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為師”沒有前途
“讀諸史,知終始”,重溫歷史能了解世代興衰的原因,也可以看清當代的是非,以保持清醒頭腦,不重蹈歷史覆轍。毛澤東同志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回憶了從1840年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經歷。得出了結論:“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習西方的迷夢”。并且指出;很奇怪,“先生老是侵略學生”!“中國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
歷史經常出現警人的相似之處。走資派掀起了一場向西方學習的熱潮,特別是向美國學習,以美為師。就是一切都是以美國為樣板,只相信美國,不相信馬列了,甚至連自己也不相信了。既便是美國經常被經濟危機所困擾;既便就在美國爆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而且爆發的導火索就是金融業、就是所謂的創新金融——衍生金融產品的時候。吳敬璉競“面不改色”,仍然在《國際先驅導報》上發表“以美為師”的“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乃治本之道”,吳敬璉還要把我國的經濟轉變為什么樣的“發展方式”不是很清楚了嗎!
如今美國鸚鵡何其多。唯美國馬頭是瞻,吹捧美國,吹捧美國的文化,吹捧美國的人權、民主、自由……,把外匯存入美國,買美國國債,把600噸黃金貯備存在美國銀行里,處處以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為學習榜樣,心甘情愿地當美帝的洋奴,為美帝侵華、辱華、反華賣力,把自己的錢存在美國,把子女送到美國去拿“綠卡”,加入美國籍。既便是貪污受賄得來的不義之財,都要統統弄到西方國家去。還有那些所謂的“民運分子”、邪教頭目、精英買辦統統投奔美國,依靠美國,向美國搖尾乞憐。所有這些并不奇怪,因為美國是資本主義發展成為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它是全世界腐朽、沒落、反動勢力的大本營;全世界一切反動、沒落、腐朽勢力都把美帝當作靠山。從中國的蔣介石、南韓的李承挽、樸正熙,到越南的吳庭艷、……
美國是侵略的霸主,世界人民的公敵。
早在百年前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就有美國軍隊;
支持蔣介石打內戰,造成了中國多少人員、物資、設備損失;
二戰后美國占領日、德、韓駐軍65年至今不走,還要占領到何年代?(駐德美軍向東歐轉移坦克第一師撤至保加利亞);
美帝侵朝戰爭、侵越戰爭造成了多少人員傷亡,財產毀壞!
在中東支持伊拉克和伊朗戰爭,兩次發動海灣戰爭;侵略、占領伊拉克和阿富汗;分裂南斯拉夫轟炸科索沃(炸毀中國駐南大使舘)轟炸使南聯盟在科索沃的軍力損失了三分之一。炸毀的大量民用設施:24座橋梁,12個火車站,36個工廠,7個機場,16個燃料站和庫房,17個電視發射塔和許多電力設施,使南聯盟的經濟一下子倒退了幾十年。
到處策劃“顏色革命”,顛覆合法國家政府,收買叛徒洋奴,制造傀壘,打著“民主”、“人權”、“自由”的幌子,侵略占領奴役被壓迫民族和被剝削的人民。
到處施行霸權主義,昨天制裁這個,今天又制裁那個。到處欺負弱小、貧窮國家和民族。
中國積極地、低聲下氣地找上門,要求作戰略伙伴。熱臉貼到個涼屁股,美國只承認是“利益有關方”。美國堅持了幾十年對華制裁——禁止對華軍售,而且一直阻止歐盟解禁對華軍售;美國幾十年來一直對我實行侵略政策,在我周邊建立軍事基地,在東面實行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包圍;在東南面拉攏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對我實行戰略包圍;在西面建立阿富汗和一些中亞軍事基地,對我實行U型包圍;美國兒十年來一直對我進行空中、海上、陸地周邊偵察,進行奸諜活動;美軍許多演習將我作為假設放;美國堅持對臺軍售,支持藏獨、疆獨、支持反動的“反共民運分子”、邪教頭目;一面不斷地制造貿易摩擦,一面制造輿論硬拉同伙逼我人民幣升值,……
美國是帝國主義、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經常被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所困繞。2008年底以來又暴發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搞得焦頭爛額。但是,美國并沒有減少霸氣,也沒有放松侵略、壓迫。不僅繼續向阿富汗增兵,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而且到處制造事端、到處擴建軍事基地、研制“空天戰機”、“自由電子激光武器”……不斷惡性發展,美國是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先發制人的強盜。
我們主張學習世界上一切先進的事物,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但是,這決不是崇洋媚外、崇拜美國、獻媚美國、維美國是學、維美國為好!
“以美為師”是違背世界人民意愿的一條死路!是違反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一條絕路!是背叛無產階級、共產黨的一條邪路!
