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前30年賽地主,后30年賽資本家
有個80后民主小布爾喬亞,一把鼻涕一把淚滴控訴毛時代的生活貧窮說:
毛時代:
衣:衣服基本全國一樣,常有補丁。
食:基本上比豬食強不到哪去。(每月3斤肉、5斤魚、2只雞或者鴨)
住:三代住一間房子就算不錯的。
行:拉貨的汽車后斗拉人。
我極其疑惑,這樣的生活還不美好啊?切
在中華民國,這就算是中等規模的老地主了。
家駒爹算大地主吧?家駒娘接德國留學歸來的家駒,叫翠花上街買肉做丸子吃,都被家駒爹數落一頓——不年不節的,吃什么丸子?
按照陳壽亭的說法,在他們山東,地主過年也不過蒸個饅頭,捧一只饅頭就能走親戚了。
我記著自己紅小兵年代,中午是到母親單位里吃食堂的,1毛錢就能買一份糖醋排骨,還要附加青菜底,這個不要票也不限量,那個糖醋味之純、附骨肉之多,裝盤之滿,至今難忘其香。
逢年過節我都是要下鄉看外婆的。貧下中農的外婆生性節儉,要存錢給舅舅蓋房子娶媳婦用,平時是舍不得吃肉的。但只要是我這個城里的外甥去了,那是肯定要殺豬的,臨走,還要給我帶上多半扇豬,怕壞,做成走油肉,可以吃上半個月,天天吃,吃得家里見到豬肉就惡心。
那時,到醫院看個感冒也就7毛錢,還能向單位全部報銷。
前30年,家家戶戶至少都有一輛自行車吧,在中華民國只有日占區的漢奸翻譯官、國統區的部分保甲長,才有資格騎自行車的喲,王保長去趟縣里,還不是要坐11路?
前30年,政府保證了每家都有可住三代人的蝸居,這在中華民國,恐怕也就國民黨上校、中小資本家、高級白領才有這樣的房子住的。魯迅算小康吧,又能住多大的商品房?
我就不知道,這些80后所理解的毛時代的生活,又怎么苦了?
看看意大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毛時代的中國人生活,豈不是可比同時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警察、軍隊尉官、高級藍領、一般白領?
我以為80后民主小布爾喬亞們所認識的新中國前三十年的中國人生活,那是賽中華民國小地主的。
后30年就更不用提了。
看看2010年,中國人民排隊搶高價商品房,買房如同買白菜一樣的超級購買力,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大小資本家,無不望塵莫及、甘拜下風。
那些民主小布爾喬亞們抱怨共產黨執政,縱向比較從來只比到毛時代,似乎蔣時代的中國人都生活在天堂里,吃撐了無聊才來搞革命的,
橫向比較只比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開寶馬、奔馳的資本家。
豈不知道,毛時代的同期,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一家養2個孩子,連鞋都買不起,更不要說1毛錢吃一份糖醋排骨了。
那時的韓國人民,還在用自己女人慰安美國駐軍換肉吃,白領階級最美味的食物,也不過是一碗大醬湯。
按照民主小布爾喬亞的這種苛刻比較法,恰恰印證了小平同志的批語——中國人是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碗來罵娘。
我看,就是克林頓搬了美國國庫來做中國老大,也是喂不飽中國的民主小布爾喬亞這群白眼狼的。
比來比去,還是社會主義好,誰他媽的再蠱惑資本主義好,老子就與他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