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與“五.七指示”
應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少年中國”學會的邀請,著名學者、國史研究專家老石老師于2010年5月6日晚7點到我校做了一場題為《教育改革與“五.七指示”》的講座。
老石講學當晚現場空前火爆,能容納四百人的大階梯教室座無虛席,還有不少同學站著聽了兩個半小時的講座,可見同學們興趣之高。在互動階段,幾十個同學爭著發言,這個人文講座的規模、氣氛,在這座建校五十周年的工科大學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老石以同學們最熟悉不過的“考試”為切入點,講了各國左右翼對考試的看法及主張,而教育改革正是圍繞著考試這一核心問題來進行的,世界各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右派強調考試,左派反對考試。
中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后,由毛主席發起的一場“取消考試,縮短學生的課程,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工、學農、學軍”教育革命,引領了全球的教育革命。西方各國的學生高舉各種版本的《毛主席語錄》,以毛主席教育思想為利器,以教育為突破口,發起了被西方稱之為“青年造反運動”的教育革命。這也是中國在教育思想史上唯一的一次“出口”,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橫掃整個世界。
中國在1978年恢復高考,針對的就是文革的教育革命,不但恢復并強化了考試制度,我國原本就有科舉考試的傳統,如此“撥亂反正”,就造成了今天積重難返的應試教育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雖強調以素質教育來替代應試教育,但也是治標不治本,接下來的“教育產業化”,更不自覺地強化了考試制度。教育是強國之本,到底應試教育有沒有實現我們強國的目的?上世紀末中科院黨組提交給中央的一份報告稱:1949年中國在主要科技領域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較,差距是200年,至1976年毛主席去世時,這個差距縮短到15年。到九十年代末,這個差距又擴大到50年。
最后老石還鼓勵同學們在大學期間,學習不能僅局限于自己本專業學科 ,要有跨學科的廣度,要有一種挑戰權威的精神,將自己的未來與消滅“三大差別”(即“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聯系起來,這樣就不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沒有理想。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少年中國學會,是一個由熱心于政治、經濟、歷史等諸多社會學科的在校大學生自發組成的學術研究型團體,以“立足民眾、關注民生、反思潮流”為宗旨,樹立堅定的人民立場,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研究,開展各種有關民生問題的學習研究和實踐,認清現實、認識歷史、把握未來,以獲得新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