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過去了,當今世界是個什么形勢?中國古人說不謀萬世者,不足以某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三十年了我們光在國內謀劃,必然導致畸形發展。校正這個畸形發展也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國際謀劃才能做到。有人把當今世界看成是一個大爭之世,不錯。但是把他比作春秋戰國的大爭之世就錯了。春秋戰國的大爭之世最后是秦統一六國。世界現在還沒有一絲跡象可見變成統一的世界。這個比喻不恰當就因為它沒有讓人們看到未來世界結果。正確的比喻是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的朝代興替。夏商周是中國歷史上諸侯會盟而盟主變換的朝代。那時的人類社會狀態是諸侯分治天下,諸侯個安其土個守其民。諸侯之間的紛爭由諸侯的盟主公斷。世界上人分地域而居,物分地域而產。當今世界就是要形成類似諸侯會盟的世界。各國各守其土,個安其民。形成合理的國際交換,制止資本的無情掠奪。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正是破壞人類自然環境的原因。那么以后的國際交換怎樣進行呢?需要一套新的國際貨幣。產生這個新貨幣的方法我叫它美元國債轉圓法。
美元濫發使無數美元資產持有者財富被注水?,F在對于美元國債的持有者還有一個轉圓的方法可用。這就需要他們成立一個美元國債的債權人協會共同商討對策。成立新的主權國家參與的國際信用銀行。
大家知道,流通的美元被注水是不好區分舊美元與新美圓價值的。但是美國國債不同,它又發行年份?,F在即使出現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這個情況快到了,我們還是未雨綢繆的好。)我們也可根據相應年份的物價算出美元國債的價值?,F在是美元直接購買美國債的行徑還會發生,這就是對全世界的公開搶劫。美國國債的償還希望很是渺茫。
濫發美元造成國際金融秩序的混亂,新的價值體系怎樣建立?我認為新價值體系的基礎就可視為美元國債(雖然他是美國的白條)。這就如同美元是電子在導電,把美元國債視為基礎發行一種新的貨幣就是利用空穴在導電。紙幣就其本身而言,現在就是一種信用貨幣。需要人們共同承認的基礎。濫發美元使美元失去了國際信用。新的國際信用基礎現在建立在美元國債(白條)上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在改革開放初期政府收農民的公糧往往打白條,但聰明的農民沒錢花的時候就把白條當做了一種支付手段了。鄰里的婚喪嫁娶都用政府的白條隨禮了。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現在怎樣把手中的美元白條流通起來,是最好逃過美元洗劫世界財富的方法。
當這種新貨幣成為國際支付手段的時候,美元就漸漸退出了。那是美國也就必然需求這種新的國際貨幣來實現國際交換。如此就必然出口商品換取這種貨幣才行。這就是美國在還清美元國債的過程。新的國際貨幣不各國的國內貨幣分開各自循環流通。形成類似人體的肺循環和體循環的雙循環機制。
說諸侯會盟的事情你可千萬別想簡單的去重復歷史。中國的百年恥辱就是源于這樣一個錯誤認識。我們總想重復歐美強大的路。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你跟在別人后面想強大可能嗎?還是毛主席的趕超戰略管用。一個比較優勢理論的發展,就是永遠也沒有優勢??偢趧e人屁股后面。說到這里不妨多說幾句自由主義。
自由的理想和追求是人們向往的。絕對的自由主義者就像講童話一樣,勾畫人們的們夢想的自由。世間的自由理想莫過于“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境界了。而這個境界人們達不到。也就沒有那樣的自由。因為人的自由占有的私欲,占有的領地太多了。自由的圈子反而越來越小了。
魚僅以自己的身體占有的空間為私有。所以魚是自由的,可以在水中游來游去。只要在水中,他就可以隨意到他想去的地方。而人不同。人生必架于物,簡單的沒有吃喝就活不了。人們發現了自然生殖的規律,種莊稼,養牛羊。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下的是本,收獲的比本多出的東西就是利。利者,物之可濟人也。
在自然經濟時代首先私有的是耕地.牛羊。人是聰敏的在利用自然增殖的時候,就發現占為私有的土地出租的增利方式。在一個耕地有限的范圍內,自由私有占有耕地的自由就必然出現了無地可耕者。這些人就成了地主的長工。在最悲慘的年代,這些人就是僅比牛羊幸運點的奴隸。區別就是不被主人吃肉而矣。這個自由私有占有土地的尋租制度一傳就是幾千年。養活少數不勞而獲的食利者。
