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美麗的夢
-------評女作家龍應臺北大演講
龍----應-----臺-----這是一個極其個性的名字。一本《一九四九,大江大海》在亞城中國城(ChinaTown)書店的架上擺了些日子。以前也看過她寫的與兒子安德烈的通信。寫得不錯,很有慈母心情。
文若其人。八月,翻開第一張發紅的日歷,龍應臺受邀來到北京大學演講。
場面轟動,有對聯為證:
上聯:龍應臺大江大海
下聯:易中天小打小鬧
北大的講壇,何其了得!世界上最能砍的李敖講過,名人連戰也講過,美國幾個總統,很多世界級大師講過。但是,敢“斷”龍脈的沒有,敢搭這根敏感神經的也沒有。龍應臺就敢,就能!龍應臺,“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和企圖”,明示其心,娓娓講述美麗島的故事和她的民主自由的夢想。我由衷的歡呼致意,希望這是一個當局言論管制放松的信號,這是一張當局釋放寬容的笑臉!一場雪化,春天真的會來嗎?未必。不來,不僅需要等待,更需要《吶喊》。特別是讓中國人聽到類似龍應臺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柔韌,又長久的有關人性與理性的聲音。
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弦外之音,既不是易中天掛在嘴上的鄧小平理論,也不是龍應臺夢中的美麗島。這是第三種聲音:一個住在美國并將埋在美國的中國人的常識與良知的夢。請不要理解為我替誰說話。(如果那位網友對我的感悟有誤解,我在此先致以歉意,還不夠,就讓我文章在你的視頻里不知不覺地光榮屏蔽。只不過手指一點,我就消失,不留一點痕跡。)
我把前面的對聯改一下:
上聯:一中天大江大海,
下聯:美麗島小打小鬧,
一,民族問題-----一中天大江大海
“飛彈對著臺灣,我還有中國夢嗎?”龍應臺的開場白何其精彩!(猜一猜,有多少人鼓掌。)
問的好!飛彈就是龍應臺說的美麗島上中國夢碎的關鍵。那末我要問一句,中國解除了東南沿海甚至全部國防豈不更好?誰希望如此?是剛剛離開的殖民者?是外海游弋演習的航空母艦的主人嗎?中國曾經被解除武裝的歷史遠嗎?飛彈的存在,絕不是為了剝奪中國人的民生權利,也不是為了奪走中國國土上的和平富裕。飛彈絕不只是島嶼問題,而是大海和大洋的問題;島嶼又那里只是民主富裕問題,分明是列強與中華民族博弈的續集!黃炎子孫,為中國的主權獨立,從來都沒有含糊過,何況今天!遠的不說,從國父孫中山同盟會“驅除韃虜”開始,到國共兩黨抗日救亡,多少血淚流盡,為了那海棠的版圖!趕走了日寇,內戰的狼煙漫卷。蔣公敗走臺灣,澤東雄雞一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國共兩黨的恩怨與本文無關。我要說的是,恰恰是國民黨失去了政權,這些飛彈才客觀上在大東南海域撐起了保護傘。不然,日裔李氏和為錢不顧廉恥又毫無戰略眼光的阿扁,早把美麗島掏空賣盡了。這一點,聽龍應臺演講的北京學子有點冤,自己家為自己家人買了單,家人完全不領情。也難怪,臺灣省下的錢,一半進了軍購貪官的腰包,一半被洋老拐跑。其實,中國人大可不必為飛彈操心。“只使龍城飛將在”,美麗島就成不了日本的殖民地,也不會變成美國的夏威夷。只要沒有外敵的來犯與干擾,飛彈如何會打出去?就是中國現在執政的政兩個政黨都下了臺,這都不是問題。國共兩黨的恩怨纏綿,你爭我奪,爭奪的是執政權或叫管轄權。但中華民族與侵略者那是不共戴天!這,就叫血濃于水!如果還不明白,那是書讀得太多,把簡單的歷史讀復雜了。(美國關于中國的書,尤其是中國歷史書,會怎樣寫,怎樣教?尤其是對朝,對越等等,應該與大陸和臺灣一樣,難以秉筆直書,不偏不倚吧)。
島上部分仁人志士想獨立建國,理念也罷,抄弄也罷,人各有志。但是,別說國民黨與半數以上的臺灣人不同意,就是建,依孤懸之地,豈能立足興邦?到頭來,不過是列強殖民的對象,大國博弈的祭品。同樣,中國任何黨派,無論在哪里執政,也不能違背一個民族的意愿,同意臺灣的主權與中國脫離。即使有人想,也不敢。因為,除了美麗島的夢,還有青藏高原的夢,新疆大漠的夢等等。有時候,我非常慶幸兩岸現狀如此這般。這是中國人的大智慧的最典型的詮釋。這也讓我看到了中國未來一副現代的美麗圖景。第一,在錯綜復雜又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適當保留緩沖地帶,可以為沖突的各方贏得理智決策的時間。這一點,可能美國更需要,因為美國的決策有時間程序問題。第二,對中國海峽兩岸來說是雙贏的格局。臺島可據其獨特的地位,對外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縱橫發展,對內不斷完善國父確立的法律制度,為兩千三百萬人民造福一個美麗家園。第三,共產黨執政了六十年,至今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島嶼如走向成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最好試驗。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發展這塊試驗田,中國人也許會更早找到消滅封建殘余,根除貪污腐敗的有效途徑。看看兩岸的交流和發展,不是前景可期嗎?正所謂一中大江大海是也。第四,不戰而驅人兵。誰說美麗島就不能影響甚至同化全中國?如果美麗島的實踐能贏得全中國人的認同,島嶼完全有理由有條件去帶動和影響整個中華民族。問題是,天將降大任,無世人“勞其筋骨”擔也!哀哉,世道!
