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成為挽救社會危機的必由之路了。但怎樣轉變上上下下似乎還茫然無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社會狀態來看。
理想的狀態是富者自富,而貧者有望。現在的狀態無非是富者愈富,而貧者愈貧。怎樣推動現在的狀態向理想的狀態轉變?讓先富帶動后富?讓政府讓利于民?均無異于與虎謀皮。難道就沒有辦法?有。怎么辦?叫先富帶動后富,只能是欺人之談,不值一提。只能從政府著手。既然叫政府純粹讓利于民是不可能的,那么只能在現有利益盤子里進行結構調整,通過利益分配格局的改變來制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行為,誘導其行為方向與其社會功能相適應,并與社會發展方向保持一致。
牽牛鼻子的辦法就是,進行稅制改革,重新劃分中央與地方的征稅權。把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經營稅種劃歸地方,把促進社會公平的財產稅種劃歸中央。比如把現在的增值稅分成比例倒過來,把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劃歸地方,把土地出讓金、資源稅、社會保障稅劃歸中央。這樣一來,出于自身利益的制約與激勵,地方政府不得不致力于促進地方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央政府可以致力于社會公平的建設。
現在的稅制問題是,中央與地方爭利,地方又與民爭利,地方不愿致力于社會公平建設,中央又無力建設社會公平,老百姓兩頭失塌。包括如今的高房價、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等問題之所以久治不愈,愈演愈烈,與現在稅收分配體制的利益邏輯所產生的激勵作用有極大的關系。只有改變這樣一個利益分配體制的作用邏輯,才能有效地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的發展方式。而中央與地方本來就存在競爭關系,有動力進行這樣的重新分配。
一旦地方政府能致力于實體經濟建設,而中央有能力進行社會公平建設,那么這個社會就會向理想狀態趨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自然而然地達致了。
吾且拭目以待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