第三世界被壓迫、被剝削、被欺辱的人民,聯合第二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向著美帝國主義作堅決斗爭,揭露它、批判它、戳穿它、鄙視它、蔑視它,看清它紙老虎的本質,滅其威風,長已志氣。
美國總是侵略中國,現在仍然是“先生老是侵略學生”。難道說,還要再回到60多年前,重復那種“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習西方的迷夢”嗎?廣大的工農群眾行動起來,讓那些以美國為師的權貴和美國鸚鵡們,快快清醒吧!
岳求珍2010.5.14于北京
附文:
吳敬璉: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乃治本之道
2009年02月04日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要舍棄通過資源投入和出口來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政府應該首先轉變思路”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金融海嘯雖然源于美國,但這不是一個美國金融體系危機。現在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中國碰到的困難全部是外生的,我認為這種判斷值得討論。
在我看來,中國的經濟體系已經深深地融入了全球體系。所以全球體系發生問題,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一個完全外部的東西。
出口導向政策需要反思
最近一些年,中國經濟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而國際經濟體系存在的問題,在中國早就有反應,根本的問題就在于我們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這種粗放的增長方式通過出口導向的政策,就和世界金融體系聯系在一起了。
但是,正像所有采取出口導向的國家一樣,成功執行這種政策十年二十年后,都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以美元為代表的外匯大量增加。于是,本國貨幣升值的壓力提高。按照原理來說,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進一步推進外匯形成機制的改革,實現其市場化。
直到2005年7月,人民幣才開始緩慢升值。升值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中央銀行入市干預,收購外匯。從2003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用貨幣收購的美元越來越多。同時,我們經濟體系中也存在大量虛擬資產泡沫。因為資源投入拉動的經濟使資源短缺、環境破壞,最近兩三年,資源瓶頸和環境瓶頸已經完全收緊,這種拉動方式無法再持續。次貸危機發生后,中國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很快顯現。
當危機爆發以后,我們要考慮怎樣對待時,就一定要考慮自身體系中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會出現什么樣的事情。我想不外乎兩方面:金融海嘯的沖擊使中國經濟體系中大量存在的虛擬資產消失,泡沫破滅,金融體系本身受到沖擊;占我國出口20%左右的美國市場出現衰退,我們的出口就會受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做過分析,認為美國增長率如果下降1%,我國出口就會下降4個百分點。
貨幣政策不宜大量放水
根據這樣一種判斷,從短期對策看,我們可以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努力保持宏觀經濟不至于崩盤。在貨幣政策方面不宜大量放水,因為放水后續影響的這筆賬早晚要還。所以我們應該采取寬松的財政政策跟貨幣政策打拼。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他辦法,比如從1998年4月開始的扶植中小企業,各專業銀行建立中小企業貸款的專門機構,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公司。還有其他辦法,在不需要放松貨幣政策的前提下,比如浙江把地下錢莊的借貸翻到地上,不但能夠防止借貸風險,而且能夠凈化市場降低利率。
另外,從國際層面說,短期有各種各樣的議論,比如是不是應該趁此機會用人民幣取代美元,要與美元脫鉤,拋售美國國債?我同意曹遠征先生“覆巢之下無完卵”的觀點,其實是連在一起的。我很高興看到我們中國政府采取的態度,即加強與世界各國間的合作,同舟共濟,共度時艱。
根本在于消除體制障礙
從長期來看,我們根本的問題還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經濟中一些由資源過度投入造成的一系列問題都解決不了。早在2006年7月,50人經濟論壇田橫島會議上就認為,中國的出口導向政策、外匯匯率形成機制不做調整,一定會引起宏觀經濟的嚴重問題。
“九五計劃”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來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但是十幾年過去,至今沒有很快實現。“十一五”在這個方面所提出的方向、采取的措施,現在看來都是對的,是合適的。可是這種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并不是非常順利,根本的問題在于體制障礙。怎么消除體制障礙,這是根本性的問題。一個是舊的經濟發展方式,就是用資源投入和出口來驅動的這種發展方式要轉變,要舍棄這種方式,最重要的就是政府需轉變思路。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有“越位”的地方,掌握了過大的資源配置權利,而且把GDP的增速作為政績的主要的標志。
中國一方面有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肯定要淘汰,另一方面應該發展出新增長點,高附加值、高效率的產業,但是這種產業的發展現在看來也太緩慢。障礙在哪里?在體制。很多重要領域握有壟斷權的企業政企不分,阻礙了創新,阻礙了一些新技術、高技術的產業化。這種例子是到處都可見的,這是很要命的事情。
中國經濟一個總的方向,按照“十一五”規劃,一個是制造業的服務化,另外一個是發展知識含量高的現代服務業。但我們服務業發展緩慢,很重要的原因是服務業比起制造業要求的制度環境高得多,而我們這方面制度環境不夠好,尤其是法制環境不夠好。所以總體來說,要轉變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有賴于改革的推進。包括經濟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決定了我們能不能夠使經濟發展方式有一個根本的轉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