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學、賴寧—新中國少年永恒的驕傲
導語:本文的觀點和立意有個前提,那就是特指在社會主義大環境里;假如換在資本主義黑色大染缸內,本文就狗屁不如,毫厘不值了。
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普通一兵雷鋒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在有階級和階級斗爭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里,雷鋒孜孜不倦地從毛主席著作里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以使自己的大腦一貫保持高度的清醒,這樣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事業中就可以發出更多的光和熱來。本文以雷鋒開頭,旨在說明一個問題,即只有在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里,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才能形成一種風尚,無私可以做到忘我,甚至甘愿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近日瀏覽網絡世界,無意間看到一篇短文,這就引出了少年英雄劉文學、賴寧。且讓我把該文轉載于此,供大家一閱——
過去的少年英雄受冷落現在的孩子更崇拜姚明
“賴寧”躲在公園僻靜處做撲火狀;“劉文學”大義凜然地立著,身上卻被孩子噴涂了“劉文學是誰”的字樣。這些“少年英雄”如今已淡出孩子們的視線,英雄塑像甚至成了孩童嬉鬧的對象。
九成小學生不識賴寧
昨日上午11時50分,兒童公園。正值放學時間,不少小學生在公園內玩耍,扎堆玩水、做游戲,公園內兩尊塑像靜靜站在一邊,被喧囂拋棄。
“賴寧”是1990年立的,石碑簡介配著領導題詞,不能說不大氣,但塑像前已長出荒草。“劉文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式雕塑,沒有簡介說明,被調皮的孩子涂鴉“劉文學是誰”。
“這兩尊塑像基本成了擺設,孩子們在上面涂字、攀爬。”公園一管理員說,這些英雄人物離現在的孩子們太遙遠了。
在記者對近20名一至五年級的小學生詢問后,知道“賴寧”和“劉文學”的僅有兩人,均為五年級,但也只是從父輩那里得來的粗淺了解。九成孩子根本沒聽過他們的名字,并稱教科書中沒做介紹,老師也沒提起過。
小學生“英雄觀”更豐富
記者告訴孩子們,劉文學為維護公社財產被地主分子殺害,大多數小學生反問“公社”是什么。“這些人好老了,我們完全不了解那時發生的事,為什么要把他們當英雄?”學生這樣認為。
而在他們心目中,英雄的形象更豐富,現實中的姚明、楊利偉、成龍等名人,甚至虛擬動畫片中的陀螺戰士都是英雄的化身,甚至自己身邊有閃光點的同學也能成為他們推崇的英雄。
“賴寧、劉文學、草原小姐妹這類少年英雄曾影響了我們這代人一生,但現在不得不承認,這些人物是某段特定時期所推出的,有太強的歷史背景。”共青團西安市委學少部部長柴艷榮說,“以前奉行的是一種‘精英教育’,總要樹一個難以企及的榜樣,給學生灌輸要做最優秀、最棒的。但現在我們提倡的是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較,今年比去年有長進,這就是你的成功。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誰說普通孩子不能成為英雄?”本報記者 陳櫻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偶像。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如今很豐富,貼近生活、能真正“觸摸”到的人物更容易被他們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講,賴寧、劉文學等上世紀的英雄的宣傳應跟上
上面這篇文章從一個側面清晰地告訴我們,那種把學校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的不足僅僅歸咎于所謂的“教育(學)體制”是很不全面的,有失公允的,甚至是一種奇談怪論,似乎在為什么開脫責任,在偷偷摸摸地把少年群體引往走向唯利是圖金錢至上的狹窄小道。
“英雄塑像甚至成了孩童嬉鬧的對象”,——誰之責任?誰該對此負責?正是我們的教育部門采信了不該對孩童們進行所謂的“仇恨教育”的極端錯誤的觀點,才使孩童發出了“劉文學是誰”的疑問,連劉文學是誰都不知道的特色中國的孩童們,又怎么會真正地知道新中國是怎么來的呢?這就是當今特色派培養特色時代少年兒童的妙招絕活,如此地看來,修正主義必后繼有人了。
賴寧的塑像前已長出荒草,李文學塑像被調皮的孩子涂鴉,而公園管理原則說,這些英雄人物離現在的孩子們太遙遠了。——什么邏輯?文革離現在不算遙遠么?為什么有人還念念不忘,即使是文革在早已被判了“死刑”之后,仍然花那么大的力氣批了又批,咒了又咒,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控訴之;而究其原因,當然是為了抹殺當年學校教育中的革命傳統教育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在他們看來,孩子們應當成為小綿羊,成為一種自私自利的低級動物,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將來對“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任意地擺布了。俗話說得好,三歲知八十,可見精英們是深喑此道的,用心也確實是良苦的。
