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抵制版面費

歐陽健 · 2010-07-0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抵制版面費

   

  

  

我今年虛齡七十,有六十年投稿史,十年編稿史。憑著兼而有之的雙重身份,我大概有資格對肆虐學術界的版面費問題發表一點有益的意見。

   

  

投稿者的溫馨記憶

   

  

回首六十年的投稿史,喚起的是一連串溫馨記憶,是無限深長的知遇之恩。  

1951年春,我在杭州兩峴小學讀六年級,語文老師金慈舟先生不但課講得好,還常在《新兒童報》上發表文章。《新兒童報》創刊百期,以《我和〈新兒童報〉》為題征文,在金老師鼓勵下,我作文應征,報社獎我一個紅布封面上燙銀色和平鴿的筆記本,扉頁寫道:

   

  

      歐陽健小朋友  

               百期征文,優勝紀念

   

  

在玉山讀初二時,我開始向《少年文藝》、《中學生》投稿,詩歌、散文都寫,寄稿不要貼郵票,只要信封上剪個斜口,注明“郵資總付”就行。我第一篇印成鉛字的是兒歌《種樹》,刊于1956年6月1日《江西青年報》。樣報來時我已到南京,母親來信說收到三元稿費,家里一時沒錢,就拿它買了米。  

1957年,南京農學院整風,我寫了張大字報,題為《從夢話談起——我以顫抖的手寫出》,批評基建科工房失火事件處理不公,提醒防火的華清洪受了處分,申辯夢中想到此事的科長卻置身事外,可以說是“不平之鳴”。《南京農學院》院刊仇文干同志看到,把它發表在《整風簡報》上。  

1958年,下放淮陰勞動鍛煉,《淮海報》記者楊杰前來采訪,把我的《試驗田是我的學校》發表在8月29日《清江市報》、《淮海報》聯合版,1959年1月6日又發表了我的《我聽見了歷史車輪前進的聲音》。我還為《淮海報》寫了不少農業中學的通訊。  

1965年,在淮陰大興中學任教,讀《文學評論》范之麟《試談〈艷陽天〉的藝術特色》,有不同意見,寫了《肖長春是體現了時代精神的英雄形象》與之商榷,11月19日寄《文學評論》,1966年元旦收編輯部回信,提出修改意見,鼓勵我再作研究,分析得深一些。經推敲琢磨,逐段重寫,于1月13日再寄《文學評論》。4月11日收《文學評論》信,說此文原定在“通訊”欄內發表,因“臨時稿擠”,所以抽下來。原稿有修改的字跡,連“發稿簽”、排版設計都有了。后來得知,《文學評論》已接到出至第三期停刊的命令,“臨時稿擠”只是委婉的托詞。如果不是“形勢”有變,我的第一篇文學評論就不是發表在三十八歲的1979年,而是發表在十三年前二十五歲的1966年。  

1979年初,我寫成《柴進•晁蓋•宋江》一文,后署:“一九七九年一月二日于金湖縣塔集中學”,即寄廣東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2月28日收編輯部信,告知此文“定在本刊第二期發表,現已發排,約在三月下旬出版”:距稿件寄出,僅58天。其時我的冤案還沒徹底平反。  

熱心幫我平反的《群眾》雜志,時正籌辦《群眾論叢》,6月24日徐慧征同志來信,要我暑假去南京修改《〈水滸〉“為市井細民寫心”說》。我三往《群眾》雜志社,徐慧征、陳方澍同志都鼓勵我樹立雄心,寫一部《水滸》研究專集。徐慧征同志領我至省委宣傳部書庫,幫我借了二十馀本有關《水滸》的資料,又提出修改文章的具體意見:1、第一段關于市民階級形成的問題,或者要充實,或者加以迴避,無使枝蔓。2、有的部分可歸併。3、字數要壓縮一點。在她的幫助支持下,此文在《群眾論叢》1980年第1期發表。  

其后,我在《鐘山文藝論叢》發表了《〈水滸〉“梁山泊聚義”性質辨》,《學術月刊》1980年第5期發表了《重評胡適的〈水滸傳考證〉》,《淮陰師專學報》1980年第2期發表了《高俅論》,這些都是作為業馀研究者自由投稿而被采用的。  

1980年夏,中國社會科學院招收研究人員,報考條件是本科畢業或同等學力。在江蘇的270名報名者中,我是少數拿不出文憑的人。辦事人問:何以證明具有“同等學力”?我問:有幾篇發表的論文行不?一看,是《學術研究》、《學術月刊》、《群眾論叢》,連說:行,行,行。  