對于這少數食利者,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中國出了一個政治強人,發明了耕地的集體所有制。大家要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土地的耕種權.所有權。要共同勞動,共同收獲。這勢必對不勞而獲者感覺到是痛苦的。但是解決里幾千年來因為耕地這個活命基礎的爭奪而起的血腥廝殺問題。你相信那些假慈悲者的話嗎?——要給你土地私有的權力。反正我不信。貪小利而吃大虧。這樣不過是給你一個甜棗后把你往火坑里推。
在人們剛發明了占有土地尋利時,青山是不被私有的。人人都可以去打柴。俗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人們對青山的用途不僅是留的燒火的柴,而是工業化的造紙術,青山也別私有瓜分了。當人們發現占有綠水圈個圈子搞旅游掙錢,綠水也被私有了。當人們發現修個收費站收錢,道路也被私有了。總之人們覺得自由是越來越小了,想上哪里去得花錢買通行的自由。人們成了他們發明的貨幣流通信息——金錢的奴隸。
還有一個小故事是根據真實的事改編的:說一群主張占有自由的自由主義者去朋友家坐席吃飯。在吃飯上,這些人主張的是得味。什么意思?就是某一道菜合自己的胃口,對自己的口味。那么這道菜就得味到自己的面前,自己吃。自由主義者們在桌子周圍做好,飯局開始了。菜一道道上來。一個自由主義者看到剛上來的菜說,這個自己得味就端了過去,放在了自己跟前。下一個自由主義者也是如此。菜是一道道上來,又一個一個的被自由主義者們霸占。最后菜沒了??蛇€有一個自由主義者什么也沒得到。這個人著急了,緊盯上剛端進屋的饅頭。他大喊一聲:“這個我得味”,把饅頭霸占了。自由主義者們面面相覷,啞然失笑。最后大家把自己得味的菜都拿了出來。有一位長者領頭,“來,大家嘗嘗這個,大家嘗嘗那個”把飯吃完。
自由的悖論——占為私有的自由正使得人不自由。
回到原來的話題。實事求是的分析近代世界格局出現了兩次世界大戰,形成了國聯與聯合國兩個國家博弈舞臺?,F在美國正在開始衰落,聯合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國應該倡導世界共和的國際政治觀點。既是堅持國家獨立自主,國家一律平等的觀點。但是國家畢竟有大小之分,國際政治堅持大國一致的原則還要加上一條小國一致的原則。何為小國一致呢?就是如非洲.美洲國家有洲際的小國一致的國際政治否決權。考慮周全大家利益的政治主張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衰落的強權也得接受現實。中國只有沿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際關系才能成為世界主持公正的力量。說的具體點可以設想香港成為國際政治的中心。為什么說香港呢?因為他又被人侵占的歷史,提醒我們即使強大也不應該侵略他人。君子以直報怨的更高境界是君子以德報怨。以德抱怨的前提是自己足夠強大的實力才行。如諸葛亮的七擒孟獲而獲得人心。
辯證法源于生生不息的生命運動,世代的交替。一個事物終結也是一個新事物的開始的辯證邏輯。人是社會生存的就不可能出現理想化的絕對自由。私于公是相對的。個人自由就必然和大家的自由發生關系,甚至傷害大家自由。凡事出于私心的人類社會生活是不能長久的。給與別人的越多自己收獲越多。就內政來講,古人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通則變,變則通。重新堅持公有制為主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個根本。堅持共和的國家就是堅持公有制主體。堅持人民當家做主。具體形式有待探索。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就做到了政通人和。政通人和四個字出在宋代,既使宋代皇帝都知曉正直的意義。他在朝堂前立了一個很高的桿子,埋得也不深,其中寓意就是要想桿子不倒就時刻要把他扶正,保持正直?,F在對利的崇拜使我們忘掉了正直的意義。國家也在一門心思逐利。我們被另一種僵化形式控制了。應對現在的金融危機國家為什么只想著投資擴大內需?古時候的開倉放糧,他的現代版本就是發錢消費。不是一個道理嗎?我認為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不是讓國家逐利,而是讓國家逐義。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事,解人民之所急。如此何愁中華之不興?
怎樣做到政通人和?有興趣的朋友看見中華論壇我的一篇文章——《東方文明引領世界——中國社會主義問題的思考》。篇幅太長在此就不說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