他們雖然在詞句上基本承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上述具體內容,但他們只是把這些內容解釋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什么是“基本觀點”在他們那里也是很模糊的),從來沒有把這些內容提升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高度來認識,從來不提什么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說明他們同樣根本不知道、不研究、不談論究竟什么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特別嚴重的是,斯大林不僅徹底篡改了上述內容中使用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概念,而且將其中的“共產主義”概念偷換為“社會主義”概念(在他們那里,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以蘇解馬”實際上完全歪曲、篡改、“修正”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四,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或者毋寧說是研究社會經濟制度和由此決定的社會政治制度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所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即指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社會的經濟制度和其決定的社會政治制度及其發展規律。因此,同樣不能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解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應當把它理解為從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范疇上對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的概括。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得出的或證明的最重要的結論即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個發現。
但是“以蘇解馬”并沒有這樣解釋政治經濟學,更沒有這樣解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斯大林只承認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生產關系,明確否定生產方式是政治經濟學的對象,而他的“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定義說明,他同樣完全歪曲、篡改、“修正”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五,“科學社會主義” 既可以說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又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還可以說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兩個發現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它是馬克思主義本質的本質,核心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因此,從廣義上講,它是抽象出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對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狹義上講,它既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所包含的核心內容,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包含的核心內容,同時又是馬克思主義兩個發現所包含的核心內容。所以,把它視為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組成部分,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區分開來,也是不符合邏輯的。這就如同把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視為這篇文章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樣錯誤。
“以蘇解馬”不僅把“科學社會主義”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和精髓視為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胡說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僅僅表現在找到了無產階級這一革命的階級和革命的力量。同時又胡說馬克思主義沒有解決如何實現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問題,即完全否定“科學社會主義”明確回答了“如何消滅資本主義舊制度,如何建立共產主義新制度”的問題。試問,如果真是這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何在?這不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徹底否定、歪曲、篡改和“修正”是什么?(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仍將另文詳加討論)
綜上所述可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或三個不同的內容,而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本質特征,是分別表述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觀點,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范疇,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的三個概念。
“以蘇解馬”的錯誤性質不只在于他們把馬克思主義的三個本質特征曲解為三個組成部分,更主要的是他們對三者的解釋是含糊不清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在他們那里,馬克思主義完全變成了神秘的、高深莫測的、難以掌握的、可以由最高當權者隨意解釋、隨意歪曲、篡改、“修正”的理論。
這種修正主義理論的要害:一是抽掉馬克思主義發現的兩大規律,即抽掉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內容來解釋馬克思主義。二是把馬克思主義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再對這些“部分”隨意解釋,隨意歪曲、篡改和“修正”。
這種“修正主義”的突出特征不是直接“修正”馬克思主義原理,而是通過歪曲、篡改、模糊、“修正”、偷換馬克思主義使用的大量重要概念來“修正”馬克思主義。這些概念主要包括: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公有制,計劃經濟,過渡階段,無產階級專政等等,等等。
“以蘇解馬”從表面上看,是堅持列寧的觀點,其實,由于十分明顯的主客觀原因,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出現某種錯誤和偏差是不足為怪的,也是難免的。遺憾的是,由于列寧的早逝,他本人沒能及時發現和糾正這些錯誤。更可悲的是列寧逝世后,斯大林利用手中篡奪的黨和國家最高權力,借用列寧的威望,打出“列寧主義”的旗號,不搞“以馬解馬”,專搞“以列解馬”,用“列寧主義”取代和冒充馬克思主義,將列寧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觀點真理化、絕對化、神圣化、迷信化,并進一步加以發揮和發展,全面偷換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大量重要概念,且采用“順者昌、逆者亡”的“一言堂”手段,在其統治所到之處全面貫徹推行這種理論。一方面,他借助鐘馗,貌似樹列寧,實則樹自己(實際上在他的眼中根本沒有列寧),表面上好象把已逝的列寧樹立為馬克思主義的唯一代表者、解釋者和發展者,實際上他自己“完全壟斷了馬克思主義的代表權、解釋權和發展權”。另一方面,他既不懂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也不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甚至連什么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樣的概念也被他篡改了、“修正”了、歪曲了。在這種修正主義理論統治下,他搞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實際上是既保留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又限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并將其稱為“社會主義經濟”。他完全是用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反動的社會主義,十足的“封建資本主義”,冒充“科學社會主義”。
“以蘇解馬”的修正主義本質,充分暴露了斯大林“假馬克思主義政治騙子”的真面目,同時也讓我們徹底認識到,他的獨裁和暴虐,他的一切倒行逆施,他對蘇聯黨和人民,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犯下的一切滔天罪行,特別是他對共產黨人和正直的革命者進行的“大清洗”,皆是他的假馬克思主義本質決定的。他由一個不懂馬克思主義的“民主主義”革命者完全蛻變為地地道道的修正主義者、扼殺馬克思主義、扼殺無產階級(共產主義)革命、葬送人類解放事業的劊子手。
我們之所以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兩個發現,強調“科學社會主義”解決了如何實現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問題,絕非僅僅因為它出自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也絕非僅僅因為它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概括和總結,而是因為這些理論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三日 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