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空想共產主義學
——民主社會主義學/市場社會主義學/計劃社會主義學/托洛茨基世界社會主義學
(黃鳳琳;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
本文將在社會科學學原理體系下研究現代以來的民主社會主義學說、計劃社會主義學說、市場社會主義學說和托洛茨基世界社會主義學說。在<<馬克思主義學>>中已經說明了計劃社會主義學說和市場社會主義學說為正統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兩個發展階段,而且說明了兩者是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建立起來的.這也是區別于現代以前形形色色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和托洛茨基世界社會主義學說的地方.按照社會科學學的框架,前者是反映了社會主義國家主體的政治經濟實踐內容的價值觀及其體系的傳統社會科學,而后者僅反映了現代以前在資本主義或封建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主體中最左的那部分被統治階級實踐內容的價值觀及其體系的傳統社會科學.但它們的共同點是都以國家成員或世界成員分配上的絕對公平為價值目標,但卻都沒有正確說明這個目標的實現條件.<<馬克思主義學>>中已經講到,前者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以社會主義國家自身的社會主義實踐為根據來說明一國社會主義實踐自身實現的原因,并指出了該基礎和實踐分裂的原因是馬克思主義的不夠科學或空想成分.而托洛茨基世界社會主義也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來說明世界社會主義的實現條件,即全世界被統治階級的旨在消除國家和階級的不間斷革命.而民主社會主義學說,是現代以前便產生但影響至今的反映了主體主義資本主義國家主體價值觀及其體系的傳統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也是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極右陣營價值觀及其體系的意識形態(補充一點,市場社會主義是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右翼陣營價值觀及其體系的意識形態;計劃社會主義是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左翼陣營價值觀及其體系的意識形態(的傳統社會科學知識體系.前后同此省略);托洛茨基世界社會主義是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極左翼陣營價值觀及其體系的意識形態).本文力圖系統分析此四種學說的空想之處,但是鑒于科學學的中立立場及對傳統社會科學的尊重態度,僅以“學”而不以“批判”為題(前面已經指出了四種學說的科學主體和科學對象).為了區別前人對空想社會主義的定義以及科學學學派提出的世界共產主義,本文用空想共產主義來定義那些以分配上的絕對公平為價值目標而又不能正確說明實現原因和條件或主體差異性消亡的原因和條件的的社會主義學說.
科學學學派以國家原理所反映的人類社會歷史在國家宏觀層面上發展的基本機制的基礎上提出了世界共產主義理論。該理論正確解決了主體差異性生成和消亡的原因和條件問題,因此不是空想的或者說是反映國家的F()>1的知識體系。請見《馬克思主義學》。
民主社會主義學
民主社會主義是一種主張改良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它反映了那些因國際力量不很懸殊而只需要通過調整分配制度而非所有制的方式從而一定程度上提升國內社會分工實踐能力或減小國內階級差別或減小國內階級主體差異性的主體主義資本主義國家主體的政治經濟價值觀及其體系,也是當代中國極右派的政治經濟價值觀的表現形態。民主社會主義也以分配上的絕對公平為國家價值,所以冠名“社會主義”。而“民主”則是要說明實現這個目標的條件,即在私有制不變的前提下改革分配制度(即改良再分配制度),而后漸進實現。
馬克思將所有制在生產關系的內部聯系中列為比分配制更基本的關系聯系是有道理的,因為在經濟的三重根原理看來,所有制及相應的分配制度反映了國內階級間對國內自然分工實踐資源要素的競爭所有格局的最穩定部分,而再分配制度則反映了不穩定的部分。當國際力量還沒懸殊到需要調整國內階級間競爭所有的基本格局的時候,只需要調整不穩定的那部分。只調整了階級差別的細小部分(分配中的再分配)又何以實現階級間分配上的絕對公平呢?
因此,民主社會主義學說只傳統社會科學地反映了主體主義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價值觀,遠沒有指出主體差異性消亡的原因和條件。
科學社會主義學
科學社會主義包括計劃社會主義和市場社會主義。本節內容已在《馬克思主義學》一文中闡述,此不再討論。
只補充幾點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發生的文革以及改革開放后的剝削現象足以證明社會主義國家主體內部主體差異性的存在即階級的存在,這也是政治官僚化和計劃經濟不效率的根本原因,也是改革開放推行私有制和市場經濟的根本動力。計劃社會主義和市場社會主義的空想性就表現在無視主體差異性的存在(因為唯物史觀沒能正確說明主體差異性的生成和消亡原因)。后者在前者出現實踐悖論(計劃經濟“失敗”/“不效率”)后,企圖以自認為中立于階級主體間的市場經濟制度來實現共產主義的價值目標,實際上正反映了主體差異性的存在。計劃社會主義學說場社會主義學說傳統社會科學地反映了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內部階級間對資源要素競爭所有的國內社會分工實踐格局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的實踐內容。
托洛茨基世界社會主義學
托洛茨基世界社會主義主張一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后繼續革命消滅國家和階級從而實現世界范圍內的不存在主體差異性的共產主義社會,是社會主義實踐中極左派(被剝削得最厲害的那部分人)的意識形態,反映了極左派通過不斷的革命以減小國內階級差別從而提升自身階級地位的價值觀。它的空想之處同樣是沒有說明階級消亡的原因和條件。和科學社會主義一樣,它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請見《馬克思主義學》一文。
托洛茨基世界社會主義的實踐悖論表現在社會主義國家實踐對它的排斥,因為它未能反映社會主義國家主體的價值觀體系,出現了社會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的沖突。托洛茨基主義希望通過國際間被統治階級的聯合來解決這個沖突,共產國際的多次破產已經證明了它的失敗。
關鍵是要從理論上說明其悖論和失敗的原因。國家主體是統治階級主體和被統治階級主體的調和主體,其中統治階級因其競爭所有了先進的資源要素,因此其在國家主體構成中的重要性大于被統治階級,因此被統治階級永遠主導不了國家。托洛茨基主義因此被社會主義國家實踐拒絕。而從整個人類社會看統治階級的力量也是大于被統治階級的,因此無產者的國際聯合也必然失敗。世界社會主義實踐已經表明,正如國家原理所宣示的,被統治階級中的主體是通過民族主義的路線和國家原理的機制來提升自身的階級地位的,而不是通過國際聯合來實現的。但是,也不能否認一定程度上的國際聯合的存在的合理性,結構性的國際聯合(南南合作等。統治階級的國際聯合實際上也是結構性的)將增加被統治階級在國家主體中的重要性,從而服務于國家主體的階級構成。
( 2010年8月31日 )
請依次參考以下博客文章《知識原理》《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國家原理及當代中國國家性質分析》;《經濟的三重根(或經濟學原理)及當代中國經濟分析》;《社會科學學原理》《哲學的三重根或哲學學原理》《社會科學的兩重系統風險及其規避》《傳統社會科學知識體系是某國家主體認識關于社會存在的F()<1的知識體系》;《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學原理》;《當代中國權貴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學或社會科學學》;《馬克思主義學——當代中國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學或社會科學學》。
博客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