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的滅族屠殺與大漢奸尚可喜的廣州屠城(轉載)
對于清初的嶺南歷史發展來說,平南王尚可喜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尚可喜,字元吉,號 震陽,生于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原籍山西洪洞,后徙遼左海州衛,為明遼東廣鹿島副將。 天聰八年(1634),因受東江總兵沈世魁之加害而被迫降后金。后伐朝鮮,擊李自成,至順治六 年(1649)五月改封平南王,受命征廣東。從1650年入駐廣州到1876年病逝,尚氏控制嶺南政 壇20余年。作為清朝的降將,他一方面執行著滿人統一中國的使命,忠于職守;另一方面,特殊 的“故明情結”,又使他在戰爭中對舊王朝遺民的屠殺,懷有幾乎令人無法置信的觸痛和負罪感。
尚可喜是清初冊封的重要藩王之一。對滿清王朝的建立,也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學術界 對于該人物的研究,卻較少涉及。這大概與史料的相對不足,有一定的關系。1959年由中華書 局出版的《三十三種清代傳記綜合引得》,僅有三處提及了尚可喜。20世紀50年代,臺灣楚公 先生在文章中講述了“三藩之亂”中的尚氏家族內部的矛盾斗爭及災難(楚公:《檀度庵吊古》, 《中央日報》(臺灣),1959:2:2-7,也引用了一定的地方史料。90年劉鳳云女士著《清代三 藩研究》一書,對該人物也有提及,認為“尚可喜矢志報國、忠于朝廷的明朗態度,不能不使人感 動?!?劉風云:《清代三藩研究》第203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版)90年代后期, 蔡鴻生先生在《清初嶺南佛門事略》一書中,也進行了一些有關人物方面的研究,認為“尚可喜 佞佛”。(蔡鴻生:《清初嶺南佛門事略》第32頁,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伴隨著 近年來—些地方史料的日漸增多,特別是其本人親筆信的公諸于世,對于該人物的研究,可以進 一步深入。本文選擇從心理分析入手,有利于與當時社會的諸多現象發生聯系,也便于為清初 歷史研究,提供有用的參照。
尚可喜被冊封為平南王,發生于順治六年,即1649年,此后,便受命帶領清兵南征廣東。次 年二月,清軍攻至廣州城下,開始了長達九個月的圍城攻堅。至十一月,廣州城破。隨即就發生 了對嶺南歷史發展和對尚可喜本人來說都影響深遠的大屠殺事件—— —廣州“庚寅之劫”。 據清代官方史載,這場屠城,斬“兵民萬余”,又“追剿余眾至海濱,溺死者無算”。(周駿富 輯,《清代傳記叢刊》卷78之18,臺灣明文書局,1986年版)
在廣東地方文獻《廣州城坊志》中, 轉引了方恒泰《橡坪詩話》的記載,亦曰:“……城前后左右四十里,盡行屠戮,死者六十余萬人。 相傳城中人士竄伏六脈渠約六七千人,適天雨,瀆溺幾盡,其所存僅二人,雙門底劉中山其一 也?!薄爸褂衅呷硕闳氪竽祥T甕城關帝廟神像腹中,得免誅戮?!?黃佛頤:《廣州城坊志》226頁, 221頁,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這場劫難無疑是令人震驚的,但也為我們考察平南王 的心態變化,提供了參照。
近年來翻譯出版的一些外籍人的筆記,也涉及到了這次屠城的一些基本史料,在此引出。 當時在華的意大利籍耶酥會士衛匡國(Martin Martini,1614~1661),寫有《韃靼戰紀》一書,對廣州屠城的慘烈狀,記述曰:“大屠殺從11月24日一直進行到12月5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一 律殘酷地殺死,他們不說別的,只說:‘殺!殺死這些反叛的蠻子!'但韃靼人饒恕了一些炮手以 保留技術為自己服務,又饒恕了一些強壯的男人,為他們運送從城里搶到的東西。最后,在12 月6日發出布告,禁止燒殺搶掠。除去攻城期間死掉的人以外,他們已經屠殺了十萬人?!?(杜文凱:《清代西人見聞錄》53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年6月版)
荷蘭使臣約翰·紐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聯合省的東印度公司出師中國韃靼大汗皇 帝朝廷》一書中亦記述到:“韃靼全軍入城之后,全城頓時是一片凄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 搶走—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兒童和老人哭聲震天;從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處街道 所聽到的,全是拷打、殺戮反叛蠻子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殺、劫掠;凡有足夠財力者,都不 惜代價以贖命,然后逃脫這些慘無人道的屠夫之手。”(司徒琳著,李榮慶等譯《南明史》131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這些當時在粵的外籍人的記述,更可能是依據自己的真實觀 察,記述了廣州城發生的事。均表明,震懾反叛(1646年清兵已經首次攻陷廣州)的屠城行動持 續了一段時間。
歲月的淚水可以沖洗斑斑血跡,卻沖不走彎刀下的罪惡和慘呼的冤魂....
