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殺學生的“英雄”洋溢的是什么精神?
最近有幾位被和諧社會逼迫得的走投無路的弱勢階級奮起了。對比那些情緒穩定、忘卻憤怒的凍死、餓死或自殺者,本應算作勇者,不料,他們卻把復仇的刀子揮向了小學或幼兒園的孩子。這種惡劣的“報復社會”決非緣于所謂的“不覺醒”。相比楊桂、胡文海、鄧玉嬌以及通鋼工人們,這些曾任醫生、教師的人也算得智識階級,“冤有頭,債有主”的道理不會不知。究其原因,不過就是魯迅說過的“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抽刃向更弱者?!薄 ?/p>
魯迅說,“中國的百姓是中立的,戰時連自己也不知道屬于那一面,但又屬于無論那一面。強盜來了,就屬于官,當然該被殺掠;官兵既到,該是自家人了罷,但仍然要被殺掠,仿佛又屬于強盜似的。這時候,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較為顧及他們的奴隸規則的,使他們可上奴隸的軌道。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別人的奴隸,賠一頭牛,則人們便要心悅誠服,恭頌太平的盛世?!薄 ?/p>
待到“盛世”之末,和諧不下去了,主子又將奴隸規則毀得粉碎,刮民財,扒民房,砸飯碗,掠國企……,使小民想做奴隸而不得——“二億人失業”。除了一些自勉“點背不能怨社會,命苦不能怪政府”、責人“自己無能,怨天尤人”的能人、賢達,轉而仇恨社會也屬人之常情。然而懦夫只會“遷怒”,——把憤怒轉向更弱者,嫩地里跑馬,拿弱者出氣,是因為成功的機率較大之故?! ?/p>
魯迅批判封建等級制度時說——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一級一級的制馭著,不能動彈,也不想動彈了。我們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罷——‘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臺?!ā蹲髠鳌氛压吣辏薄 ?/p>
“但是‘臺’沒有臣,不是太苦了么?無須擔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長大,升而為‘臺’,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驅使了?!薄 ?/p>
“文化大革命”所宣揚的造反精神,正是教育人民群眾把改變自身命運的途徑由以往的向上“爬”(轉而壓迫下級),變為向上說“不”,即魯迅所希望的變“捧”為“挖”。毛主席確實在他所領導的“改天換地”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這也使他過高估計了群眾的覺悟,——“六億神州盡舜堯”。后來則清楚地看到,群眾仍然意愿在新的執政黨的庇佑下做順民,而不是靠自身的力量解放自己;不清楚人民群眾是共產黨的后盾,反把共產黨當作自己的“青天”。于是,在晚年發起了改造國民精神的文化運動,把幾千年“官尊民卑”的傳統翻了個底朝天,目的就是要清除群眾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官本位思想?! ?/p>
中國人民從來不缺少反抗外侮的勇氣,卻缺少反抗上級的精神。因此,一度出現了“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怪圈。百姓反抗洋人也常打著“尊王攘夷”、“扶清滅洋”的旗子。相反,上級為了“大局”而犧牲下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上高中時我家附近的一家個體照相館里發生過這樣兩件事:一次是我的兩個無賴鄰居照相時和店主發生齟齬。兩人遂大吵大鬧,揚言砸店。店主的女兒針鋒相對、不讓分毫。最后,店主打了自己女兒一個耳光息事寧人。女兒大哭。再一次是照相的一對中年夫妻和一個小青年大打出手。中年夫妻以二敵一,領先一個回合;被拉架的隔到一邊的小青年邊罵邊找家伙。這時,中年夫妻從旁觀的人嘴里聽到了小青年父親的名字,——他年輕時代的一個響當當的“街霸”。丈夫的態度便明顯變軟:“唉,原來你爸是xx呀……”;潑辣的妻子卻不識時務、不顧“大局“,又沖上前左右開弓,狠打了小青年兩個嘴巴。丈夫大怒,扯過妻子重重的扇了幾個響亮的耳光,妻子則一言未發。從“齊家”到“治國”,則有為給洋人消氣道光,發配了“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戰敗的慈禧,聯合洋人滅了“義和團”。而對外英勇無敵、屢敗金兵的岳飛,卻誓死不二的走上了朝庭安排的“絞架”(愚忠);“路見不平一聲吼“、“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梁山英雄,卻屈從于自己的上級,招安、征方臘,吳用、花榮等甚至以死殉主(愚義)?! ?/p>
忠君報國,是統治階級表彰的大節大義;犯上作亂,是統治階級嚴懲的大逆不道。所以岳飛聽到部下“將在外君有所不授”的勸說,要勃然大怒;宋江偏要為眾兄弟找一個為朝庭效力、博個封妻蔭子的人間正道,洗刷“亂臣賊子”的罪名。至于統治階級自己,是從來就不信這一套的。所以就出現了“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怪圈。魯迅看得分明:“我總相信現在的闊人都是聰明人;反過來說,就是倘使老實,必不能闊是也。至于所掛的招牌是佛學,是孔道,那倒沒有什么關系。”“去翻??浔镜厝宋锏母h志書去。我可以說,可惜男的孝子和忠臣也不多的,只有節烈的婦女的名冊卻大抵有一大卷以至幾卷??鬃又降慕?,真不知讀到那里去了;倒是不識字的婦女們能實踐。還有,歐戰時候的參戰,……儒者們引為勞績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識丁的華工!”