古人云,失節事大。民族的事就是大節,失了就是罪人。李登輝比汪精衛如何?“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少年英雄,傾國權貴,一朝失節,千載罵名。
我非常敬重美麗島的英雄,我非常敬仰龍應臺女士。我尤其喜歡余光中這個名字和那首“海棠血淚”的歌。美麗島的英雄,當然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我將為英雄們木魚架沙,白水齋飯,祝他們的名字寫在中華民族文明與進步的史冊,祝美麗島成為中華民族當代文明與進步的偉大搖籃,成為當代中國令人向往的綠色圣地延安!與其說大陸政府希望的美麗島的回歸,不如說中國人民更需要美麗島精神的啟迪。但是,這需要的是中國人的心里放進雄雞的版圖,更有人肩負起民族的大任,前赴后繼。而這一切就是一中的大江大海!美麗島的精神在中華民族的大江大海里,會卷更大的潮。離開了大江大海,背離自己的家園,恐龍將被馴服。看看《馴龍記》吧,那是美國人的理想!
二,民主問題-----美夢難圓永遠難圓
龍應臺的夢是要看“大陸十二億怎樣對待二千三百萬”,要看一個城市,一個社區“怎樣對它的少數,以及怎樣對待精神病人,鰥寡孤獨。。。”。而且,她的價值觀是判斷人類大社區是非的基座。(如果我的表達不對,是我愚鈍。人類會有這樣的充滿自由,民主和幸福的大社區嗎?這與共產主義的烏托邦有何區別?)如果她在與兒子的信中說這些話,我會認為是一個母親對下一代向善的教誨。但是,面對北大的“安德漢”宣講,情況就大大不同了。他們需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結論。面對那些飽受遠大理想折磨的心靈,再多民主自由的畫餅也沒用。民主自由美好嗎,不一定。因為任何民主都是少數對多數實施管理的制度。是制度就有優點和缺點,是制度就必須不斷完善。就拿臺灣來說,政黨的輪換也不能改變少數管制多數的事實。紅衫軍百萬,拿不下阿扁一人。任期到了,必須走人。阿扁可以嘲笑紅杉的民主,卻奈何不了法律制度。古今中外,哪個國家,哪個社會不是如此?大陸的問題,不就是所謂勞動人民當家做主,養出了太多太多的公仆管理人員嗎?可見,用少數與多數來劃分兩岸的人群,說十二億比兩千三百萬,不靠譜,也說明不了什么問題。
人類社會走向哪里,沒人知道,因為圣經只是敘說了一個已經存在的世界,上帝怎樣創造這個世界的故事。人類越來越受自然的法則制裁,同時也越來越被人類自己制定的法律約束。但是不變的種族與貧富的差異將永遠存在。所以任何文明價值的理論基座就不能超越種族和國度,是非的標準就不能回避發展不平衡,貧富永遠存在這些話題。圣經不能,龍應臺也不能。否則,既然民主了,自由了,幸福了,美國造那么多軍火干嗎?在世界各地駐軍干嗎?在伊拉克殺人放火為啥?因為民主的與不民主的制度都需要強大的國家來保護,有了國家的獨立,法律給與的自由才可能追求。
二戰以后,美國逐漸成了世界的主宰。在大國博弈的對局上,美國的回答從未猶豫,那就是先大棒,再療傷。這是民族的生存空間問題,更是一個貧富資源爭奪的問題。難道這是某某黨的事嗎?是民主自由的基座能說明白的嗎?如是,何來的那么多原子彈,導彈氫彈?何來那么多戰爭?
有兩件讓人心痛的事,我又不自覺地提起。一件是美國在科索沃戰爭中炸掉了中國大使館,一件是一架美國軍用飛機無端地落在中國土地。而中國政府對屈辱的容忍令國人驚訝。為什么?國力太差。反過來,要是美國大使館被炸,美國特戰隊早就派出了。要是外國軍用機落上美國領土,美國還不鬧翻天?伊拉克戰爭就是例子。薩達姆不服,結果被美軍從伊拉克地道里挖出來了不是?
美麗島上令人心醉的進步,無關中國全部或部分主權的未來。我的觀點也許有意無意間傷了一些人的心。但是,在中國的半生,我厭了馬克思及其追隨者的“歷史學說。”在美國的半生,我倦了民主與自由的說教。死烤了十年,清醒了一點:不就是國與國的博弈,窮與富的紛爭嗎?把這兩個問題整明白,不就完了嗎。什么階級,什么階段,什么關系,什么唯物,什么唯心,什么大趨勢,什么基座,什么理論太玄。裝門面也不一定非花里胡捎不可。
時勢造英雄,中國現在是等待和培養英雄的時代。中國偉人毛澤東的話,往往是他謙虛的表達。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他的心里話是:英雄,只有英雄,才是促成歷史變革的高手。時代會為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送來這樣的奇才。“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民族,民生全解決,“一撙還淚江月!”(戲說而已)
結束的時候,讓我引用后蜀宋初花蕊夫人(蜀中四才女之一)這樣一首詩:
君王城頭樹降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卸甲,
竟無一個是男兒!
在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我愿我的祖國永遠不會出現詩里敘述的那一幕。于是,我期待,我歡迎,我祝福,中國真的崛起(臺灣做榜樣)。盡管會有代價,盡管我生活的美國及其伙伴不一定高興,甚至還會竭盡全力阻止。
(掃地貧僧----八月十五日與亞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