在岳飛被否定的辮子戲時代,漢奸神社必然開張(出賣祖宗的漢奸奴才尚賊可喜在廣州犯下滔天大罪!對廣州進行了十二天的瘋狂大屠殺,至少70萬無辜百姓遇難)尚可喜紀念館開張,電視劇〈大清尚王〉籌劃開拍有感。
然而,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在300多年前那不堪回首的17世紀,甲申國難,苦難的中華大地在滿洲老鬼子、二鬼子(漢奸)的屠刀下輾轉、呻吟;但這段大悲劇的黑暗時代,如今竟然被最丑陋的辮子戲企圖篡改成通古斯“豬尾天使”下凡、建設韃清共榮圈的“盛世”!多少青年被蒙蔽?多少同胞認賊作父?
血與淚、火與煙交織的17世紀的多數年份,都被中國人民的鮮血染紅,而公元1650年(華夏歷庚寅年),我們尤其不能忘記;這一年的冬天,漢奸魔頭尚可喜、耿繼茂作為清軍的走狗,根據主子的屠城命令,率領烏真超哈-鑲藍旗的韃清國漢奸偽軍,對繁華的中國名城廣州進行十二日瘋狂屠城,慘絕人寰的程度相當于“揚州十日”,遠遠超過了倭人的南京大屠殺。[注解:《順治實錄》記載偽清屠城令:“其據城逆命者,并誅之?!鼻遘娡莱遣几妫骸爸I南朝官紳軍民人等知道:...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戮!...”《清史稿》:"國語謂漢軍“烏真超哈”",哪國的國語把“漢軍”叫做“烏真超哈”?當然不是漢語,而是滿語]
據《劍橋中國明代史》記載:“1650年秋末,清軍突破明朝在廣東和廣西的防御。11月24日(公歷),尚可喜終于攻克廣州,他使這座城市(它頑強地堅持了八個半月)遭受一次可怕的大屠殺?!?而站在滿清立場的《四王合傳》、《清史稿》(由滿清余孽編寫)都說“圍合十閱月”,是指圍城日期跨了10個月份。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率清軍南征嶺嶠,史稱"兩王入粵"。在兩王平定粵地的過程中,尚可喜對羊城進行了殘暴的屠戮和劫掠。...
