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形勢
從2007年開始,美國的次貸危機開始蔓延,到最近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世界各國在此期間不斷的推出各種經濟刺激計劃,其主要結果是形成了通貨膨脹的隱憂。
對于世界經濟形勢的判斷,本文認為:美國已經在經濟危機中實現了自我的恢復,歐洲的經濟波動加大,日本多年來致力于經濟的重新起步,這三大經濟體互為影響,可以預見的是,他們最后采取的手段就是:加大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中端商品和資本的輸出,同時加大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各類基本商品的輸入,以達到降低他們自身經濟風險的壓力。
然而,不容忽視的問題是:1、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蔓延,必然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產生影響。2、黃金和各類重金屬,農產品的期貨和現貨價格有不斷走高的趨勢。3、受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石油期貨和現貨的價格波動加大。
基于以上,則很清楚的是,原材料價格的是,出口的減少,雙向合力,必然壓縮中國企業的的利潤空間。
國內經濟形勢
國務院提出的“新36條”和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兩件事情聯系著看,則可以判斷中國的金融市場的開放速度在加快,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這三股力量在角逐著中國市場的話語權,意味著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結合實際情況,本文整理出了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人民幣的匯率。
人民幣的匯率問題是最近提的比較多的問題,對現實情況分析,人民幣的升值是必然的事情,為什么?
人民幣的升值將使美元,歐元等貨幣相對貶值,則他們對華商品的出口就有了優勢,另一方面,他們的利潤回流時可兌換他們的本幣數額在加大。舉個例子說,假設現在美元對人民幣的比率為1:7,之后升值為1:5,某企業將7000萬人民幣的利潤兌換成美元在前者是1000萬,在后者則變成了1400萬,他們不僅賺到了商品和投資的利潤,還將得到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可以預見的是:人民幣升值之后,中國將出現貿易逆差,外匯儲備也將逐漸減少。
針對人民幣的升值出現了負面效應之后,各類商品的價格上漲,央行的加息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二、股指期貨對實體經濟是存在一定影響的,從近期來看,股指期貨推出之后,指數一路下滑,表明上看是經濟形勢的影響,實質是股指期貨在做空,日均3000億左右的量不能不說沒有吧?而且這其中一定少不了企業的參與,一旦做空或做多力量多大起到反向的作用,將會使得企業的資金發生轉移,勢必影響企業的經營。況且,股指期貨對政策還有影響,如果經此向實體經濟傳導,則須慎重。
三、通貨膨脹的風險日漸加大。2007年,以黑金屬的資產價格為先導,使得中國出現結構性的通貨膨脹,體現為輸入型的特點。進入2010年,農產品的價格又一次成為通貨膨脹的誘因,以蒜、綠豆的價格上漲為先鋒,各類農副產品的價格必將出現輪番上漲,同時,在氣候等大自然災害的影響下,輪番上漲的現象必然更加明顯,如果大米、小麥等主糧出現上漲的話,則表明,全面的通貨膨脹達到了高潮。
另一方面,出口的減少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必然使得實體企業在國內提高價格,以應對利潤下降的風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