我以較高分數錄取為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同時錄取的有助理研究員3人,研究實習員22人,資料員1人。這是我學術生涯的轉折點。現在想來,《學術研究》、《學術月刊》的編輯如果稍微“勢利”一點,不屑發表我這位蘇北農村中學教師的文章;或者要向我收取一筆版面費(我當時工資為39.5元),這幾篇文章肯定發不成,我就沒有了報考的資格,自然進不了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今后的道路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  

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學術研究》、《學術月刊》哪位編輯發表了我的文章;我珍藏著他們字體娟秀的來信,也珍藏著無限深長的知遇之恩。對編輯這份工作,我永遠懷著敬意。

   

  

編稿者的由衷喜悅

   

  

回首十年的編稿史,喚起的是一連串由衷喜悅,是發現佳作的興奮之情。  

1985年,在劉冬同志主持下,我參與創辦《明清小說研究》,以“兼容各種觀點,貫徹雙百方針。篇不計長短,文不論家門。考證務以翔實見長,論述當以深穎取勝。論難不避,言當有據;評說當新,力戒浮華”為宗旨,開始了發現佳作和發現新人的歷程,并以此為最大的快樂。  

辦好刊物,自然要名家名作。但我們從不唯名家馬首是瞻。在我參與編輯的36期《明清小說研究》發表的文章,名家約占三分之一,青年學者占三分之一,基層非專業作者占三分之一。作為編輯,最大的快慰不是為名家錦上添花,而是發表青年研究者的處女作,發表基層作者有新意的成果。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有一大批基層會員,如馮子禮、吳九成、姜耕玉、尤志新、劉懷玉、賈穗、范志新、張訓、陳玉書、張丙釗、王資鑫、張純、包文燦、潘公航等,都在《明清小說研究》上發表過有份量的文章。  

《明清小說研究》初創,收到蕪湖清水灣中學楊俊寄來的七八篇文稿,這些寫在白紙上的文章,是卷成一個圓筒,貼上一分半郵票寄來的。有同志看了,覺得水平不高,說:退了吧?我想,一位中學教師,寫了這么多文章,實在不容易,便說,讓我看看,是否還有可取之處?我把幾篇文章反復看了多遍,確實不怎么樣。但還是不忍舍棄,又看一遍,覺其中一篇《豬八戒形象的喜劇性》,似有新意,也有加工的基礎,便對吳圣昔說:你看是不是有點意思?他看了表示認同;我說,你給他寫信,讓他修改一下如何?后來,這篇文章在第3輯(1986年4月)發表了。1991年第1期,又發表了他的《人類未來的預見者——西游記理性思維新論》。我注意到,楊俊的單位是已變成蕪湖教師進修學校,還當選為市政協委員。直到現在,我都沒有見過他,他當然不會知道發表他的文章的經過。  

1993年8月,毛澤東論《水滸》《紅樓夢》學術討論會在廬山大廈召開。為了省錢,我隨省直機關工會休養組住在江西總工會休養所,每天早出晚歸。7日早飯后,去廬山劇院,一位青年在門口把我攔住了。他說是武漢制氨廠的工人,叫朱永祥,對《紅樓夢》有許多獨特想法。這次寫了篇四萬字的論文,自費前來參會,向專家學者求教。他先是要求大會發言,會務組置之不理;在小組會上剛講了幾句,就被張國光斥為“胡說八道”,強行制止了。聽說《明清小說研究》熱心扶植基層作者,故特來找我交流。瀏覽那厚厚的稿子,初步感覺是下了功夫的。我說:你能寫出如此份量的論文,精神是令人欽佩的。文章我可以帶回去看看。我不能擔保一定能發,但保證會以負責態度處理。回來后我把文章交王學鈞看,他也認為有發表的價值。只是刊物規定文章不得超過一萬字,此文長達四萬字,發表恐有難度。我說,如果同意刪到一萬七千字,就給他發。王學鈞給他寫信,具體提出修改意見。這篇《寶黛愛情婚姻悲劇——自我失落與創作失誤的雙重結果》終于在1995年第2期刊出,雖用小五號字排,篇幅仍達15頁。  

朱文剛刊出,我就離開了南京,與他沒有再聯系。近檢索中國知網,得朱永祥名下論文共記錄6條:

   

  

序號 題名 作者 文獻來源 發表時間 來源庫 被引頻次 下載頻次  

1 小學生元認知技能培養實驗研究報告   朱永祥  教育研究  2000-06-17  期刊  19   145  

2 寶黛愛情婚姻悲劇——自我失落與創作失誤的雙重結果   朱永祥  明清小說研究  1995-06-10  期刊  0   137  

3 點、線、面的視覺心理   朱永祥  殷都學刊  1992-12-30  期刊  0   33  

4 兒童概念的發生與表征研究   朱永祥  心理發展與教育  1993-07-02  期刊  0   55  

5 認知的內隱理論及其分析方法   朱永祥  心理發展與教育  1991-12-31  期刊  26   81  

6 國外教師期望的研究及其方法論思考   朱永祥;   教育評論  1992-04-30  期刊  0   34  

朱永祥是工人,可以判斷別的文章都不是他的。也就是說,他公開發表的,大約只有這篇《寶黛愛情婚姻悲劇》了。我把此文重看了一遍,深感從“自我失落與創作失誤”的視角來解析《紅樓夢》,是有獨特眼光的。這樣一位有潛能的青年,未能發揮他的光和熱,是令人惋惜的。  

