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搖籃》觀后感
http://qun.51.com/amo2517398/topic.php?pid=3277
《紅色搖籃》已在中央一臺黃金時間播放完了,它填補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一段空白,值得慶幸。
這段空白,為《長征》、《延安頌》、《解放》無法替代。所謂空白,系指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圍剿”時期,黨內路線分歧的真實情況。長期空白的原因,或許在作品如何處理當時一些中央領導人的錯誤——這些領導人,都曾經為中國革命做出貢獻。現在說到建國以后,只有毛澤東一人錯誤,只有他天天整人,胡作非為。這種歷史判斷,出自一種政治偏見和政治需要。在《紅色搖籃》的時期,倒是只有毛澤東一人正確,別的同志整他了;其他同志的正確,只是因為擁護毛澤東。
王明、博古諸人進入中共中央領導層。這些剛從蘇聯回來的青年海龜,大抵為干事、秘書一類,因為讀過馬列本本自命不凡。一俟上臺,遂成王明路線。
周恩來與朱德,都是留過洋,受過正宗馬克思主義熏陶的共產黨人,他們和王明之流的區別在于,沒有食洋不化。他們在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中,親身感受到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的真理性,從而自覺以服從真理為己任,心悅誠服地擁戴毛澤東為自己的導師,革命的領袖。
相當長一個時期以來,洋人的臉色、洋人的態度,一直是讓許多中國人忐忑不安的重要因素,“外國人說話了”,這簡直就成了權威、成了命令。在長期的媚外宣傳鼓動下,外國的一切都是優越的,凡事只要沾上一個“外”字,立馬身價暴漲,大到工作崗位、學歷資格,小到住宅樓、商品品牌,只要有“外”的痕跡就超凡脫俗、非等閑了。
立三路線主張進攻大城市。打武漢,朱毛不贊成。彭德懷半贊成,轉攻長沙,深陷重圍,由朱毛救出。現在王明中央復令攻贛州,蘇區中央局成員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堅決執行,毛保留意見,最高領導人周恩來勸毛“休息”。所謂休息,就是調離軍隊。彭德懷三軍團歷時33天,城未攻克,損兵3000,腹背守敵。項英代表中央局請毛出山。毛力主攻漳州而解贛州之圍。待漳州攻下,軍民歡騰,中央仍指示,“主要危險”是毛的機會主義,要大批特批直到組織處理。以至項英為難:贛州失敗叫正確路線,漳州勝利叫錯誤路線,怎么批判呢?
來自上海洋房的瞎指揮,使前線將帥無所措手足。所以能夠瞎指揮,靠“共產國際”的洋教條。他們不做實際工作,不接觸工人、農民。卻要指手劃腳,到處發號施令。
建國后的政治運動,屢屢發生整錯人、整過頭的事情。我們雖然不愿它出現,但畢竟出現了!我們應當從中吸取教訓,實事求是的分析原因總括這些政治運動。不應該感情用事,更不應該夸大和造謠,進行中傷!
挨整,整錯了,整過了,有委屈。毛在蘇區挨整,作為黨的締造者被開除黨籍,作為紅軍的締造者被剝奪軍事指揮權,打了勝仗成為錯誤路線,作為根據地的締造者被趕到山上“休息”,享用他的成果,又整他,他沒有委屈?他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身份為伍豪叛徒事寫文辯誣,王明一派只想發點小廣告了事,反指毛“沒有資格”,他沒有委屈?三個兒子遠在國民黨盤踞的上海,賀子珍生一女,沒有見面即丟失,他沒有委屈?
