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斥巨資新加坡學步,卻絕對不能問計于民
一篇報道掛在新華網置頂的位置上,題目《中國8000干部留學新加坡 每人每年學費10萬元》 2010年05月06日 16:26:17 來源: 揚子晚報 。報道說,近萬中國官員“受訓”新加坡 七成為縣處級干部“我們把新加坡作為領導干部海外培訓首選,是因為新加坡的發展經驗對中國有特殊的借鑒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曾如是解讀, “新加坡在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矛盾,和正在探求的解決辦法,正是我們現在遇到或將要遇到的矛盾,我們現在需要用或探索將要用的辦法。” 不想對此話作評論,只是想起一個典故叫“邯鄲學步”,這8000名處級干部到一個小小的新加坡學步,倒像戰國時期燕國一位少年到河北邯鄲學步一樣了故事又重演一遍了。《莊子·秋水》總結這個青年學步的結果表明:“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后來人們解釋為,“邯鄲學步”和“數典忘祖”都有“忘本”的意思。但“數典忘祖”僅有此意;而“邯鄲學步”還有“別的也沒學到”的意思。不知道這次8000中干部到新加坡學步能學到什么?估計跟邯鄲學步的差不離有的是,學不成步,直匍匐而歸耳? 至于派8000名處級干部到新加坡學步,能不能學到位什么,可以舉個例子,當年,孔丘弟子三千,名人七十二,不過如此,且雖說名人七十二,真正名見經傳的,不就是顏回、子路、曾生那么幾位么,人家孔丘親自培養的,非常嚴格的教導,尚且如此,而8000名處級干部到新加坡基本是放羊式,人家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人家說煤球是白的,因為礙及面子,也說是白的都有可能。所以,學的不是顛倒黑白,也可能回來不顧自己的國情,跟王明一樣的瞎指揮,動不動就會說,我在新加坡學的,我愛怎么的就怎么的,你管得著嗎。還有,上級世紀八十年代就說過,新加坡是高薪養廉的,我們向人家學習,年薪早高出新加坡官員了,可是養的有多少不是貪官呢?新加坡管理重罰,罰款很出名,也許,他們歸來,罰款比新加坡有過之而不及了,那個時候,拆遷問題,官民矛盾問題,也許更加突出。 提起這事,就又想到,當年,派了那么多人到美國學習,學完回國,都說是造福人民,造到哪兒,不知道,可沒成想,哪一個海歸受中國老百姓歡迎,不僅如此,海歸不叫海歸,叫海龜,可見這名氣真的不小,有的人在百姓中提的名字,就跟說到秦檜一樣。這些人聽到這話,想必不會美滋滋的吧?那么一個百分之六七十是華人的新加坡,母語都是漢語的新加坡,他們到底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真的需要研究一下的了。再則,說實話,不是抓辮子,說問計于民,這問計于民了嗎?難道說深入群眾的呼聲就那么難么?難道說幾十年的經濟建設,真的一點經驗都沒有么,什么事情辦不了,就到人家國家學習,或者問計于洋大人,這就不得不對此冷眼相看了。 |
推薦閱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