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會主義生產如何戰勝資本主義
小社會主義的根本點在于它的生產資本和利潤的無產階級的階級占有形式,它不同于資本主義的資本家個人占有形式,也不同于以色列集體農莊的集體占有形式。也不同于一般的社會主義的農村的集體占有形式。它的基本表現就是,能夠及時把經濟利潤擴大到小社會主義生產的發展中去,以求盡快的以生產方式的自身發展引起自身的性質變化而改變社會制度,這是最基本的制度改變途徑,在對付所謂文明資本主義,所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上,應當是不可取代的手段之一,有時可以說是唯一的,正確的手段。它的發展生產的方法,不同于南街村,也不同于華西村的迅速的使自己成為千萬元村,億萬元村,使自己成為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榜樣、樣板,成為少數集體在特殊環境中可以實現,而多數集體而事實上永遠難以企及的美好夢想。它的發展形式的基點,在于他的發展生產的基本目的,不是讓自己單位的生產參加者生活富裕之后,永遠在競爭的程途中,永遠聚集財富,實現集體的百萬富翁或千萬富翁夢想,而在自己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以后,就迅速的從思想上轉向無產階級,去承擔無產階級應承擔的歷史史命。其主要表現就在于,要說服全體生產成員,明白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的道理,及時的把生產中獲得的生產利潤,反饋到整個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那兒去。當然這種反饋不是救苦救難不是扶貧,而是幫助別人建立新的小社會主義生產,去最終戰勝資本主義。比如說,你這個小社會主義生產是以十萬元起步,兩年后除了所有費用和必要的發展需要外,除了必要的提高生產者的生活水平外,還有二十萬元的贏利,你就應當把這二十萬再投給愿意搞小社會主義生產的但缺少資金的人們那兒,幫助他們發展,告訴他們你的經驗,供他們參考,不要讓他們完全按你的路子走,也不要包辦他們。這個資金可以無償資助,但要求他們發展起來后有能力時,也應當扶助起其它的小社會主義生產來。也可以以無息借款的形式借給他們,等他們有能力還款時,不是收回自己的金庫,而是再去扶助新的小社會主義生產。一句話,小社會主義生產的組織者參加者不是為了僅僅使自己過上好日子,不是為了自己和小集體過上桃源般的與世隔絕的生活,而是為了用社會主義精神改造社會,以求最終以社會主義制度代替或戰勝資本主義制度。如此下去,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不上幾十年,則社會主義事業的基石,必會自然而然的確立起來。
小社會主義生產中一定要發揚白求恩式的國際主義精神,一定要反對修正主義分子鼓吹的“三和一少”的理論,必須讓大家真正明白全世界無產階級必須聯合起來的道理和正確方法。必須發揚,紅軍長征途中有一條破被子也要和窮鄉親們共用的精神。必須發揚毛澤東時代對亞非拉等第三世界的國家和人民進行無私援助的精神。這樣才能很快的將社會主義的基業發展起來。才能最終的取代和戰勝資本主義。
小社會主義生產必須以這樣的發展方式,才能最終的較快的戰勝資本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根本途徑就是無產階級要成功的領導生產,正確的及時的分配生產利潤到無產階級整個隊伍中去。這種扶助其它小社會主義生產的方式,是社會主義生產利潤分配中的一項最基本最必要的內容。還有一點,就是在扶助其它小社會主義生產時,一定要善于發現其它地方群眾中產生的自愿犧牲自己利益為大家辦事的領導人才。這樣的人才,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和培養。在已經建立起來的小社會主義生產中,也要注意用更優秀人才替換老領導者的工作必須要落到實處。老的領導人才應當自覺的象張思德那樣做到能上能下,可以當班長也能當戰士。可以幾上幾下,以求培養出群眾信得過的好的年青的領路人來。已有的小社會主義生產單位還有責任為新的小社會主義生產單位培養合格的組織人才和領導人才。
在人民群眾中一定蘊藏著千千萬萬勝任小社會主義生產的領導人才,大公無私人才。那種認為,當領導當干部沒有好處,沒有人干的思想和認識,都是修正主義分子忽悠老百姓,為自己的自私自利行為詭辯的無恥讕言。
這里無疑問的就是要求小社會主義生產的組織者的大公無私精神,從而帶動起全體生產者向無產階級轉變的自覺性自愿性,這是小社會主義成功的關鍵。在達到這樣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境界的過程中,批評和自我批評精神是必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手段在小社會主義生產內部的合理的應用,也是必須的,不可或缺的。沒有毛主席為我們留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寶貴財富的成功應用,用小社會主義生產的方式戰勝資本主義也是不可能實現的。那種求穩怕亂的不敢在自己隊伍內部先行實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珍貴手段的想法是根本錯誤的。是絕對抵抗不了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和演變手段的。不要以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手段只是對付社會主義的敵人的,它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方面,也同樣有著不可替代的偉大作用。
這種發展小社會主義生產的途徑和方法,對于今天的能一定能力的中國左派來說,應當是最迫切的任務和工作。上哪兒去發展,應當上農村去,甚至可以到大沙漠中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