廣州孤城在血與火中巍然屹立殊死抗爭,這場驚天動地的保衛戰是中國人民抗清斗爭最久最激烈的戰斗,當時人戴耘野《行在陽秋》記載了廣州市全民抵抗的英勇情形:
“城中人亦攖城自守,男子上城,婦女饋餉(送飯)。清兵環圍城外...”查繼佐《罪惟錄》: 北師兩王攻廣州不遺力 , 杜永和督守勤 ; 副將張月總陸兵、吳文敏統水師 ,背城出戰 ,多捷 ?!鼻致哉邠p失慘重,清將尚可福等被擊斃,《尚氏宗譜》記載清寇尸體在攻城地點下堆得幾乎和城墻一樣高。
連尚可喜、耿繼茂這兩狗頭也差點完蛋,倪在田《續明紀事本末》記載:“張月等猶擊敗可喜軍 , 燒其鐵甲去 ; 又以炮碎可喜及耿繼茂案 , 二人方共食 , 幸不死 。 可喜以兵攻西門 , 月(張月)以大炮擊之 , 殺其兵千人 ?!蔽臆妰蓮V總督杜永和(杜允和)三戰三勝,受到中國政府嘉獎。最后,滿清侵略軍只好靠收買叛徒范承恩打開缺口,總算才可恥地攻入。(岳飛,袁崇煥悲劇重演)尚可喜等二鬼子必然惱羞成怒報復,使廣州人民遭到5年前揚州人民的悲慘命運。(大同守城八月之久,也被清寇下令“官吏兵民,盡行誅之”!)西亭凌雪《南天痕》:“...攻圍十閱月不能破。...及冬,偏將范承恩謀內應,決臺之水 ,... 十一月二日,城破,屠之?!?
《韃靼戰紀》記載“大屠殺從11月24日一直進行到12月5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殘酷地殺死,他們不說別的,只說:殺!殺死這些反叛的蠻子?!盵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M. Martini,1614—1666,)的《韃靼戰紀》清寇匪幫自己是不堪入目的“金錢鼠尾”蠻族,而且善于用“蠻化”、“滿化”的毒手制造出跟清寇老鬼子一樣兇殘的二鬼子偽軍,卻顛倒黑白地反咬一口中國人民是“蠻子”!它們在揚州、嘉定大屠殺期間,也是這么干的!《揚州十日記》:“一卒忽橫刀躍起,向后疾呼曰:蠻子來,蠻子來!”《嘉定乙酉紀事》:“兵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倪在田《續明紀事本末》:“可喜屠廣州,孑遺無留;逸出城者,擠之海中。”少數逃出城的市民,也被城外的清寇趕進海里淹死! 在一片天愁地慘的最恐怖氣氛之中,不少市民特別是婦女知道沒有活路,只好自盡。偽清嘉慶年間人方恒泰《椽坪詩話》:“居民有跳入六脈渠者,值大雨,淹死約六七千人?!绷}渠,廣州古時城內的水渠系統。另有記載說六脈渠中浮尸四萬多人(見下文天地會廣州起義軍《討滿清檄》)。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一位婦女李氏跟隨丈夫投水自殺,并留下絕命詩:“
恨絕當時步不前,
追隨夫婿越江邊。
雙雙共入桃花水,
化作鴛鴦亦是仙!”
一位婦女背著襁褓中的嬰兒,一起投水自殺,“庚寅冬,廣州城拔(攻陷)。天濠街有婦襁負嬰兒,...赴池而死。”小孩子淹死,也要比被二鬼子殺好。兒童也要殺,例如李天根《爝火錄》記載,我軍將領施煇然“分守西城,巷戰,死”犧牲后,“家中男婦十余人從死。子祚基才五歲,亦死?!薄斗h志》記述:番禺典吏丁有儀夫妻先后被殺,“越日(第二天),所棄兒匍匐尸旁,猶吮其(母親之)乳,過者無不淚下?!?古代廣州城區由兩縣分管。東南區為番禺縣,西北區為南??h)瀕死的嬰兒處于本能,尋找死去母親、吮吸尸體的**,多么慘不忍睹!尚可喜等二鬼子在剛攻入廣東對“小揚州”——南雄屠城時,已經制造了這樣的人間地獄。當年是偽軍文書的陳殿桂,親眼目睹“伏尸如山”的慘狀,后來寫下《雄州店家歌》回憶:
家家燕子巢空林,(家燕逃到樹林里)伏尸如山莽充斥。(莽,野草)....死者無頭生被擄,(生者都被俘虜,婦女為主)有頭還與無頭伍。(婦女最后還是要被凌辱逼死)血泚焦土掩紅顏,(紅顏,婦女)孤孩尚探娘懷乳。(嬰兒在死去的母親懷里掙扎)陳殿桂看到了“血泚焦土掩紅顏”,帶血的焦土半埋的母親尸體上,還有一個絕望等死的嬰兒;