“對內如狼,對外如羊”,“攘外必先安內”,“寧贈友邦,不與家奴”,只是等級專制對外的延續,“外”雖然不是“內”的上級,但“內”一旦被“外”從軍事或經濟上打敗,或者被“外”揪住了“小辮子”,“內”就心甘情愿、死心踏地的服從于“外”了。魯迅說:“專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時即奴性十足。孫皓是特等的 暴 君,但降晉之后,簡直像一個幫閑;宋徽宗在位時,不可一世,而被擄后偏會含垢忍辱。做主子時以一切別人為奴才,則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這是天經地義,無可動搖的?!薄 ?/p>
以砍殺孩子“報復社會”的“英雄”身上,洋溢的決不是造反精神,而是“上級搞我的老婆,我再搞下級的老婆”、“美國制裁我,我再制裁朝鮮”的奴隸主義?! ?/p>
魯迅批評了一些 “專向孩子們瞪眼的‘英雄’”和仰仗外國的洋奴的劣根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想當頭棒喝,促其覺醒,使其知恥而后勇,自強不信賴他人。其結果卻出人意料:有的人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為當洋奴找到的理論支撐;有的人說這劣性不是我國獨有,所以我們應該心安理得地與洋共劣;有的人說我們本來不劣,是被魯迅罵劣的,而劣等民族可是要被無條件消滅的呀!可見魯迅被西方殖民主義者利用了……
我也沒看出魯迅有丑化中國下層人民的意思。比如青年閏土,在他這個小知識階級的眼里,簡直是一個見多識廣、威武英俊的少年英雄,——指明勞動人民的“根”非但不劣,而且優于上等人。然而中年閏土,寡言怯懦,分明是被封建等級制度所毒害;而他自己還反過來維護這個制度秩序,不肯改變“老爺”的稱呼,壞了“尊卑貴賤”的規矩。還有祥林嫂,也不缺少敢于以死抗爭的勇氣。但這種抗爭精神反被統治階級利用來維護“忠臣不事二主,良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禮教。至于阿Q,身份雖是農民,但很多人讀了都疑心是在罵自己。當時這篇小說的讀者恐怕并非農民而是知識分子吧?阿Q受了欺負,總要遷怒于更弱者:王胡,小D,都不成功;最后在小尼姑的身上得到了排遣。此等劣行,文化不高的胡文海、楊佳們都沒這么干,曾任醫生、教師的鄭民生、徐玉元卻悍然地干了;阿Q的革命計劃是殺掉王胡,奴役小D。一位“吾汝爾等”的大儒的革命目標則是:執掌總理大權后要把說中華傳統文化不好的人或殺或逐,尤其是提到傳統文化時“最多也就是‘悠久燦爛’這樣模糊的話,沒有具體的內容也沒有任何一點真心在里面”的左派。可見,阿Q的原型實非農民。
造反,的確不如擠身于統治階級的一員或者服務于統治階級的打手“阿義”實惠;造反,也并非人們第一感覺的“揭竿而起”、“殺人盈野”……,而是敢于堅持而理,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尊、不唯貴,敢于向上級說“不”。唯如此,才能實現人民群眾的自我解放;唯如此,才能避免因甘作奴隸一步步退讓而導致最終“做奴隸而不可得”后的“揭竿而起”?! ?/p>
并非我偏激,我活了這么多年所看到的,正是某作家說的那樣——“當官的樂趣不在于說對了要聽,而是說錯了也要聽。”(大意)以上是我真實的感想,歡迎批評指正,謝絕余秋雨式的“含淚勸告”和王兆山式的“作鬼幸福說”,如“點背不能怨社會,命苦不能怨政府,自已無能,就別怨天尤人”、“相對外國的黑暗,應該知足常樂、深感幸?!敝?。至于辱罵恫嚇者,須知忍耐是有限度的?! ?/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