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見過買官賣官者身敗名裂?
近日,中組部部長李源潮一句“讓賣官者身敗名裂,讓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話,受到許多網民熱捧,并紛紛發表文章表達贊許之意,如“李源潮整治買官賣官震懾誰?”又如“李源潮“讓賣官者身敗名裂”令誰心驚肉跳?”等文章,就是這類意思的集中體現。
從表面上看,李源潮的這句話,語氣強硬,態度堅決,斬釘截鐵,擲地有聲,有明顯地提醒與震懾作用。但實際效果會如何,目前確實還不好預測。大家有誰見過賣官者身敗名裂?有誰見過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
就買官者而言,遠的就不說了。前不久,國內的主流媒體曾報道,離任前突擊提拔百余干部的湖南株洲原縣委書記龍國華因犯受賄罪,被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通過報道,我們了解到,在向龍國華行賄的人員中,既有包括時任株洲縣糧食局局長的袁上兵、時任株洲縣副縣長的黃松林、時任株洲縣政協主席的陳光國、以及建設局、糧食局、廣電局等14個“局”,也有鎮、村、開發區、學校。據統計,共有29人涉案。這些人,都曾向龍國華買過官,而且也確實買到了官。蹊蹺的是,在這篇報道中,我們只看到龍國華栽了,而那些買官者是否“賠了夫人又折兵”,無法作出明確的判斷。按我的灰色估計,也許某些買官者不僅沒有“賠了夫人又折兵”,反而還過得比誰都有滋有味。
在這里,我不妨提供安徽阜陽買官賣官的案例作為佐證。如涉嫌報復陷害舉報人的安徽阜陽“白宮書記”張治安雖然于2009年7月落馬了,但數十名向張治安行賄后買得官帽的人卻毫發無損,照樣作官;又如2007年1月底,震驚全國的安徽阜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腐敗窩案相繼作出一審判決,阜陽中院先后三任院長尚軍、劉家義、張自民被判入獄。在腐敗窩案判決一年后,一些行賄者仍然戴著買來的“烏紗帽”。行賄15次的何濤連任界首市人民法院院長,行賄17次的徐虎坐上臨泉縣法院院長的寶座,而在阜陽中院三任院長被判入獄后,又被調到市政府法制辦公室任副主任!這些現象怎么解釋?
就賣官者而言,我也不說遠的,去年落馬的原深圳市長就是一個典型。此人不僅大肆賣官,買官的氣度也非尋常人所能比。據網上的曝料,他為了當上深圳市長,就一氣向他的上級領導擲下了數千萬人民幣。然而,時至今日,許宗衡案查了差不多快一年了,向許宗衡賣官的究竟是誰,我們就連霧里看花都做不到。此人最后能否身敗名裂,我們拭目以待。
也許有網友會這樣說,你舉的例子都是以前的,而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斷的是買官賣官者明天的路。這種說法固然也對,我卻無法全部茍同。為什么呢?
我們知道,在反腐倡廉上,中央高官常發威嚴之聲,什么“黨與腐敗水火不容”,什么“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什么“毫不松懈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什么“堅定不移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什么“以最堅決的態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風進行戰斗”,等等,等等,夠多的了,但實際上又怎么樣呢?腐敗不僅沒有遏制住,反而更加惡化。以前的貪官不過幾百、幾千、幾萬、幾十萬地貪,現在的貪官動輒幾百萬,幾千萬,上億的貪官也不少。難道他們就沒有聽到過中央高官發出的威嚴之聲?其實,他們不僅聽到了,也感覺到了,但對他們惡性膨脹的私欲而言,根本起不到什么震懾作用。那么,上述威嚴之聲都沒有令腐敗分子心驚肉跳,李源潮的這句話,就會讓那些買官賣官者尿流屁滾,是不是太樂觀了點?
我這樣說,或許有偏頗之嫌,但殘酷的現實卻不能不讓我作出這個判斷。要真正止住腐敗者的腳步,靠什么?有的說,靠制度約束;有的說,靠道德自警……要依我說,千靠萬靠,只有一靠最可靠,那就是重新恢復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用毛澤東思想指導我國的懲腐,才能真正地興廉,而不是靠什么反腐倡廉。在官場腐敗已經成為一種慣性的現實語境下,反腐倡廉這種提法已經落后了,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了,應該徹底拋棄。至于具體理由,我曾有專文分析。有興趣的網友,不妨讀讀我于2009年7月7日寫的《反腐倡廉,似是而非的提法?》這篇文章。
寫到這里的時候,本應該收筆了,可我卻還想說點多余的話。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監察廳副廳長趙振銑 3月9日 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在舉行中紀委十七屆五次全會之后,四川省紀委領導傳達中央對何時推出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態度為“目前時機還不成熟”。趙振銑認為,在反腐倡廉、社會監督等制度還沒建成的情況下,盲目推出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不僅難以達到初衷,而且將會對其結果難以處理、造成混亂。這難道還不耐人尋味嗎?
反腐敗也要看“時機”,這或許就是我國的反腐倡廉為什么越來越嚴峻的重要原因。由此延伸開去,在什么時機下“讓賣官者身敗名裂”,在什么時機下“讓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會不會也象這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的出臺一樣難產呢?
當然,我們還是需要以一種健康的心態來看待中央懲治腐敗的態度和決心,也必須樹立應有的信心,畢竟懲腐興廉,關系著你,關系著我,關系著大家,關系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我期待著“讓賣官者身敗名裂,讓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時機”早一點成熟,快一點成熟,最好是今天就成熟,而不是明天。因為明天復明天,明天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推薦閱讀:王世保:GDP增長正在以犧牲社會穩定為代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