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體面勞動”與“更有尊嚴”的本質區別
首先聲明:本文作為一種純學術探討,難免因學術水平不足而存在學術性判斷錯誤,歡迎持有不同觀點的學者討論、爭論,乃至有理有據地進行批評、批判、指正,但有一點必須指出,既為純學術探討,在本質問題上不可含糊其辭,但涉及到“人”,必須以對人的“尊嚴 ”的尊重為前提。拙文的寫作,必須體現了這個前提。
[摘要] “體面勞動”與“更有尊嚴”之間,反映了兩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時下社會基本矛盾和廣大勞動人民生存狀況的不同判斷。體現了兩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及其不同的政治主張。
一、提出 “讓廣大勞動群眾實現體面勞動”,是以“勞動價值觀”對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形成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現象的“撥亂反正”,是對“勞動人民”神圣利益的切實維護
提出“讓廣大勞動群眾實現體面勞動”這一口號,在政治上體現了“人民偉大,勞動神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實踐上體現了踐行“勞動創造世界”偉大真理的決心;直接目的在于從根本上扭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形成“崇尚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關愛勞模”的良好氛圍。毫無疑問,在當前提出這樣的口號,是基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對當前社會基本矛盾和廣大勞動人民生存狀況所作出的客觀的基本判斷。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崇尚勞動,心系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品質,繼承和發揚毛澤東主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根本動力” 的世界觀,堅定“我國工人階級是我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政治主張的堅強決心,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政治思想領域的一次偉大的“撥亂反正”。
凡真正的共產黨人,應該自覺地、緊密的團結在胡錦濤總書記的周圍,僅僅依靠廣大勞動人民,大力弘揚“人民偉大,勞動神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努力踐行“勞動創造世界”的偉大真理,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完成共產黨人的光榮使命。失去了“勞動價值觀”,脫離了勞動第一線,脫離了廣大勞動者,就意味著共產黨人背板了自己的誓言。
二、“讓人們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更有尊嚴”,是以改革開放以來GDP高速增長為依據,對當前“人們”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的充分肯定,是以“普世價值觀”對全體人們尊嚴和物權及其神圣性的切實維護。
“讓人們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更有尊嚴”的口號,在政治上體現了“尊嚴偉大,物權神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實踐上體現了踐行“普世價值觀”的堅強決心,直接目的在于從根本上扭轉 “階級對立”所帶來的社會動蕩,形成“天下一家”的和諧氛圍。毫無疑問,在當前提出這樣的口號,是基于改革開放以來GDP的高速增長和精英們渲染的“仇富心理”可能產生的侵犯物權及物權神圣性的嚴重后果的深切擔憂。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崇尚“人們”的尊嚴,心系“人們”利益和幸福的政治品質,是 “普世價值觀”的繼承和發揚,是對我國政治思想領域出現的“階級斗爭”論的全面“撥亂反正”。按理說,這一良好愿望應該得到全國人民的理解甚至歡欣鼓舞,但事與愿違,絕大多數老百姓對此麻木不仁,或者感到滑稽可笑,部分勞動群眾甚至感到絕望恐懼。緣由何在?筆者以為,關鍵在于對時下社會基本矛盾和人們生存狀況做出了樂觀判斷。