《明清小說研究》經費相當拮據,院里每年補貼一萬五千元,十年中沒有增加。好些作者得知這個情況,以各種方式表達放棄稿費的意愿,我在一期《編者寄語》中說:“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我們一些可敬的作者體諒這種困難,表示不要稿費,我們為這種精神所深深感動,下決心克服困難,把刊物堅持辦下去,而且努力辦好,以不辜負廣大作者讀者的厚望。至于稿費,當然還是要發的,只是菲薄了一些,還望鑒諒。”  

《明清小說研究》從來沒想過要收版面費,從來沒有接受作者的任何饋贈。有位揚州的作者向我反映,編輯部某人曾向他索要彩電,他沒能力辦到,又索要煤氣灶具,送去以后,文章仍沒能刊出。我得知后氣憤之極,狠狠地批了他一頓——這位由我從基層引進的人,后來參與了欲置我于死地的運作。有人調侃道:“歐陽健不識人,竟為自己找了一個掘墓人。”

   

  

挑戰版面費的成敗悲歡

   

  

我1995年9月南下福建師范大學,1999年招得兩位研究生,首次直面版面費的問題。我絕對不贊成向邊遠學校學報交二三百元版面費發文章的做法,視為不能容忍的不正之風,一開始就明確宣布:不準買版面,要憑借文章質量謀求發表,還要拿稿費。  

兩位學生都很爭氣,不但發表了文章,而且拿到了稿費。檢索中國知網所得:

   

  

謝超凡:  

方元鹍評傳  明清小說研究  2000-12-30  

一枝一葉總關情——論晚清小說對“國民性”問題的關注  明清小說研究  2001-09-15

   

  

鄧美華:  

正是中原薪膽日,誰能高枕醉屠蘇:試論晚清小說對知識分子精神面貌的刻畫  明清小說研究  2001-03-15  

錢肇鰲和他的《質直談耳》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1-06-30  

用新的眼光審視《中國小說史略》 陰山學刊  2001-02-28   

《紅樓夢》仿作:《風月鑒》論析  南都學壇  2003-03-10

   

  

我挑戰版面費的第一個回合,是以勝利告終的。  

2002年退休,版面費問題就不再與我相干,直到2008年溫慶新的出現。小溫有才,有德,勤思考,肯吃苦,無論文獻研究還是文本研究,宏觀研究還是微觀研究,史的研究還是理論研究,都有所涉獵,有所發現。可貴的是他有一般人或缺的“內驅動力”,視學術研究為最大樂趣。兩年中,寫了好多論文,雖略顯稚嫩,但都確有見地,便鼓勵他積極投稿。先是一家學報通知可用,要交600元版面費。我一看主編是老朋友,就托人帶信要求照顧。主編見說我為之說項,同意不收費用,文章刊出還可提前;他的另一篇文章,又一家學報通知可用,要交500元版面費。我一看主編是老朋友,就發郵件,以為不僅不應收版面費,還應發給稿費。主編見說我為之說項,同意不收費版面費,文章也刊出了;他的另一篇文章,一家學報通知可用,要交600元版面費。我一看主編是老朋友,就讓他自己發郵件,要求照顧。編輯回復說:歐陽先生固然是主編的朋友,但費用不能不收;他的其他文章,又投向別一家學報,可惜主編我不認識,也就無從說情了。  

無能為力的我,最后只好對溫慶新說,你文章已經發了不少,早已超過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不愁拿不到學位。今后投稿時,頭顱要昂得高一點,事先聲明:凡要交版面費者,一律不須考慮。

   

  

抵制版面費,鏟除版面費

   

  

最近偶然上網,方知版面費問題早已引起關注,意想不到的是,為版面費的辯護,居然理直氣壯,振振有辭;而反對的意見,亦多是空泛的義憤,既沒抓住要害,又不能切實解決問題。  

