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多年的高考熱,似乎在近兩年呈降溫趨勢。據媒體報道,今年全國大部分省份的考生人數都呈下降趨勢,其中山東考生減少4.6萬人 預計錄取率突破80%。
這已經是山東省高考人數連續第二年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較大。2008年以前,我省高考人數持續增長,并在2008年達到了781477人的高峰,2009年高考人數一下子減少了近8萬人,降到了702183人,今年再減4.6萬人。盡管高考報名人數減少了,但高校的錄取計劃卻繼續以較大幅度擴招,根據招生計劃估算,今年山東省預計將有接近53萬考生會被本??聘咝d浫?,高考錄取率將有望突破80%。(5月22日青島早報)
面對報考人數的再度下降,引起了人們的見仁見智,褒貶兼有,莫衷一是。支持“也許是好事”的人們說,“高考人數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及家長的觀念轉化,這有利社會成才觀的理性化。社會成才觀也將逐漸從高考一元論轉變成多元并存……”“高考人數減少,無論對社會還是對考生,都利大于弊。首先,考生減少,意味著這一屆大學畢業生將會縮減,有利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其次,考生雖減少,但很多高?!?”而“杞人憂天”者們則說,“這是課改壓力的影響”,“這是‘高考改變命運’觀念轉變的表現,”“這是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果”……
而在筆者想來,高考人數下降實際上是近年來多重矛盾的合力產物。首先,適齡人口減少是直接原因。根據國家統計局年報可知,我國在現階段的適齡升學人口正不斷下降。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應屆高中畢業生分別是849萬、834萬、803萬?! ?/p>
其次,從2008年開始,復讀生明顯減少,考生總數自然也有所減少。近年來,各地正在大力推進課改,一些考生擔心課改后高考內容變化較大,主動放棄復讀?! ?/p>
再次,許多高中生直接轉尋其他受教育方式,不再“唯高考、大學是從”,早棄考,早就業,“上大學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還是學門技術更重要?!薄拔抑来髮W是美麗的,但經濟不景氣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讓我不得不重新做出選擇”。于是,有很多學生放棄高考,甚至放棄高中、放棄中考、放棄初中,去學廚師,學維修……早掙錢。
另外,學費貴,窮人家孩子越來越上不起學。據資料顯示,從1989年到目前為止,大學學費從200元上漲到5000元以上,增加了至少25倍。而據國家統計局數字,2008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只有4761元。一些農村學生中,上不起學的學生占了不少,特別是一些考上藝術類或民辦大學的學生,面對動輒萬元的學費,更是毫無支付能力……
同時,大學官場化、行政化、文憑批發化以及弄虛作假套取瘋狂擴招,又使各個大學教育質量急轉直下。一方面是高投入,一方面是難就業,巨大的大學成本成為對窮人孩子的全面“殺傷”,誰還愿意抱著可憐的大學文憑去一棵樹上上吊呢?
這幾點應該基本上概括了高考人數明顯下降的原因。但盡管原因很清楚,人們還是表現出了極強的反應。無疑,這是一種被異化了的關注。從這種關注當中,不難窺見的是公眾對于“90后”改變命運與前途渠道日漸缺失的擔憂?! ?/p>
改革初期,金錢、權力等因素對高考、就業的影響,雖然有但畢竟弱,高考這座獨木橋雖然是千萬人在擠,但無論是權貴之子還是小民之子,尚且有一個公平博弈的平臺,而現在則不然,金錢與權力在改變人生命途的作用上已然被放大了千倍萬倍,小民之子和權貴之子的博弈力量開始出現失衡,有的還特別嚴重?! ?/p>
對所有心懷夢想的底層百姓來說,沒有誰不愿意改變自己的命途,然而所有的夢想都需要有更為寬廣也更為公平的渠道。由此想來,高考獨木橋“風光不再”,其實是折射著廣大學子的辛酸和無奈。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