其實,又何止是廣州、雄州二地,只要是被滿清獸軍鐵蹄踐踏的地方,類似的、甚至更慘的事情都會發生,只不過沒人記錄或者很多記錄都被滿賊焚書銷毀了。正如鄒容前輩所言:“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是又豈當日賊滿人殘戮漢人一州一縣之代表哉?夫二書之記事,不過略舉一二耳。當日既縱焚掠之軍,又嚴剃發之令,賊滿人鐵騎所至,屠殺擄掠,必有十倍于二地者也。有一有名之揚州、嘉定,有千百無名之揚州、嘉定!”屈大均還記載廣州一位17歲女子蘇氏,用柔弱的臂膀舉起小茶幾搏斗反抗獸軍,“以幾擊兵,兵破頭額”,因而被二鬼子肢解碎尸慘殺。
廣府和揚州一樣也是商品經濟最發達的特大城市,死難者數字也極為觸目驚心。戴耘野《行在陽秋》記載:“初二日,清陷廣州,屠之。...百萬人民,盡死于內”。屈大均為守城犧牲的回民將領羽鳳麒寫的悼詞中說:“國殤百萬 , 于爾尊崇”,意思是百萬死難者中,羽公您死得很崇高。當時人陳恭尹《番禺黎氏存詩匯選序》也說“竹帛煙銷,與百萬生靈俱燼”,指黎氏作品和百萬生靈一起在大屠殺中毀滅了。所以說死難者很可能接近100萬人?!稄V東通志》等史料記載:“殺七十萬人”。這是最低限度的估計。林文陔《淺析建國前佛山商業的興衰》:“明末清初的戰爭,使廣州遭尚可喜、耿繼茂兩藩屠城,當時廣州死者70多萬人。”
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廣州市志--宗教志》:“清順治七年(1650),清軍攻廣州,死難70萬人。在東郊烏龍岡,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殮之,埋其余燼’,合葬立碑?!?
滿清賊寇在大屠殺后,往往故意留一些僧侶不殺,讓這些幸存者來清理屠場,《揚州十日記》:“諭各寺院僧人,焚化積尸”?!都味ㄒ矣霞o事》:“城中無主,積尸成丘,惟三四僧人,于被焚處,拆取屋木,聚尸焚之。”清寇攻陷潮州,“縱兵屠掠,遺骸十余萬”,揭陽縣觀音堂海德和尚與居士鐘萬成趕來,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將骨灰葬 在西湖南巖,在葫蘆山南側山腰建普同塔超度亡靈。福建同安縣屠城死難5萬余人,梵天寺主持釋無疑等 8人,負尸合葬于寺東北一里之地,建亭立碑,亭為“無祠亭”,墓碑上則刻“萬善同歸所”。
在廣州也是如此。清初人鈕琇《觚賸》記載,在城外成堆焚化的死難者殘骸堆積得如同山丘,最后形成了令后人無比悲痛的大墓——“共冢”:“再破廣州,屠戮甚慘,居民幾無噍類。浮屠真修曾受紫衣之賜,號紫衣僧者,募役購薪聚胔于東門外焚之,累骸燼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積雪。因筑大坎瘞焉,表曰共冢?!贝笠猓簼M清攻破廣州,大屠殺很悲慘,市民幾乎沒留活口。釋真修法師曾被明朝皇帝賜給紫衣,號稱紫衣僧者,他出錢雇人、買柴,把死難者的遺體運到東門外堆積,用火焚燒,骨灰成山,行人在二三里外望去,如同積雪。后來就在旁邊挖大坑掩埋,立碑為“共冢”。
魏斐德(F.E. Wakeman)《洪業》:“最后,1650年11月24日,經過10個月殘酷的圍攻,包括筑壘相逼,以樓車攻城,及動用荷蘭炮手,尚可喜占領了廣州。此后10天里,廣州城慘遭洗劫,...尸體在東門外焚燒了好幾天。...這個焚尸的火堆,在許多復明分子的心目中,標志著明朝重建希望的真正破滅...直至19世紀,仍可看見一座積結成塊的骨灰堆。”(材料來源:斯特魯弗《珠江三角洲》、《南明》;鮑拉《滿洲對廣東的征服》)《粵東遺民錄》中有當時人王鳴雷為“共?!薄@座死難者的集體大墓,寫下祭文《祭共冢文》,描述了廣州大屠殺后的慘狀:
甲申更姓,七年討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極。
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饑鳥啄腸,飛上城北,
北風牛溲,堆積髑髏?;蛉鐚毸?,或如山邱。.....
