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的情緒在這里交匯
今天下午,頂著烈日急急趕去如夢軒,汗流夾背,全身的血熱得就快要沸騰了。為什么要趕去如夢軒?因為如夢軒要舉行楊道遠的回憶錄《奉獻》的首發式。
四十多年前,是熱血沸騰的年代,楊道遠曾經是武漢學生造反組織鋼二司的一號頭頭,一個膾炙人口的人物,一個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為了擁護毛澤東思想革命路線,坐了近三十年監獄,至今連生活費很少,然而信念堅定始終如一的人。我是去年認識楊道遠夫妻的,僅就一二次接觸,感覺楊道遠是一位很單純、厚道、樸實的人。他對當時社會領袖的忠誠,僅就忠誠而言,令人感慨,令人想起中國那種古樸的風范,忠君的熱腸。忠誠是人性中的一種美德。德之美矣,感召眾者。同我一樣,頂著烈日急急趕去如夢軒的,還有當年武漢地區幾乎所有造反組織活著的首要頭頭。所以讓我在七月流火的這個下午,有幸見到了這么多當年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這些曇花一現曾經精彩過的人們,至今依然談笑風生,記憶流暢,回想起那個***燃燒的歲月……望著他們,轉眼都已成白頭翁的他們,我禁不住慨嘆歲月的無常:昨日少年今白頭,這些昨日的少年啊!……
大約六點鐘活動結束,大家一起去到小魚兒進餐。竟然是楊道遠夫婦做東,置下四桌酒席。我自然更加感慨!
小魚兒餐廳里食客滿座,我們旁邊有幾桌清一色的男客,全是年輕人,估計是70后80后90后的吧。他們進酒勸酒十分熱鬧。不一會他們全體高歌,唱的全是軍旅歌曲。個個精神抖擻嗓門洪亮。相形之下我們這些昨日的少年,就黯然失色了。我們注視著生龍活虎的他們,感覺到他們青春的氣息揚溢到天宇,竄入我們的毛孔。有人鼓掌,有人不禁脫口而出,他們就像我們青春年少的時候……我們贊許的目光也將他們感染,這些年輕人對我們揮手,吳焱金大哥對他們說,我曾經是軍人。啊他們中的一個人激動了,就跑過來跟吳大哥進酒,說他是中央警衛團的。有人指著楊道遠說這曾經是鋼二司的楊司令。這下他們更加激動,有人叫著:“老革命,來一個!”
這下,我們這些昨日的少年也激動了,原新武船聯司的一號頭頭林子忠不由站起身指揮我們唱歌,于是我們一起高歌《團結就是力量》。這邊唱來那邊和,他們的一位退伍的營長打著拍子,當他們唱起“十八歲,十八歲,我參軍到部隊……”,林子忠搖頭說:“唉,我們唱不贏他們了!”
接下來我們就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東方紅》等歌曲。他們都會,跟著合唱。一曲曲終了,他們仍不依不饒地呼叫著:“老革命,來一個!”
彭祖龍要林子忠唱一個他們不會唱的歌,就此結束。林子忠唱《老司機》,估計他們全都不會,但他們很禮貌地傾聽。那位退伍的營長激動地對我們說,大意是:我已退伍了,我的部下來看我。不管我們人在哪里,我們為國家人民的美好生活,單位的安寧,為了所有人的明天,我們要站好崗……
時間不早了,我們再唱《團結就是力量》,大家紛紛起身,往外走去。一曲終了,人亦散去。我們不再認識他們,他們也不再認識我們。留下彩燈閃爍,華光長明。
歷史似長河流水,熱血的沸騰的人們,那些為國家為中華民族美好生活曾經忘我奮斗的人們,悄無聲息地退潮了,昨日的少年已經成為文革老人。今日的少年走來了,同樣是懷著為國家為中華民族美好生活的信念,他們的熱忱,絲毫不亞于當年的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中華民族,永遠的熱血沸騰。后浪緊接著前浪,永不停息。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今晚唱歌很興奮,也很感慨,是以為記。
馮森 2010.7.29.深夜 于漢陽寓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