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參加了一個維護工人權利的學術研討會。會上,洛陽東風軸承廠的一位老師傅講述了他們廠的改制經歷:2000年12月單位宣布破產,但職工并不知道,直到2002年,工廠被拆遷,土地賣給開發商,機器設備被和權力相關者拉走自己辦廠去了,我們的“主人翁”才知道改制了,于是有6人找到市委,想討個說法,但市委的回答是“這個事你們不要管,和你們有什么關系?”
這話我聽著怎么這么耳熟呀?想起來了,幾年前,2003底,我們被買斷之初,我是親耳聽我公司經營者在會上這么說過:“買斷了,就得掃地出門,和這個廠子沒有關系了”此處所謂:“沒有關系,掃地出門”當然是指工人們,他們自然不在此例。因為此時他們已經成為當初工人集體勞動場所生產資料的所有者了,所謂“產權明晰”。對他們的說法,我非常不以為然,為此我還專門寫了一個帖子發在論壇上。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1156257
現在看來,從一個城市的首長到一個最底層的權貴私有者,都是很喜歡這個“沒關系論”的,即企業一旦改制,生產資料怎么處理和廣大工人是沒有關系的。
在此,我完全沒有責怪這兩個人的意思,因為人的社會意識是由社會現實決定的,已經是2000年之后了,在社會現實中,已經上演了多少一旦改制生產資料和廣大工人沒有關系的故事,這樣的社會現實已經固化了他們的社會意識。他們已經認為這樣作是很正常的了,要是不這樣才奇怪呢。所以,一旦有人找到他們,對此提出質疑,他們倒會大惑不解了,他們還要問你呢。
“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認真二字”既然改制后的生產資料和廣大工人沒有關系,那么和誰又有關系呢,我們可以發現,只和原經營者有關系,或和權力相關者有關系。只有他們,才可以或廉價或一分錢不花,空手套白狼來占有國有資產。
一個社會,很大的便宜,本來是屬于全民的資產只能由特定的極少數人來占有,這就叫搞特權了,特權往往還和封建連在一起,叫“封建特權”,是連資產階級也極力反對的東西。現在這些人已經形成了一個階層,被叫做“特權階層”,在中國,國企改革空前的壯大了這樣一個“特權階層”。
那么特權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之上呢?是建立在官僚們對一般民眾權利剝奪及利益侵犯的基礎上。由此才能形成他們的特殊利益,能說出這些話并不是我多么有思想,而是我讀過王亞南先生(《資本論》的譯者)在1948年寫過的一本書《中國官僚政治研究》,所以我知道,這個“改革”不管精英怎么忽悠,不管打著多么時髦的旗號,什么MBO之類,其實手法老舊的很,不過是老祖宗玩了幾千年的“官僚政治”那一套而已。所謂陽光之下沒有新鮮事。官僚政治還會導致官民對立,就是某些人所痛心疾首的“仇官”,這一點大家都有深刻的體會,都看到了,無需多說。
對極少數人搞特權,同時也就是對絕大多數人搞歧視。這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少數人可以占有資產,多數人甚至連知情權都沒有,少數人一夜暴富,多數人被掃地出門,從此踏上艱難的謀生之路 ,人與人之間是多么的不平等。
想到此,我站起來發言,提出搞權貴私有所具有的特點:1:對擁有權力的人,實行的是“封建特權”完全占有生產資料。 2:對廣大職工搞歧視,不要說參與改革,往往連知情權都被剝奪了。 3:它所造成的結果是:貧富懸殊,人與人在財富上極度的不平等。
針對這種情況,我提出在國企改革中,應該搞三個反對,1:反對封建特權。2反對歧視。3:反對不平等。為了簡潔上口,可稱為:反特權,反歧視,反不平等。
研討會上,發言時間是受到嚴格限制的,提出“三反”的觀點以后,我只能極簡略的談一下這樣提法的好處了,就是反對權貴私有,不要總是說國有資產流失,因為很多人對這一點并不認同,因為國有企業貪污腐敗確實嚴重。
研討會發言時間不足,但幸有博客可以為之補充,我的意思是,在一場事關重大的斗爭中,成敗與否和提出什么樣的斗爭口號關系很大。如中國過去的武裝革命,對農民講:打土豪,分田地。對城市知識分子則要強調:反腐敗,要民主。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現在我們反對權貴私有,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即提出什么樣的斗爭口號最為有利。以往人們總是喜歡說:國有資產流失,社會主義公有制,主人翁之類。但效果并不好,因為這些提法本身都很有爭議,如說改制帶來國有資產流失,但不改制很多國企虧損嚴重,也是不爭的事實,國有資產豈不也是一種流失。再說國有資產流失不流失,很多人根本就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因為即使不流失,普通老百姓也是得不到任何好處,很多人也認為那是官僚所有。還有改革代價論,也會把國有資產流失看成是一種難以避免的現象。