五行共盡,無智無愚,無貴無賤,同為一區。.....
譯文:
16-44年換成了野蠻人的朝廷,
七年以來犯下無數戰爭罪行。
那有何罪過的天下蒼生,
卻連續遭到了無數不幸。
遇難者的鮮血灑在大街,
血腥氣味招來成群螞蟻。
貪婪鳥類啄起人的腸子,
飛上北邊的城墻去吞食,
所以北風吹來象牛尿的惡臭,
但更可怕的是一堆堆的人頭。
人頭堆高的象寶塔,
也有龐大的象山丘。.....
不分職業同歸于盡,
無論聰明或者愚笨,
無論高貴或者平凡,
都被埋在了大墳中。.... 真是讓人不由發出《揚州十日記》中那樣的悲嘆:“蓋此百萬生靈,一朝橫死,雖天地鬼神,不能不為之愁慘也!”顧誠先生在《南明史》中譴責滿清大屠殺的暴行時,專門點了尚可喜的名:清廷統治者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到多爾袞,都以兇悍殘忍著稱于史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句話對他們不完全適用,因為他們的做法通常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就是說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軍民,不論參與抵抗或未參與抵抗,通通屠殺或掠取為奴婢。他們殺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慘絕人寰的屠城悲劇。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因為有專書記載為人們所熟知。此外,像占領湖南湘潭后的屠城;山西大同全城軍民屠戮殆盡,“附逆抗拒”州縣也一概屠殺;這類血淋淋的事例在史籍中屢見不鮮。...”所以,顧誠先生說:尚可喜“以漢族同胞的鮮血”在偽清功勞簿上記下了“名垂青史”的邪惡一筆。廣州人民血流成河,染紅了珠江。滿清屠四川全省令?。骸懊褓\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試問中華各個朝代,有哪個王朝殘忍至此?即使被后人稱為虎狼之師的秦軍,他們對待百姓。可曾這樣?
滿清遺老的《清史稿》美化滿清,那里頭雖然沒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卻提到了廣州大屠殺:“初,繼茂與可喜攻下廣州,怒其民力守,盡殲其丁壯。...”可見廣州大屠殺之血腥,是更難以隱瞞的。廣州大屠殺,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昆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大同之屠(僅存五人)汾州、太谷、泌州、澤州全部屠絕,殺遍遼沈大地,屠盡四川全省,血洗湖廣福建全境等等.....無數屠城血案,把尚可喜等吃人走狗,及其主子-吃人魔鬼-萬惡滿清,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我中華死難同胞的鮮血決不會白流!侵略者及其爪牙的殘暴兇狠盡管得逞于一時,卻喚起廣大人民群眾覺醒、認清了滿賊漢奸們的食人本性;一代代不愿做亡國奴的仁人志士,把對父老鄉親的悲痛懷念,化作了與偽清邪惡政權斗爭到底的堅決動力,堅信中國必將光復,光明終將戰勝黑暗! 無數明末先烈,他們擦去眼中的淚水,埋葬戰友的尸體,繼續英勇的戰斗。偽清250年來,洪門(由鄭成功等人創建,中國致公黨前身),天地會,三合會,白蓮教,太平天國等等等等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不斷發動起義,甚至在偽嘉慶年間攻入皇宮刺殺清酋,直到20世紀辛亥革命,范圍波及中華大地和海外華社。辛亥革命勝利后,洪門秘密會員:孫中山率領各路英雄豪杰在南京祭奠了明孝陵,告慰朱元璋及1644年以來犧牲的無數英雄烈士的在天之靈。