關于“尊嚴和幸福”的講話自始至終強調的是“人們”,而不是“勞動人民”,說明心中在“尊嚴和幸福”的問題上,對全體國民一視同仁,沒有做出任何形式的區分,或許認為根本沒有必要甚至不能區分(普世價值觀在理論上的表現)。由此,按GDP總量及其高居世界首位的增長速度計算的人均GDP自然一年更比一年多,這種以GDP表現的財富及其無分類的“人均”計算方式決定了“人們”在不斷獲得財富的同時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尊嚴。然而,雖然不愿意對“人們”有所區分,但是,由于30年來改革開放導致了生產關系的巨大變化,客觀上形成了不同的“人們”在改革中占有的社會資源的巨大差別,而這種差別又進一步決定了社會財富分配的巨大差別,于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伴隨著生產關系的改革,資本的原始積累在我國以一種及其復雜的、特色鮮明的、廣大老百姓至今都不明白的方式在“人們”中迅速完成;伴隨著GDP的高度增長,我國社會財富以世界歷史罕見的速度向少數掌握了社會資源的“人們”高度集中,而這里的“人們”不僅沒有階級區分,甚至沒有國界!這就產生了一個要命的問題,或者說一個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在政治思想及其宣傳領域,階級沒有了,“人們”沒有區分了,甚至在“開放”的旗幟下“人們”連國界都沒有了;另一方面,在具體政策、方式、舉措上,在社會實踐中,“人們”不僅被有意無意地分為三六九等,不同的人在改革中能夠占有的社會資源多寡懸殊,在開放中享有的待遇千差萬別,甚至倒過來,勞動者在改革前創造的資源財富被無情的以“下崗”、“改制”等方式剝脫,勞動人民的血汗在開放中被無恥的外資優惠政策無情地榨取。生產關系的這種巨大的質的變化,不僅僅使中國勞動人民的物質財富被某些“人們”以極端野蠻而又隱蔽的方式所劫掠,形成了巨大的相對貧困,在精神上同樣被無情的摧殘,甚至連中國女人,哪怕是很一般的女人,眼睛都是盯著外國人和富豪;在權貴精英的眼里,勞動人民哪里還有尊嚴可言?正是這種理論宣傳上的對人們不加區分的“普世”與現實中的“三六九等”,不僅使中國勞動人民的財富被不可反抗的莫名其妙的方式剝脫,更使中國勞動人民在思想上受到無情的愚弄,在精神上受到巨大摧殘,哪里還有什么幸福可言?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談“讓人們更加幸福,更加有尊嚴”,對廣大勞動者來說,豈不是“黃粱做夢”?從內心來說,我也希望人人都越來越幸福,越來越有尊嚴,但現實卻把我的這個夢蹍得粉碎。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當一部分人處于需求層次頂端,極盡揮霍、驕奢淫逸之時,大部分處于需求層次底端的人,即使解決了溫飽問題,如果連住房、醫療、教育等基本生活需求還無法解決,這種巨大反差必然導致“富者道德淪喪,貧者悲觀失望”,必然加劇相對貧困者的心理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又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造成整個社會的心態失衡,在富者眼里,“貧不如娼”,在貧者眼里,“富不如狼” 。一方蔑視,一方仇恨,其結果 就是“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以至相互傾扎 ,社會動蕩,整個社會哪里還有有真正的幸福和尊嚴可言?
這說明:籠統的講“讓人們更加幸福和更有尊嚴”,完全忽視了廣大勞動群眾的真實生存狀況,嚴重脫離了社會現實,而且掩蓋了社會矛盾,不僅不利于社會矛盾的消除,反而有可能加劇社會矛盾。
因此,當前最重要的,在思想領域要大力弘揚勞動創造世界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勞動光榮的優秀傳統,形成崇尚勞動的社會風氣;在分配領域要認真解決貧富兩極嚴重分化的問題,形成勞動致富的分配政策導向;在政治領域,要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得到充分發揮,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回歸主人翁地位;在道德領域,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互幫互愛的精神,形成愛國家、愛集體、愛親人、愛同志的道德準則。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當前的社會現狀,才能談得上人民幸福和做人的尊嚴。
后記:精英們幾十年來一直在高喊著自由、民主的口號,我老朽卻一直受著傳統思想的束縛,未能響應精英們的號召。今日,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遵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老朽我也來響應一次精英們的號召,過一把“自由”之隱,否則,等見了馬克思,尚不知 “自由”為何物,豈不遺憾九泉?當今社會,果真“世風不古”,似我等頑固不化的老朽,竟也被“自由”之精神所感化,不知道精英們看了我這個東西,是否為此歡欣鼓舞乎?不過,老朽我自己心知肚明,“自由”是有限度的,我這第一次的自由之作,其實是在戰戰兢兢中完成的。有些話,還是不說為好,“萬物皆有度”,更何況拙作亦可能為謬論,留些余地,也算是一種自知之明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