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洗冤記
(神州赤縣,人杰地靈。星移斗轉,到了20世紀初,又出個縱橫家——天籟。他憑三寸不爛之舌,笑傲江湖。有一天,物理學家高先生知道后,擺了一酒席,把天籟請來。
天籟請到。高先生對他說:“天籟,聽說你能言善辯,是嗎?”
天籟答:“大概是。”
高先生:“好。我這里有幾個歷史人物在辯論,你敢參加嗎?”
天籟:“我沒有不敢的。”
高先生:“是這樣,有兩個威尼斯的貴族,一個是名叫沙凱多,一個是名叫薩瓦蒂(伽利略本人),與另外一個亞里士多德的門徒叫辛佩喬進行辯論。本來辛佩喬已經是輸了,但現在你要參加這場辯論,而且要幫助辛佩喬反敗為勝。
天籟答應:“可以。”
于是,高先生開始念話,讓天籟跟上——
薩瓦蒂:“辛佩喬先生,請你告訴我,你是不是承認任何下落的物體都具備它的自然速率”
辛佩喬:“是的,自然界賦予重的物體下落速率大,輕的物體下落速率小。”
天籟:“我看也是。但要注意,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在月亮以下的世界,重物向下,輕物向上的運動是‘自然運動’;在這里,只有上升者和下降者才分為輕重。”
薩瓦蒂:“好,如果我們把兩個不同的物體連在一起,那么速率慢的物體會阻礙速率快的物體,速率快的物體會拉著速率慢的物體,你同意嗎?”
辛佩喬:“我看這個結論是完全正確的。”
天籟:“我也基本同意這個看法。”
薩瓦蒂:“如果這點是正確的,我們再進步假設:一塊大石頭下落速率為8,一塊小石頭下落速率為4。那么,把這兩塊石頭連接在一起以后,他們的速率一定大于4而小于8。”
辛佩喬:“這是自然的。”
天籟:“不,這是不自然的。因為這個假設本身已經有問題。比如,兩塊大小的石頭,在月亮以下都屬于向下的重物,而且下落的速率是一樣的;可是薩瓦蒂先生現在卻故意要把它們說成是輕與重、下落速率為4與8的兩種東西,這是別有用心的。”
薩瓦蒂:“但還沒說完由于。由于兩塊石頭連接在一起以后必然要比大石頭重,它們結合以后的下落速率也必然比大石頭的速率要大,也就是合起來的速率應該大于8才對,你同意嗎?”
辛佩喬:“我完全被弄糊涂了。”
天籟:“不用糊涂。因為這個試驗是建立在有問題的假設基礎上。首先,他說的輕與重的概念,與我們說的輕與重的概念是區別的;而且他自己也沒有把自己的概念先交代清楚。其次,他把兩塊在他們那里下落速率是一樣的石頭,錯誤地說成是一個下落速率為4、一個下落速率為8的兩塊不一樣下落速率的石頭。于是,既然這個試驗本身是有問題的基礎前提,得出的理論結果當然不會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現在也就可以不必要去管這個試驗的結局到底如何了。反而,如果按照我們的重物向下、輕物向上的運動是‘自然運動’的理論,讓下落速率為-4氫氣球和下落速率為8的石頭連接在一起,它們結合以后的下落速率必然是大于-4而小于8。你們說呢?”
……
到此,高先生再也說不出話來,等于已經輸了!不過,他就不甘心,拍著天籟的肩膀,說:“天先生,你讓我第一次大開眼界。不過,你要記住,科學已經證明,真理就在伽利略這邊,事實勝于雄辯啊!”
天籟:“不是這樣的。你剛才辯論輸了,是因為你們不知道物理學還有自然運動的本來辯證法!”說著,自個兒開始喝酒吃菜起來……
而高先生這時才頓然領悟到了天籟那些話語里的玄機。不久后,他就發表了一篇為亞里士多德物理學觀點翻案的論文,題目是《物理學的本來辯證法》。——從此,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個千年冤案,終于得以昭雪。
再說天籟那天醉酒,自己一個人回家,才顛顛倒倒走了一段路,就撞在路邊的一片空地上酣睡了。這時,一位遠古的老人飄逸而來,站在天籟身邊,注目著地上這位別人看來實在是很不起眼的睡夢中人,良久,良久!臨走時,他怕天籟著冷,抱來一大把干草,輕輕的輕輕的蓋在天籟身上,然后帶著欣慰的笑容,飄然而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