1895年興中會廣州起義失敗,陸公皓東被捕,他大義凜然痛斥耿、尚“兩王入粵”等滿清大屠殺暴行:“孫君與吾倡行排滿之始,...務求驚醒黃魂,光復漢族。...滿清以建州賊種,入主中國,奪我土地,殺我民眾,據我子女玉帛,...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與夫兩王入粵,殘殺我漢人之歷史尤多,...今日非廢滅滿清,決不足以光復漢族;非誅除漢*,又不足以廢滅滿清!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
1903年天地會廣州起義軍《討滿清檄》:
“...嘉定則屠戮全城,稂苗盡剃;揚州則慘殺十日,玉石俱焚。迨耿、尚之南征,成桂、粵之奇禍:五羊城外,十八甫寸草不留;六脈渠中,四萬眾殘生莫保。”甫即埗頭(埠),商業街區。清兵三日內就屠殺了十八個街區。廣州城內六脈渠,大屠殺時六脈渠中就浮尸四萬多人。
1907年中華同盟會《討滿清檄》列舉滿清最恐怖的幾次大屠殺:
“...虜下江南,遂悉殘破。南畿有揚州之屠、嘉定之屠、江陰之屠;浙江有嘉興之屠、金華之屠;廣東有廣州之屠;大同城陷,丁壯悉誅...”檄文號召:"四萬萬人,契骨為誓曰(契骨,刻骨仇恨):當“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庇杏宕嗣?,四萬萬人共擊之!"
=====================================================================================
附網友經典語錄: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中國人其實并非麻木不仁、不辨是非。相信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大部分中國人是不含糊的。愿意當漢奸的畢竟只是少數人!
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愿意當漢奸,當然,也并非所有的滿族人都被稱為“滿遺”,——畢竟能被稱作“滿遺”的,其實也只是一小部分滿族人!
“滿遺”這個名詞之所以流傳甚廣,其實是因為當代的一些滿族人一方面享受國家民族政策的種種優待,另外一方面,帶著偏見來曲解歷史,公然為其祖先對古代中國的侵略殺伐辯護,鼓吹其祖先“女真金兵”、“滿清軍隊”所立下的“豐功偉績”,把金國對宋朝和滿清貴族對明朝的侵略說成是有利于拓展民族融合的事情,把金兵和滿清兵在南下過程中對漢人的血腥屠殺劫掠說成是“對漢文明的輸血”,把摧殘中國文化的滿清文字獄說成“維持社會穩定”的好事,把金國以及滿清的某些鐵血帝王說成實乃“偉大政治家”。而對于漢唐宋明等古代漢人建立的朝代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他們則不遺余力地加以貶低!
——“滿遺”的這些卑鄙行徑其實和日本人篡改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的倒行逆施具有類似性質!
某些滿人帶著狹隘的偏見來對待歷史問題,顯然是對歷史事實的不尊重,顯然也不利于“民族tuanjie”,顯然將激起廣大漢族同胞的義憤!——所以許多網友才稱某些帶著狹隘偏見來對待歷史問題的狂妄自大的滿族人為“滿遺”!
此外,“滿遺”還伙同網絡漢奸、“美分黨”,大肆歪曲歷史、不擇手段地抹黑包括岳飛在內的中國民族之杰出先人,進而推銷賣國文化和奴才哲學!他們到處興風作浪,極盡蠱惑人心之能事,氣焰極其囂張!
把中國民族的杰出先人都抹黑,讓中國人無所信仰,這其實是在從精神上摧毀中國!
“我們從沒歧視過滿族同胞,雖然滿族確實是在歷史上給漢族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但是在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之后,他們同樣為了中華民族而付出了建設的汗水和保家衛國的鮮血。所以我們能稱他們為兄弟。
但是一小撮滿遺和滿族同胞不是一回事。是他們首先妄想著回到過去騎在別人頭上的日子,所以才會引起了我們的敵視。
愛那些愛我們的人,恨那些恨我們的人。這就是我們的基本原則?!?/STRONG>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