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山老哥的手電筒家當說開去
李悔之在他的“七一”獻禮文章中用一句“斗得趙本山老哥家里最值錢的‘家電’就是手電筒”的“笑話”對前三十年的貧窮落后進行了十分刻薄的譏諷與戲耍。并以此為依據推定“前三十年盡講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將神州大地斗得一窮二白?!薄 ?/p>
年輕的朋友不知就里,可能信以為真以至于會隨著李悔之的嘲弄而忍俊不禁的。不過,我卻要告訴大家,這個李悔之,千萬別信他?! ?/p>
雖然,就電器來說,無須諱言,前三十年平常百姓家里確實沒有冰箱電視機,最值錢的電器很可能也都是像本山老哥那樣,只有手電筒!
但是,本山老哥家里最值錢的“家電”就是手電筒,是不是就可以推定出本山老哥家除了一只手電筒外就一無所有了?就可以推定那一代人除了手電筒外就一無所有了?我想,除了傻瓜以外,誰也不會質疑這樣一個不用思考便可以回答的簡單問題!
因為,手電筒并不是人的生存必需品,人的生活需要,還有比手電筒更重要百倍千倍的東西,譬如食物住房衣服之類。也就是說雖然本山老哥最值錢的家電只有手電筒,但是,本山老哥肯定還有比手電筒更值錢的東西,手電筒僅僅是一個照明器具而已?! ?/p>
現在,我們就從手電筒這個照明器具說開去,看看手電筒是經歷了多少年才進入千家萬戶的。
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當中國社會發展進化到1949年的時候,在我的家鄉,通常的照明器具叫亮片子,家鄉口語讀音叫亮皮子?! ?/p>
各位一定要問這“亮皮子”是個什么玩意吧。那我還要告訴大家一句:就像今天的許多人不知道什么叫“亮皮子”一樣,那時候的我們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手電筒呢!
當時的我們,只知道亮皮子,火把、蠟燭、清油燈?! ?/p>
蠟燭,今天還有它的影子,作為一種輔助照明用物。但那時候不是照明用的,因為大家都照不起。那時都是紅蠟燭,主要是逢年過節敬神用一用?! ?/p>
清油燈是在裝著茶油(也可以用菜油)的鐵器皿(燈盞)里放一根燈芯(燈芯草或棉線做的),燈芯的一端露出一小截在燈盞外,點燃燈芯后,燈芯就吸著燈盞里的油汁生火發光照亮。清油燈一般人家都用不起,即使像我家那樣的自耕中農也用不起,所以,我們家的照明主要也是用亮皮子?! ?/p>
亮皮子是什么?其實就是竹篾片。竹子剝去外層青篾用作竹器原料后剩下的黃篾片在水里面經過長時間浸泡再曬干以后,就具有了單片燃燒發光而不熄滅的能力??梢阅笤谑稚献邉?,固定用時,就插在磚墻的壁眼里?! ?/p>
亮皮子只能在室內照明,到了外面就很容易被風吹熄的。而且一根竹片照明的時間也不長,所以,夜間外出就只能用火把?! ?/p>
火把的制作材料是杉樹皮。將一小捆杉樹皮,用稻草一道一道扎緊,點燃后不會產生大的明火,搖一下,亮一下,這樣就增加了照明時間,兩尺來長的火把走兩三里路沒有問題?! ?/p>
引火靠什么東西?靠“紙媒”,紙媒是用黃草紙搓成的紙條條。在火種上點燃后,用嘴輕輕的吹氣就會生出火來。我外婆家還有一種更省錢的辦法,把紅薯藤放在水里浸包后曬干,然后搓成三股的小繩,點燃后,用嘴吹氣也可以吹出火來引火。和紙媒的功用相當,但我們家沒有用過。
火種又是哪來的呢?火種是“漚”來的,家鄉土話叫“漚火種”。就是把灶膛里木柴燒完后的“火屎”(即木炭),用厚厚的冷灰蓋嚴蓋實,避免火屎與空氣接觸迅速灰燼化。點火時再把火屎翻出來。因為火對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性,所以,那時候,漚火種也成了生活中的第一件要事?! ?/p>
那時,家鄉還有一句土話叫“弄火種”,“弄”是向人要的意思。在自家火種熄了的時候,只好到鄰居家尋求幫助,說一聲“某嬸嬸,跟你弄個火種了?!薄 ?/p>
這種紙媒亮皮子時代,大概在解放兩三年后就開始結束,我們那里開始有洋火洋油燈了。至于家鄉的電燈興起于何時,由于自己一直在外工作,具體時間也說不清,但是,可以肯定,在我們家鄉,1979年以前早就有電有電燈了。我家是1979年起新房的,當時大隊就有了變電房,并有專門的電工管理送電,所以,新房建起不久后就安裝電燈了。
順便說明一下,我家的老房子所在原是一個小灣,住有八戶人家,因為地勢平坦,生產隊計劃拆遷開田。拆遷的方式:由生產隊出磚塊(泥磚)出小工,自家備材料,請大工,辦生活。大家也都樂意搬遷,過那種單門獨戶一個小山洼,前面一塊坪,后面一片林,喂豬養雞都省心的生活。我家是最后一個搬遷的?! ?/p>
這就是說,我們生產隊的這幾戶人家,在1979年以前,都有自己的新房了。其余的十四戶,雖沒有起新房子,但住房都是有的,并不像李悔之說的那樣,除了手電筒,就一窮二白了?! ?/p>
真正的一窮二白是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這一點大家應該從我前面的敘述中看得非常清楚了。可是,李悔之卻無視解放初期的那種真正一窮二白的狀況,閉著眼晴說瞎話,否認前三十年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所取得的明顯的進步,拿今天的彩電冰箱時代嘲弄那個只有手電筒的時代,其用心之歹毒,可以說是無以復加了?! ?/p>
只要不是傻瓜智障,誰都會明白這樣的道理:沒有前三十年打下的電力生產和輸送的基礎設施,哪有接踵而來的電器化?
再說,沒有改革開放,是不是中國百姓就永遠用不上電器了?如果是這樣,那么,前三十年發展電力工業又是為了啥?
李悔之們是不會考慮這些的,和袁騰飛一樣,他們都是把歷史、把客觀事實當作一個玩意兒,任憑他們隨心所欲地戲弄玩耍。他們的臉上還露著得意的獰笑,只以為聽眾都是傻瓜。殊不知他們的這套鬼把戲,大家早已將其戳穿了。大家也都聽煩看膩了?! ?/p>
如果我們也學李悔之一樣耍油腔,更精彩的“笑料”多的是。豈獨他們幾個人會說呀。譬如本山老哥的手電筒故事,就可以寫出另一個版本來:
那時的本山老哥早就富可敵國了。他不是有手電筒嘛。你看人家慈禧太后,當了一輩子老佛爺,還沒有咱本山老哥這小僧兒的神通大!
請大家說一說,我們的本山老哥,憑著他的這支手電筒,在老佛爺的面前,難道就不可以把尾巴翹到天上去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