喜歡在毛澤東身上挑毛病的人,稱他領導的革命是“農民造反”,他是“封建帝王”、“民粹主義”、“獨裁專制”云云。但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無故加罪、以功為過,如果毛澤東不是徹底而忠誠的共產黨人,則可能(一)不革命了,甚至鬧到誰給錢多、給官大,就跟著誰干,百姓死活一概不問,賣黨賣國在所不惜;(二)不跟著當時的中央干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地,走人,換個地方革命,再立一個共產黨;(三)造反了,以毛在軍中威望,收拾幾個忝居中央高位、在頭上撒尿的娃娃,不過舉手之勞。
但是毛沒有。他在黨的會議上公開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一方面又服從中央的、多數通過的錯誤決議。他在被迫“休息”的日子里,既不從此逍遙、頤養天年,勝敗與我無關,更不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靠指責別人的錯誤度日,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繼續為黨工作,一俟復出,立即投入戰斗。
延安整風,毛領導清算王明路線,算的是黨的勝敗進退和民族興亡的大賬,不算個人的小賬。對犯錯誤的同志,也要求不過分追究個人責任,而著重分析歷史環境。
在黨的歷史上,功勞之大,委屈之大,遵守紀律,顧全大局,毛澤東是第一人。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毛也是第一人。
曾有一則報道:粉碎“四人幫”后的1977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的女兒羅點點和母親去北京秦城監獄,接羅瑞卿回家。車到金水橋,羅瑞卿讓司機把車開到天安門毛主席像前。衣衫不整、一臉卷容的羅瑞卿拖著殘腿下車后,兩腿立正,雙眼凝視著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神情肅穆的舉起了右手,當他的手緩緩抬起后,突然意識到此時的他雖身穿綠色的破舊軍裝,但卻無領章、帽徽。放下右手后,羅瑞卿雙腿并攏,向著毛主席的畫像三鞠躬,當他抬起頭時,無聲的淚水順著他的臉頰淌下。羅點點大惑不解?非常激動而又生氣地質問她的爸爸:就是這個人讓你蒙受十多年的冤屈,就是這個人讓你蹲進了秦城監獄,你人還沒有到家,卻還對他這么虔誠?你應該恨他!羅瑞卿不等女兒說完,立刻大聲憤怒地說:你小孩子懂什么?你有什么資格這么說?這是女兒長這么大羅瑞卿第一次對她發這么大的火,特別是在羅瑞卿入獄后一家人剛剛團聚的此時,羅點點驚愕的不知所措,她委屈的哭了。回到家中,羅瑞卿第一件事是在家中為毛主席設立了靈堂,臂上帶上了黑紗。應該是釋放回家的喜悅心情依然沒有被毛主席逝世哀痛的心情所取代。他對女兒講:毛主席對中國人民、對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奉獻了他的一生,生前身后什么也沒有留下,他是一個最偉大的人、最無私的人。雖說他發動文化大革命,我們受到了沖擊,但他的出發點沒有錯,他的良苦用心是好的,就向一個父親為了一個家做錯了事,做兒子的能怪罪他的父親嗎?羅點點聽后,并不十分理解,懷著一種復雜矛盾的心理,在日后的生活里,觀察著父親、觀察著紛雜的社會,漸漸地由不理解到理解。(可能有人會說,這就是愚忠,絕對應該反對,將軍也不應該這樣做。)可事實就是:我們的將軍就是這樣的理解,就是這樣的坦蕩,不僅他們這一代這樣,他們的下一代對開國領袖毛主席百分之九十也是這樣理解,這樣看待。這是什么?這就是領袖的人格魅力!這就是不朽的中華魂!!!
我在過去歷次政治運動中,也是挨過整的人,正風中被劃成老右,撤消黨內外一切職務,下放勞動。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了"走資派",,被造反派,批斗、帶高帽、游街、罰跪、搞"噴氣式"等等,無所不用其極,整得死去活來,劉少奇還沒有打倒,我就被打倒并被開除了黨籍。監督勞動了幾年,真是不堪回首。但我對毛主席沒有怨恨,只有懷念,沒有動搖過信念,……始終堅信毛主席!
可能有人說,這是個人崇拜,是封建殘余。那就更荒誕了,綜觀世界各國,個人崇拜還少嗎?最普遍的就是明星崇拜。因此,不能夠簡單的下結論。文革中,有人別有用心的對毛澤東思想進行了庸俗化的宣傳,并沒有增多人們對毛的崇拜。相反由于極度的個人崇拜,造成了很大損失,這個教訓值得記取。但是不等于說毛的威信是宣傳的結果,也不等于人民把毛當作神,而是對領袖的熱愛。有一個老軍人接受西方記者采訪時,記者問他:毛主席對于你們是不是有象神一樣的崇拜心理?他回答說:“怎么會呢?他是我們的領袖,是我們最親的人,老百姓都有心里話都想和他說。怎么會當作神呢?”什么“走下神壇”的毛澤東,簡直是扯淡。老百姓心中有一桿稱,他們想念毛主席啊!毛主席已經走入人民群眾的心中。怎么能說是個人崇拜!
歷史在井岡山時期就已經把毛澤東變成了一種主義的象征,一種文化的標記。這和個人崇拜完全是兩碼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