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前后的中國是個什么樣的中國?
1893年前后的中國是個苦難、苦悶、苦痛的中國。
從1830年到1900年的70年里,外國資本主義為了滿足本國資本擴張的需求,通過貿易侵略和軍事侵略相結合的方式,野蠻掠奪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財富,強力改變中國的政治局勢和社會局勢。外國資本主義要么采用直接地軍事進攻和武力恫嚇的手段,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直接掠奪土地、人口、原料、市場;要么采用間接地干涉中國內政的手段,操縱清政府出賣主權、產權、貿易權,間接掠奪財富。盡管手段有差別,但是性質和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極力維護其在中國的經濟利益、極力壓制中國人民的反抗、極力阻止中國的獨立統一和強大。采用兩種手段,一種戰爭的一種和平的,是外國資本主義利用清政府從中國身上抽血的上乘策略,符合孫子兵法的奇正之道。被洋人的堅船利炮嚇暈或被洋人的奇技淫巧驚呆的清政府,慢慢地被外國資本主義馴化為賣國工具。就是因為這個賣國工具,1901年的辛丑條約使中國的外部局勢滑到了深淵的最低點。
1901年到1920年的20年里,雖然辛亥革命埋葬了清政府,但是因著洋務運動而慢慢壯大起來的新軍閥卻投機和利用革命建立了北洋政府。新軍閥們繼承老洋務派們“師夷長技”和“東南互?!钡倪z風,不僅與外國資本主義的關系更加密切,而且很自然地走向了割據對立。這些割據的軍閥表面上贊成共和制度實際卻視之為政治工具,隨意把玩以滿足自己的政治需要。外國列強從此又多了一個通過樹立區域傀儡和支持軍閥互斗來謀取各種利益的新手段,北洋政府下的各路軍閥們成為更讓中國人民受罪的賣國工具。就是因為這些賣國工具,新的軍閥混戰加上新的外國侵略在1920年的時候使中國的內部局勢滑到了深淵的最低點。
從黑暗的統一變成了戰亂的分裂,從專制的腐朽變成了共和的痿弱,從被一個賣國工具統治出賣到被多個賣國工具統治出賣,從外局的最低點突進到了內局的最低點。不變革是苦難,變革了還是苦難;變革前是凌辱,變革后還是凌辱。1893年前后的中國就是這樣。
中國人民一直在反抗,卻每每陷于滅頂之敗。鴉片戰爭失敗、太平天國失敗、中法戰爭失敗、中日戰爭失敗、義和團失敗、戊戌變法失敗、庚子戰爭失敗、辛亥革命失敗、二次革命失敗、護國運動失敗、護法運動失敗。一切抗爭和沖擊全是失敗,讓人垂頭喪氣,讓人漸漸麻木,讓人從悲憤中躍起再懷著悲憤死去。1893年前后的中國就是這樣。
失敗了的人們只能屈辱地繼續忍受,農民在農村的田地里忍受、工人在城市的工廠里忍受、學子在迷茫的書冊里忍受,他們嘆息著喘息著,任憑熱血伴著淚水狂奔也看不到任何希望,看不到自己生存下去的希望,看不到國家振奮起來的希望。1893年前后的中國就是這樣。
誰也沒有辦法,誰也沒有自信,誰也沒有底氣認真地起“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念頭,誰也不知道往后的國家怎么樣,往后的自己怎么樣,國家就是那么渾渾噩噩的過,自己就是那么噩噩渾渾的過。1893年前后的中國就是這樣。
1893年前后的中國,中華民族的嚴重危機,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社會的動蕩戰亂,交織重疊在一起。一個急需拯救卻回天乏術的國家猶如一個惡魔罩身的病人,在徹底消逝的沉淪絕望和起死回生的一線希冀中等待著歷史之神的最后決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