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蝸居”一族及“房奴”們的千呼萬喚聲中,上邊終于重拳出擊,直至近期房市基本呈“冰凍”狀態(tài),各地交易量大幅下滑。前陣子還京城“地王”滿天飛,最近卻有土地“流標”的事情接連發(fā)生,真是風云突變哦!不曉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早說過,等房奴們吼夠了,就該小股民們吼了。果不其然,就在此時,上證指數(shù)從一個多月前的3100多點,直跌到了2559點,還在往下跌!想想都可怕——上邊還沒加息得嘛!股指就跌得如此慘狀,要是真的提高了存款準備金,要是真的加了息,我都不忍心去再看股指了。
目前,超市里的東北珍珠大米,已由兩年前的38元一袋,漲到了58元一袋;蒼坪路菜市場上的大蒜、絲瓜、黃瓜和小白菜都早已邁入了以“元”記價的時代。再如此漲下去,可能就不僅僅是“房奴”和“股民”們“吼”的問題了,恐怕更大的民怨就要沸騰了,不加息行嗎?!前些天《新聞聯(lián)播》說,近期菜價上漲,主要是氣候原因,天曉得!這究竟和4萬億投資有沒有一點關(guān)系。
上邊總強調(diào)“發(fā)展才是硬道理”,地方卻奉行“投資才是硬道理”。其實,在弱肉強食的市場競爭法則里,這是個沒多少道理可講的時代。多年的事實反復證明:投資發(fā)展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投資發(fā)展也會暫時掩蓋許多矛盾,甚至累積出更大的問題。有人說“相信后人比我們更聰明!”,那就把問題留給讓后人去解決吧,但這個“后人”能“后”到多久呢?
發(fā)改委工作的朋友說,4萬億投資要投出去,那是輕輕松松的事情,投放時各方都皆大歡喜;財經(jīng)學校教書的老同學說,要把4萬億投資形成的流動性過剩收回來,措施有很多,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我說,要把中國功夫煉到“收發(fā)自如”的境界,那可不是一般人能輕易做到的。何況,目前的練功者不是單個的人,而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
到此,似乎終于明白了馬克思在《資本論》的一些經(jīng)典論述——這是個流動性過剩的時代,這是個“經(jīng)濟滯漲”的時代。 “經(jīng)濟滯漲”的后果是什么呢?馬克思在《資本論》里早已經(jīng)論述得非常清晰明確,就不用再展開了。一位資深老股民喝了二兩白酒后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沒有與時俱進,早已過時了,咱不能用昨天的理論來指導今天的實踐。真的是這樣嗎?語言是蒼白的,還是等著讓實踐來告訴我們吧!
別搞忘了一個簡單的事實:潮水總有退卻的時候,當潮水退卻,一切都將裸露在沙灘上。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