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詢歷史:法國工人運動
刑天
·
2010-08-17
·
來源:烏有之鄉
探詢歷史:法國工人運動
文/刑天
讓我們再次回顧十九世紀的工人革命運動,把英國的工人階級撇開不說,他們放棄革命的理由已經闡述了,因為他們被收買了,這很好理解。實際上,在十九世紀,法國工人階級是歐洲的主角,從反封建專制的斗爭開始,法國工人階級就展現了他們斗爭的不妥協性,可以說在爭取解放的斗爭中,法國工人階級碧血橫飛,犧牲壯烈,巴黎公社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縱觀歷史,我們最有理由相信,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在法國成立,如果真的這樣,一切都如馬克思的預言相符合:發達國家首先進入社會主義。法國一旦出現這樣的結局,那么,我們對馬克思理論的信念絕不會動搖了,修正主義也就失去了土壤。可為什么會出現戲劇性的轉變?為什么法國的工人運動就停止不前了?
我們來仔細分析法國工人運動的特點,我們知道,法國工人階級運動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史詩,革命斗爭的激烈程度在歐洲是首屈一指的。這是不是說明法國工人階級的思想覺悟就是最高的呢?從歷史的角度來判斷,并不是這樣。法國工人階級斗爭意志之所以如此頑強,與其說是由于他們的思想覺悟,還不如說是他們的民族性格造成的。我們知道,法蘭西民族是一個驍勇豪放,崇尚武力的民族,單從他們的民族文化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法國的劍術和踢打術馳名歐洲,在很多文學作品里,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的這種性格,比如在《三劍客》里面的達達尼安,《八十天環游地球》里面的路路通,都屬于這種類型,勇猛,浪漫,充滿激情,可就是不沉著。這種性格形成的原因,這里就不探討了。法國能在歐洲大陸橫行幾百年,階級斗爭表現得如此激烈,和他們這種性格不可能沒有關系,在大革命時期,保王黨和共和黨人的口號都是“決不寬大,決不饒恕” ,所以,斷頭臺不僅是法國革命的產物,還是民族性格的產物。
怎樣判斷工人階級的思想覺悟性呢? 看這個階級的紀律性,和他們對資本剝削的認識程度。這種覺悟性是怎樣產生的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資本造就的。我們要知道,工人階級的紀律性是資產階級鍛造出來的,因為隨著資本的集中,生產規模的擴大,機器的廣泛使用,這不僅需要工人高度集中,還需要遵守嚴格的工作紀律,因為能使資本的使用得以節約,利潤率提高。這種工作條件會讓工人階級清楚認識到:他們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是根本相對立的。凡是在大型工廠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基層工人和管理層的對立情緒大都很嚴重。
再回頭看看當時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雖然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可是它和英國的資本主義完全不同,英國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主要建立在大工業基礎上,資本規模巨大,生產高度集中。法國的工業基礎主要是手工業,資本規模小,工人分散,這種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帶較濃小資產階級的意識,而小資階級的意識,大家都知道,容易感情用事,做事偏激,往往表現出極端的狂熱情緒。
因而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法國工人的革命情緒如此激昂,并不是出于思想覺悟,而是出于民族性格加上小資產階級性的狂熱性。而正因為后者:他們沒有建立一個類似于布爾什維克那樣的政黨——有紀律的政黨。
不過,如果我們能把當時的法國和歐洲各國徹底隔離,觀察階級斗爭的進程,那么法國工人階級也許最終還是會獲勝,因為資本規模的擴大和集中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規律,與此相伴隨的必然是工人階級的團結和覺悟的提高,最后,社會主義的旗幟會在巴黎飄揚。
堅強的戰士刑天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iwaifeihong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