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初期, 人民群眾還是很贊成的,因為吃大鍋飯的問題和勞動積極性的問題沒有很好解決,打擊了很多誠實勞動者的積極性,雖然大家很平等,可人的胃口總是滿足不了的.大家有些抱怨或者抵觸是很正常的,但以此來徹底否定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優越性那就非常短視了. 通過30年來的觀察,私有化和市場化是現今社會一切萬惡之源。表現在:
1、解決勞動者的積極性問題和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實行市場化,在一開始可能還有積極作用,但隨著市場化的進一步深化(法律法規等配套建設),罪惡的本性就露出來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反而沒有了,市場對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越好,對社會的浪費就越大這一經典觀點就得到很好的證明了。你想想,都市場化,就意味著競爭,市場越發達,競爭越劇烈,為了謀利生存,勞動者會挺而走險,資本家會挺而走險,道德敗壞,這就是競爭,雖有《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但那只是治標。因為市場化的本質決定了市場主體必須逐利。勞動者的競爭表現為職場互相殘殺,道德敗壞,為了吃飯生存啊!難道這不是萬惡之源嗎?
2、當今發達國家都已經在借鑒社會主義的成份了,但不能從根本上搞。
一是因為龐大的資本主義體系和資本家政權不容許,二是社會主義還沒有搞得成功的典范。我覺得日本的做法就值得學習。雖然外部市場競爭很殘酷,因為勞動者都是終身雇傭制,他的危機或者說工作動力來源于換一個單位待遇大幅度降低。相比我們國家計劃經濟時代的“鐵飯碗”職工主人翁地位要差,但他解決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問題。如果我們當初不是全盤否定計劃經濟,而是在這方面做文章,或許今天的改革就沒有那么大的阻力了。
3、企業的危機感和動力也是計劃經濟時代沒有解決好的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不是用市場化和私有化的方法去解決,而是用科學管理方面的范疇去解決,不全盤否定計劃經濟的方法去解決,我們今天的改革也不會弄得社會有動蕩不安的嫌疑了。
4、今天我們面對萬惡之源實在沒有好的辦法去解決了,因為經過30年的改革(具體說是市場化和私有化,我不反對改革),已經成為西方國家的附庸了。整個社會運轉系統已今非昔比了,回到公有制和計劃經濟是不可能了,而且胡主席說了也是折騰,老百姓也堅決反對,因為一個運轉系統不能說變就變,那反而會折騰經濟,折騰人民。面對今天的形式,任何有正義感的中國人,都要相信政府通過自身修正,會逐步解決的,即使不能解決,也只能希望中國政府在選接班人時,一定要選歷經磨難,高瞻遠矚,胸懷祖國和人民,高超智慧的接班人,組織部門要象發現和培育世界奧運冠軍那樣去工作,只有那樣的領袖人物,才能在世界政治舞臺上有話語權和執行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