還是從投稿、編稿兩個方面來討論這個問題。  

從投稿的角度看,首先要明確,學位、職稱不是研究學術的動力;學術期刊更不是為學位、職稱服務的。學在民間是中國的傳統,從先秦諸子到清代三大家,歷來的大學問家,都不在體制之內。“新時期”三十年來,學術出現了相對繁榮的局面,但真正原創性的成果,多半不出于正宗的大學與研究所,而出于江湖自學成才的野狐禪。蕭兵當年曾鼓吹建立江蘇的“自學學派”,被他點名的有鄙人、蕭相愷、李時人。說句不客氣的話,在古代小說研究領域,超過我們幾個人的科班人士,恐怕沒有幾個。版面費的理論是,既然有那么多人需要通過發表文章來解決學位、職稱,就不愁沒有市場。這恰恰把眾多不是為學位、職稱而真正研究學術的人排除在外。這就從本源上掐斷了中國學術的生路。  

從編稿的角度看,發現人才是期刊第一位的任務。當你面對一篇杰出的文稿,一篇出自拿不出版面費者之手的文稿,你該如何取舍?天天講人才戰略,人才戰略不等于“千百萬工程”;人才難得,所以時刻要懷愛才之心。人才有時就站在你的面前,如果不把他抓住,不立即給他以機會,就會失之交臂,就會轉瞬間即逝,歸于夭折。戰爭時期的人才,在戰場上見;學術研究的人才,在論文上見。只認錢不認文章,好文章只因無錢不能發表,作為伯樂,能忍心嗎?所謂“誰受益誰付費”根本站不住腳。學術成果的受益者是全民族,而決不是個人。  

版面費對學術的傷害是不容爭辯的。但停留在爭辯上,將毫無意義。要尋求解決的出路。而最佳的辦法是抵制,大家團結一致,共同抵制。其他諸如加大監管力度,加強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都是扯淡。  

據《粵海風》2010年第3期介紹,全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表論文248萬篇,而背有論文發表指標的人數達1180萬。這就是眾多刊物放膽收取版面費、不愁人不上鉤的理由,也是眾多投稿者忍氣吞聲、不得不競相通過各種手段謀求“優惠”“廉價”發表論文的境況。  

但千萬不要忘記,對于所有刊物來說,作者才是他們的“衣飯父母”;沒有了稿源,任何刊物都將面對斷炊之虞。而所謂期刊,是必須按期出版的,篇幅容量都有一定之規;也就是說,每一期都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文章將它填滿。如果一個人不交版面費,就意味著自動放棄;但全體一致來抵制呢?情況就會大不同。1180萬作者一致拒絕向刊物供稿,它們所要的248萬篇就會變成0,就沒有文章可發。這種狀況,類似工人集體拒絕為廠主工作,就會導致工廠的停工乃至垮臺。這里最重要的一條是團結一致,共同抵制。這樣,就可迫使刊物讓步,以不收版面費為條件來征稿,甚至以發放稿費來征稿,作者也就取得了勝利。  

抵制版面費,論文一時不能發表,不是會影響了學位、職稱的評定了么?這一條,事情就更好辦了。發表一定的論文,是為了證明本人的學術水平。收到了版面費的通知,意味著論文已經通過評審,達到發表的水準。交了版面費,文章發表了,證明他有這個水平;如果交不起版面費,論文未能發表,是否意味著他沒有那個水平了呢?顯然不是。因此,只要把規則稍微變通一下:凡收到版面費的收費通知,就算論文已經發表,不影響學位、職稱的評定,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追根窮源地講,收取版面費之所以大行其道,除了為學位、職稱不得不割肉放血的弱者,還有拿了國家大筆項目經費的學術大款。一班“學術活動家”,不肯坐下來讀書鉆研,便用輕松得來的錢去買版面費,買書號,為那些注定速朽的學術垃圾購買出生證。實際上,在人文學科領域,根本不需要為一個項目投入大筆資金。李白研究資助十萬元,杜甫研究資助十二萬元,有什么根據?拼命活動申報基金項目,無異于掠奪國家財富。我三十年中出版了二十多部書,發表了二百多篇論文,除了動員全國18省100多位學者合作的《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得到江蘇省社會科學院23000元的資助(實際用于《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的為 9600元)外,其他如《晚清小說史》、《歷史小說史》、《中國神怪小說通史》、《紅學百年風云錄》、《還原脂硯齋》、《〈中國小說史略〉批判》等,都沒有拿過國家一分錢的資助。  

一條真理:學術成果不是錢培植出來的。最根本的是要有豐富的資料和良好的發表園地。釜底抽薪之法,在徹底改變國家科研的資助體制,取消所謂“基金課題”,取消社會科學的大型評獎,把省下來的巨額經費,投入到公共圖書館事業,為全民閱覽創造寬松的條件;投入到學術刊物,大幅度提高稿費,把獎勵給那些真正做了貢獻的人。  

抵制版面費,鏟除版面費,是解決學術研究走下坡路的良法。  

  

                       2010年6月19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 香蕉成年网站未满十八禁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亚洲欧美人与动人物在线 |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