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訪華,本來是低調而來,是非正式訪問,但國內媒體大肆宣揚金正日非正式訪華。金正日希望是非正式,中國宣傳卻是按照正式接待的。金正日來了,帶來了《紅樓夢》舞臺劇。政治家做事任何舉手投足都具有象征意義。
作為有半個多世紀的中朝友誼,兩國是真正的鐵哥們,鐵哥們是不說兩家話的,但遇到分歧又不能不表明自己的態度立場。美國人要求朝鮮半島無核化,中國人為什么也在背后說無核化呢?是怕他們的核彈直接飛到首府嗎?伊拉克因為核查問題已經美國化了,伊朗現在也在這個進程中,如今要朝鮮無核化了,那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朝鮮也將接受可核查了,誰去查呢,沒有美國人只有中國人的核查肯定是通不過的。中朝唇亡齒寒,沒有這點認識,毛澤東當年也不會決策抗美援朝。毛金結下的友誼到今天金正日訪華依然可以尋見蹤跡。
朝鮮版《紅樓夢》舞劇就是明證。此時金正日帶來的紅樓舞劇就不單純是舞劇了,故事中透露出的提醒信息是明晰的:
寶玉是補天石,黛玉是報恩鮮草。寶黛之情是一曲人間佳話。這不正是中朝友好的歷史寫照嗎?
大觀園建成,元春探問之后,大觀園開始從它的巔峰開始沒落。難道不是提醒我們當下世博園的恢宏萬國及金正日非正式訪問嗎?
其訪華暗暗提醒中國不居安思危,都則將訪華不再,甚至友誼夭折,尤其注意大觀園內的風雨:
美軍軍事包圍、袁騰飛詆毀辱罵導師、紀念主席群眾連遭跟蹤逮捕、房市屢控屢升、四川玉樹地震頻頻、各地風雨交加、旱災持續、無辜孩子連遭屠戮、腐敗積重難返、學生自殺、教授換妻、瓦斯爆炸不斷、轉基因推廣馬不停蹄、中國船員被海盜劫持、西藏新疆叛亂起伏、農業種子依賴外國、化肥農藥讓土地失去了營養、水利失修、石油緊缺、城市擁擠、社會浮躁、人心浮動、人們壓力重重又忙忙碌碌、信仰真空、急功近利、漢奸頻生、國產流失,看似繁華大觀園,難道不是正步入衰敗進程嗎?這豈是一句發展中的問題可以化解的。
寶黛愛情的結束,就是大觀園整體崩潰之時。金正日雖身處小國,但視野確是目光如炬。昨夜筆者看了場青春舞劇,心里確是覺得如此生活挺美、也安逸,當我們的領導人都在感覺挺美時,還有幾人感覺到大觀園即將繁華不再?
一些人見不得別人紀念毛主席,見不得人上訪,見不得人說逆耳之言,確實每日被繁花似錦包圍,誰愿意被說成是危機四伏呢?但現實往往就是有著另一面的真實。
居安思危,確實不應只停留在多難興邦的檢討中,還應該反映在對現在與未來的未雨綢繆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