九成的孩子根本沒聽過英雄名字,教科書中沒做介紹,老師也沒有提起過。——這該批評老師呢,還是該批判教科書“沒做介紹”?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誰說普通孩子不能成為英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偶像。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如今很豐富,貼近生活、能真正“觸摸”到的人物更容易被他們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講,賴寧、劉文學等上世紀的英雄的宣傳應跟上。”——的確如此,“誰說普通孩子不能成為英雄?”反問得好!劉文學犧牲前從沒有過說他是“超凡”少年的報道見諸報端,足證他本來就是一個“普通孩子”,與千千萬萬普通的孩子一模一樣,但他為了保護集體的利益,與階級敵人奮力地搏斗,光榮地犧牲了,成為了新中國第一個少年英雄。這同當時的學校教育是分不開的,也是他本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的充分體現。精英專家不是在這樣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嗎?可見孩子們是需要對他們進行好好的教育的,你教育什么,孩子們就接受什么,你向他們的頭腦里灌輸讀書是為了將來找一個好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大人們所做的事情你們孩子用不著管,只要把書讀好就萬事大吉了。精英們的教育思想是在危害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
劉文學為維護公社財產被地主分子殺害,大多數小學生反問“公社”是什么。“這些人好老了,我們完全不了解那時發生的事,為什么要把他們當英雄?”學生這樣認為。
而在他們心目中,英雄的形象更豐富,現實中的姚明、楊利偉、成龍等名人,甚至虛擬動畫片中的陀螺戰士都是英雄的化身,甚至自己身邊有閃光點的同學也能成為他們推崇的英雄。
小學生反問“公社”是什么,“為什么要把(劉文學)他們當英雄?”——大多數小學生問得好,好極了。難道人民公社是“罪惡”的組織形式嗎?即便是,我們不是也在提起真正罪惡的日本帝國主義么?有意地掩蓋和隱瞞曾經的歷史,或者肆意歪曲曾經的歷史,這是改開精英專家們的特長,也是險惡用心的大暴露。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里有一首詩歌,就公然地將新中國的發展起點定在了改革開放上,這是極其有趣又極其令人惡心的一件事情。篡改歷史走到了這一步,我們不得不懷疑特色社會主義到底是不是我們所向往的社會主義,我們又不得不像魯迅那樣發出“救救孩子”的聲音了。
再來談談何謂“英雄”的問題。詞典的解釋是:智勇過人的人;為人民利益英勇獻身、令人敬佩的人;具有英雄品質的(人)。孩子們把姚明楊利偉成龍看作是英雄,我不加任何的評論,在總體上我自然是十分肯定他們的,特別是楊利偉,上太空“旅游”應該不是很輕松愉快的事情,沒有犧牲精神斷然不會(敢)首航太空。但這種上太空的幾率微乎甚微,再說姚明成龍吧,他們成就卓著,但能企及者又能有幾何?孩子們將他們當做偶像可以,看作英雄也無不可,然更重要的卻是要引導孩子們回到“現實”中來,別一天到晚地做大夢,沉醉于追明星和一心想著將來也能出大名。我們的教育專家們如果忘記了解釋“為什么要把(劉文學、賴寧)他們當英雄”的重要課題,這就不僅僅是一般的失職,而是莫大的過錯,甚至是罪錯了。如果是有意地拋棄英雄,那就是歷史的罪人。國學大師的徒弟現在幾乎天天在廣播里教育開導孩子們及他們的家長們,但在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度里,光榮的革命傳統應當是遠勝于孔子教誨的,沒有一代代英雄人物們的奮斗,何來這今日盛世?劉文學、賴寧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他們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他們不愧為已經過去了的但并不遙遠的現實中當之無愧的小英雄,理當成為孩子們繼續學習的榜樣。忘記了給孩子們補上這一課,將是民族精神墮落的開始,修正主義登堂入室的起點。
我認為,在改革教育體制的同時,必須重新審定教材,這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把已被精英專家們刪除了的好課文請回課本,這才是當務之急。而且,在民族矛盾又一次凸顯的時候,我們需要培養小老虎,而不是小綿羊,只知道享受不懂得付出的下一代注定是沒有出息的,不理解不知道劉文學、賴寧是英雄的尷尬,決不能再持續下去了。
謹以此文表達對劉文學、賴寧的追思與緬懷之情。
劉文學、賴寧是新中國少年永恒的驕傲。
劉文學、賴寧永垂不朽!
2010.8.19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