至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現在很多人年輕人已經接受了現代產權制度理論,所以你還和他說什么公有制,他會非常的不以為然,認為你是留戀大鍋飯,甚至認為你是二元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在網上,譏諷下崗工人的言論也很常見。還有,這個世界凡是富裕發達的國家,哪一個搞的不是私有化。這些都使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說法顯得氣虛理短。
至于主人翁的說法,爭論就更大了。本人1980—2003年在國企工作23年,就毫無“主人翁”的絲毫感覺。
提出一些在看法上有爭議的問題去反對權貴私有,社會效果當然不會好。我當然是反對權貴私有的,有時在網上發表言論,但在xx網常常會受到攻擊。我以為這也是好事情,因為我可以了解別人的想法,然后促使我思考,怎樣避免不同意見的干擾 ,甚至怎樣把這些人也變為同盟者,我們應當提出一個無懈可擊的,任何人也反對不了的理由。我思考的結果,是在產權改革中提出反特權,反歧視,反不平等最為有利。因為任何人也不敢主張要搞特權,搞歧視和搞不平等。
反特權,反歧視,反不平等,可以成為普世價值。同時,它也可以成為檢驗一切思想,主義,主張是真理還是謬論的試金石。
搞了這三反,是不是產權改革就沒法搞了,就絕對平均主義了?已有的事實表明,完全不是這樣,我身邊就有很成功的例子。如2000年北人股份總廠汽車隊的改制,資產公布以后,全員自愿參與,這就是所謂的起點公平,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投資多少也同樣自愿。投資最多的人擔任新公司的董事長。結果是:有個別人另謀高就的,有個別人不投資的,但多數人都投了資,其中投資最多的人擔任了新公司的董事長。
這個公司迄今已經運轉了10年,效益很好,當初的股金聽說也漲了好幾倍。而且不管是當初走了的,還是投資少的,現在也沒有任何意見。因為當初給了你一個機會。這是我所知道的完全沒有爭議的改制。
但顯然,這樣的改制,任何人都難以為個人撈取非法利益。因為,誰是新公司的管理者具有不確定性,想權力尋租也缺少交易對象。
這樣的改制雖然是由職工自由投資,但一般來講,還是那些有管理經驗的人敢于多投資。這樣,新公司的管理者會自然產出。由此我想到:我們在經濟上極力主張自由的經濟學家們,在這個問題上,同樣應該主張自由,反對政府干涉過多才是。但怎么獨獨在這個問題上賣力的鼓吹MBO,經營者持大股呢?這是在有違自由之精神。他們是在用計劃經濟的方法搞市場化的改革,就不能不弊病叢生了。這些淺顯的道理并不難明白,但他們為什么這么做?不能不讓人想到他們是在打著改革的旗號,向權力獻媚而已。再加上權力所有者已經發現通過一次次的改革可以為自身獲取利益,可以自肥,所以我們才看到一場迅猛異常的“產權改革”。
現在我提出“三反”要用人類最基本的道德,屬于一個文明社會社會底線的東西,來反對他們最時髦的那一套,他們應該感到一種尷尬。當然,也許完全不會有感覺,因為他們早就沒有一點良知了。但對于認真讀過此文的人,我想會在思想給他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2001年12月29日 我給北人股份三分廠組宣部的信
我把我的業余時間全部投入學習之中,潛心學習和研究社會科學,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盡可能多的學習和領會圣賢先哲們的觀點,同時又極為關注現實社會的種種社會現象及專家學者們的觀點,經過這樣的學習,獨立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用以貢獻社會報效國家。
功夫不負苦心人,9年以后,我終于有機會,在學術研討會上提出自己的觀點。
我相信,這樣的觀點自有其獨到之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