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建軍學說的根本原則之一就是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然而,貫徹這一馬克思主義建軍根本原則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充滿斗爭的發展過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和成長過程中就存在著曲解和歪曲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種種錯誤主張和傾向。
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經過東征戰爭和北伐戰爭,中國共產黨已掌握了一部分軍隊。然而,當時黨的領導人陳獨秀卻自愿放棄黨對于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并發出《通告》:“在國民軍中不發展組織,不便有黨支部。”致使北伐軍的實權大部分掌握在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手中。
抗日戰爭時期,王明抹殺國共兩黨的階級區別和原則分歧,主張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他還認為,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而且還“相應的改變紅軍性質”,并主張“建立全國統一的國防軍”。他提出的統一指揮、統一編制、統一武裝、統一待遇、統一紀律、統一作戰計劃、統一作戰行動等,完全適應了蔣介石所謂“軍令統一”的要求,實際上等于把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統一”到國民黨軍隊中去。
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內極少數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立場的人,宣揚所謂“軍隊非黨化”、“軍隊國家化”、“非政治化”,鼓吹“黨軍分家”,說什么“軍隊是國家的軍隊,不是共產黨一黨的軍隊”,妄圖使我軍擺脫黨的領導。
一些西方國家在憲法上明文規定:“軍隊不屬于某一個政黨”,“軍人在軍隊不允許參加黨派活動”,“軍人不能參加選舉”,“不兼任議會議員和政府的官吏”等等。許多西方學者和政客也極力標榜其國家是“民主政體”,維護公共權力,軍隊和政治可以分離,實行所謂“軍人非政治化”、“軍隊非黨化”和“軍隊國家化”。
針對這些種種錯誤的主張和傾向,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馬克思主義建軍學說的題中之義,是經過長期斗爭考驗的顛撲不破的真理。
一方面,無產階級軍隊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工具。無產階級政黨為完成偉大的歷史使命,必須擁有本階級的軍隊,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以貫之的思想。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由于社會歷史和無產階級自身等方面條件的限制,無產階級的建軍問題還沒有成為他們直接實踐的問題。但他們在論述階級、國家和暴力學說時,揭示了軍隊的起源和本質,提出了建立無產階級軍隊的偉大任務。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暴力工具,而有組織的暴力首先是軍隊。資產階級的軍隊是資產階級對內實行專制制度的目的、對外進行寡頭統治集團所需要的戰爭的馴服工具。無產階級要用暴力從資產階級手里奪取政權,就必須打碎舊軍隊,組織自己的新軍隊。1871年巴黎公社提供了無產階級軍事組織的最初范例。馬克思、恩格斯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提出了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專政的首要條件就是無產階級軍隊”的著名論斷。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的建軍問題成了無產階級政黨一個十分迫切的重大實踐問題。在俄國,列寧一開始領導革命,就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武裝工人階級的思想。在列寧的領導下,布爾什維克黨用極大的努力建立工農紅軍,到1920年初,紅軍人數已發展到300萬。黨依靠這支軍隊,粉碎了帝國主義十四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白衛分子的復辟活動,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另一方面,共產黨的領導是確保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和戰無不勝的根本保證。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1848-1849年歐洲革命中工人階級革命斗爭實踐時,就對黨獨立領導無產階級軍隊有了原則性的指示:工人黨必須盡量有組織地、盡量一致地和盡量獨立地行動起來,必須建立起獨立和武裝的工人組織。列寧將馬克思、恩格斯這一思想創造性地貫徹到創建工農紅軍的實踐中,并于1920年宣稱:“我們建立了統一的軍隊,它現在由經驗豐富的共產黨員這支先進隊伍領導著。”(《列寧全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8卷,第193頁)
馬列主義關于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思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長期革命戰爭和無產階級建軍實踐中,得到了最好的應用和發展。其要點有:第一,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原則體現在思想上,就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部隊,用無產階級思想克服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啟發和提高官兵的政治覺悟,實現全軍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統一。第二,體現在政治上,就是用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統一軍隊的思想和行動,使軍隊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地為實現黨的總目標總任務而奮斗,保證在政治上永遠合格。第三,體現在組織上,就是把軍隊無條件地置于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決不允許其他黨派在軍隊中建立組織和進行活動,未經相應政治機關批準,軍隊成員不得參加民主黨派和宗教組織,不得擅自參加地方的群眾團體,不得成立各種條令條例規定之外的團體和組織。第四,體現在行動上,就是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屬于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軍隊中所有成員都必須在各級黨組織領導下進行工作,決不允許向黨鬧獨立性,決不允許任何人向黨爭兵權。總之,確保軍隊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
西方國家在所謂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下,推行“軍隊國家化”,其目的在于維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一是他們把狹隘的剝削階級私利冒充為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利益,把資產階級的國家說成是全民族、全體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把軍隊說成是國家、民族利益的維護者,是超階級、超政治的,然后又打著“國家利益”的旗號,鼓勵軍人為資產階級的私利去賣命。二是資產階級在同封建專制主義的長期斗爭中,逐步建立了“多黨制”、“議會制”、“三權分立”等一套調節本階級內部各黨派、各財團之間矛盾的政治秩序,使統治者有可能把各黨派、各財團之間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激烈斗爭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他們不希望軍隊介入資產階級黨派之間的政治糾紛,并在法律上使軍隊“國家化”,獨立于各黨派之外。三是他們把資產階級的利益、意志、權力“國家化”,把本階級內不同黨派的不同政見混同于不同階級的階級統治,從而迷惑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使他們在與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中不組織和使用軍隊,去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
綜上所述,任何政黨都是按照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組建軍隊的,并通過各種途徑和運用各種方法將自己的政治主張貫徹到軍隊之中;任何軍隊都是一定階級及其政黨的工具,從屬于一定階級及其政黨并為其政治目的服務。黨的領導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決定著軍隊的階級屬性。也就是說,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不是無產階級的領導,就是資產階級的領導,其實質是階級領導。無產階級政黨為著完成偉大的歷史使命創建自己的軍隊,因而無產階級軍隊必定是實現黨的綱領、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工具。無產階級政黨在奪取政權后,始終牢牢掌握軍隊的絕對領導權,對于確保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鞏固無產階級的國家政權,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正因為我們黨通過政治、思想、組織等領導形式實現了對我軍的絕對領導,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等在軍隊中得以貫徹實行,保證了軍隊建設的正確方向和各項任務的完成,使我軍成為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社會主義、忠于人民”并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人民軍隊。馬克思主義關于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建軍原則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條件下都決不能動搖,人民軍隊必須永遠置于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